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
2023(1652)
2022(1373)
2021(1341)
2020(1138)
2019(2530)
2018(2451)
2017(4196)
2016(2511)
2015(2753)
2014(2564)
2013(2443)
2012(2379)
2011(2162)
2010(2162)
2009(2041)
2008(1952)
2007(1706)
2006(1578)
2005(1266)
作者
(9430)
(8132)
(7828)
(7525)
(5015)
(3994)
(3418)
(3348)
(3035)
(3032)
(2805)
(2787)
(2785)
(2763)
(2611)
(2522)
(2407)
(2278)
(2276)
(2255)
(2246)
(1955)
(1951)
(1846)
(1816)
(1758)
(1737)
(1737)
(1717)
(1699)
学科
(7778)
经济(7775)
(5511)
(4073)
方法(3857)
土地(3791)
管理(3621)
数学(3422)
数学方法(3336)
(3195)
森林(3195)
(3190)
(2998)
企业(2998)
(2374)
生态(2318)
资源(2095)
问题(1816)
环境(1662)
农业(1641)
生态学(1628)
中国(1592)
地方(1587)
业经(1502)
土壤(1430)
(1430)
(1380)
(1260)
(1259)
经济学(1224)
机构
大学(35268)
学院(34788)
研究(16207)
科学(13610)
(12673)
管理(11472)
业大(11394)
中国(11190)
(10818)
经济(10577)
(9818)
理学(9813)
理学院(9676)
农业(9550)
研究所(9413)
管理学(9336)
管理学院(9294)
(9162)
林业(9006)
(7315)
(7198)
农业大学(6623)
(6619)
中心(6560)
实验(6441)
(6251)
北京(6226)
实验室(6125)
研究院(5881)
重点(5820)
基金
项目(29517)
科学(21750)
(21725)
国家(21621)
基金(21028)
科学基金(16544)
研究(16354)
自然(13234)
自然科(12860)
自然科学(12854)
自然科学基金(12600)
(11761)
基金项目(11482)
(10357)
资助(8983)
社会(8884)
社会科(8375)
社会科学(8372)
科技(8037)
计划(7660)
重点(7391)
教育(7005)
科研(6275)
(6023)
专项(5953)
(5697)
(5454)
(5441)
编号(5339)
创新(5242)
期刊
学报(13010)
科学(11519)
(11200)
经济(11200)
(10282)
大学(9553)
林业(9451)
学学(9447)
研究(7347)
中国(6648)
农业(6648)
业大(4571)
(4039)
科技(3491)
资源(3297)
管理(3185)
(2966)
业经(2897)
科技大(2796)
科技大学(2796)
自然(2706)
(2566)
(2538)
农业大学(2513)
北京(2124)
林业大学(2058)
技术(2054)
农林(2039)
(2039)
问题(1930)
共检索到50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明普  蒋三乃  贾黎明  
应用固定样地调查生物量的方法 ,在北京市顺义县潮白河林场进行了加杨 (Populus×canadensis)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混交林细根动态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大于刺槐纯林而小于杨树纯林 ,两树种混栽后杨树能促进刺槐的细根生长 ,提高了刺槐细根生物量在混交林中的比例 ;混交林细根在各土层中分布得比纯林更均匀、更合理 ,种间关系协调 ;混交林的细根周转率介于两种纯林之间 ;混交林中刺槐能促进杨树细根的更新 ,加速杨树细根的周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明普  蒋三乃  贾黎明  
对两树种细根在北京市潮白河沿河沙地加拿大杨 (2 7a生 )刺槐 (2 2a生 )混交林中的分解情况进行了研究 ,从细根养分循环角度探索了两树种混交协调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 :(1)加拿大杨和刺槐林木细根的分解特点不同 ,杨树细根在分解前期的N、Ca、Mg元素浓度逐渐升高 ,P、K元素浓度则逐渐降低。刺槐细根分解过程中N、P、K元素浓度逐渐降低 ,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混合分解中各元素含量变化介于两树种细根单独分解之间 ;(2 )细根的N、K、Mg年归还量以刺槐纯根最大 ,两树种混根次之 ,杨树纯根最小 ;(3)混交林中N素归还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杨树的N素状况 ,杨树细根的P素归还量大于刺槐细根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国舫  贾黎明  翟明普  
杨树刺槐混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沿河及滨海沙地上成功的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本文在简单介绍混交林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林地土壤养分改良及其种间N、P养分互补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杨树刺槐混交林生产力提高主要是因为林地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养分)的极大改善及树种间N、P养分的互补。混交林土壤N素养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林地土壤微生物活性高,加快了含N较高枯落物分解速度,增强了土壤氨化及硝化强度。而杨树刺槐种间的N、P养分互补则主要表现在混交林中杨树可将吸收入体内的P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相邻的刺槐,而刺槐则可将固定的N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杨树,而且N、P转移的强度很大。这种奇妙的树种间养分互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延杰  翟明普  武觐文  贾黎明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 ,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翟明普  林平  贾黎明  孙志蓉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林地相比 ,沙地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 ,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 ,胡敏酸 富啡酸比值上升 ,E4和EC 值提高 ,色调系数 (Δ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 (RF)升高 ,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 (Ⅰ )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 (Ⅲ )以及松 紧 (Ⅰ Ⅲ )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 )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 ,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 ,芳化度和芳化分子的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林瑞余  谢锦升  陈银秀  
