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9)
- 2023(7377)
- 2022(5563)
- 2021(5119)
- 2020(4288)
- 2019(9819)
- 2018(10112)
- 2017(19258)
- 2016(10921)
- 2015(12408)
- 2014(12537)
- 2013(11778)
- 2012(10344)
- 2011(9187)
- 2010(9604)
- 2009(8793)
- 2008(8532)
- 2007(7689)
- 2006(6931)
- 2005(6322)
- 学科
- 济(44590)
- 经济(44549)
- 管理(27929)
- 业(27010)
- 企(21537)
- 企业(21537)
- 方法(20023)
- 数学(18246)
- 数学方法(17458)
- 农(13540)
- 中国(13319)
- 业经(10828)
- 学(9292)
- 农业(8916)
- 地方(8803)
- 理论(8348)
- 财(8068)
- 制(7774)
- 发(7071)
- 贸(6737)
- 贸易(6731)
- 易(6526)
- 技术(6176)
- 银(6157)
- 银行(6139)
- 策(6056)
- 环境(5997)
- 教学(5982)
- 行(5847)
- 和(5829)
- 机构
- 学院(151094)
- 大学(148423)
- 济(56452)
- 管理(56068)
- 经济(55136)
- 研究(51784)
- 理学(48007)
- 理学院(47490)
- 管理学(46049)
- 管理学院(45819)
- 中国(38309)
- 科学(34464)
- 京(32383)
- 农(31132)
- 所(27273)
- 业大(26433)
- 研究所(25018)
- 财(24782)
- 农业(24666)
- 江(23782)
- 中心(23389)
- 北京(20300)
- 范(19922)
- 师范(19688)
- 财经(19458)
- 州(18937)
- 院(18747)
- 技术(18464)
- 省(17627)
- 经(17602)
- 基金
- 项目(104030)
- 科学(80691)
- 基金(73447)
- 研究(72568)
- 家(66360)
- 国家(65869)
- 科学基金(55396)
- 社会(44256)
- 省(42344)
- 社会科(41911)
- 社会科学(41898)
- 基金项目(38224)
- 自然(37471)
- 自然科(36650)
- 自然科学(36641)
- 划(35960)
- 自然科学基金(35939)
- 教育(34538)
- 资助(30690)
- 编号(30017)
- 重点(24482)
- 成果(23499)
- 发(22876)
- 部(21835)
- 课题(21701)
- 创(21528)
- 计划(20662)
- 创新(20160)
- 科研(19837)
- 大学(18535)
共检索到224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穆大伟 邹志荣 王兰英
为探寻沙化地日光温室内黄瓜的最佳施肥方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在含沙量为237.6 g/kg的沙化土中氮、磷、钾施肥量与黄瓜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解析,探讨了氮、磷、钾肥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边际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该土壤条件下的日光温室内,氮(N)、磷(P2O5)、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64.28,82.94和290.34 kg/hm2时,黄瓜可达到的最高产量为114 045.30 kg/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红 邹志荣 李军 杨旭 贺忠群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黄瓜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温室黄瓜产量形成的肥料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型对最优化施肥量、各肥料要素的单因子效应及其交互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养分配比适宜可提高温室黄瓜的产量,当N,P,K配比为1∶0.68∶1,对应的氮(N),磷(P2O5),钾(K2O)用量分别为314.9,213.0,321.0kg/hm2时,温室黄瓜最高产量可达120052.5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关键词:
黄瓜 配方施肥 模型构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明 王忠红 邹志荣
以厚皮甜瓜“优选早蜜”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秸秆+牛粪、小麦秸秆+羊粪的混合腐熟有机物与沙化土不同体积比配方对甜瓜植株生长特性、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加化学肥料条件下,牛粪配方的甜瓜产量较羊粪配方的高5.43%~12.46%,较常规施肥栽培(CK)高3.08%~7.77%;羊粪配方中T2处理较CK高2.22%,T1,T3,T4处理较CK低0.79%~8.34%。所有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与CK差异不显著,但T3>T7>T1>T8>CK,分别较CK高4.51%,3.95%,3.60%,1.97%,其他处理均小于CK。T8处理的V c含量较CK高1.4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谷丽丽 魏珉 侯加林 杨凤娟 史庆华