应用连续土芯法和热值测定对福建三明地区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揭示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维持地力机制差异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细根的能量现存量达 10 371MJ m2 ,是纯林群落的 1 17倍 ,其中杉木、观光木、林下植被细根分别占 72 12 % ,14 88%和 13 0 0 % ;而不同树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宜霖  张藤子  李亚楠  宋紫怡  董立军  马云波  张淞著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叶片N∶P分别为21.14和22.03,均大于16,表明杨树生长受到磷限制,混交未改变P对杨树的限制作用;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杨树叶片C∶N和C∶P分别极显著低34.94%和32.82%,杨树叶片枯落物C∶N显著低40.16%,C∶P显著低41%;混交林中杨树叶片N和P的再吸收效率低于纯林,N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12.53%、P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22.08%;混交林土壤N和P含量比纯林分别显著提高27.54%和47.83%,但混交林土壤C∶N、C∶P和N∶P与纯林土壤无显著差异;混交林杨树叶片钙浓度显著高于纯林。杨树与沙棘混交后,虽然杨树仍受P限制,但是杨树在混交林中有更高比例的养分进入到养分循环,且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土壤养分含量也更高,使杨树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提高杨树生产力。同时,混交林提高了杨树Ca的吸收,使其在干旱环境下获得生长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玉盛  蔡丽平  陈光水  何宗明  陈银秀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细根的养分现存量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细根N、P养分现存量分别是纯林的 1.3和 1.2倍 ;年归还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3倍和 1.14倍 ,且分别占混交林凋落物N、P养分年归还量的 38.3%和 6 7.4 % ;年分解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6和 1.2 3倍 ,而年累积量分别是纯林的 1.2 3和 1.14倍 ,可见混交林细根具有比纯林更高的养分累积和周转能力。混交林和纯林群落中林下植被细根在群落细根N、P养分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杉木和观光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振宇  刘方春  马丙尧  董海凤  马海林  
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人工刺槐绒毛白蜡混交林内分别选择3株刺槐和绒毛白蜡标准木,在距离这6株标准木树干水平方向0~50,50~100,100~150,150~200和200~250 cm这5个距离范围内,按0~20,20~40和40~60 cm将土壤分为3个垂直层次,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分别获取根样,研究刺槐和绒毛白蜡根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细根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这2种林木的根系构成以大于5 mm的粗根为主,绒毛白蜡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刺槐,绒毛白蜡和刺槐根系在0~20 cm土层中的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59.8%和83.6%;绒毛白蜡的0~2,2~5和大于5 mm径级根系的水平分布距离均明显大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功富  
自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 ,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 ,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 ,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 ,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方式应为 :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 2  3行之内 ,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 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 ,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 ,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这种混交林种间调控方法对海岸带多树种混交林种间关系调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何宗明  陈银秀  谢锦升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玫  王天华  魏刚  汪涛  
本文通过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1年生杨树、刺槐及两者混植对矿物K的利用,并采用封闭循环系统对树木生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变化进行了严格的数量化研究,同时研究了缺K胁迫下对矿物K的利用及对N,P,K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刺槐都可不同程度吸收矿物K,两者混交后利用矿物K的量有很大提高;缺K胁迫可提高植物吸收矿物K的量;缺K主要抑制根系生长,对地上部分影响较小;K元素对N的影响较大,对P的影响较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丽云  曹帮华  黄彦新  邵伟  解文科  李涛  
研究了刺槐、臭椿纯林及其混交林中不同土层在不同季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林分间的土壤酶活性在各个季节和土层均表现出差异。经统计分析,土壤酶活性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的来说,随着土层逐渐加深,土壤酶活性逐渐减弱。在树木生长表现和土壤酶活性发挥方面,混交林优于纯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严逸伦  严其鹏  胡立中  
采用蒽酮比色法、Warburg呼吸计法分别研究了杉木、檫树及其混交林吸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呼吸速率 ;用愈创木酚法及双缩脲法测定了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根系浸出液中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结果表明 :①杉檫混交林根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比对应的纯林小 ;②纯林杉木根系的浸出液电导率和浸出液蛋白质含量比混交林根系大 ,而檫树根系与杉木根系的结果相反 ;③混交林杉木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呼吸速率则要明显大于纯林杉木 ,而混交林檫树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则要小于纯林 ,纯林檫树与混交林檫树根系的呼吸速率变化不大。表 1图 4参 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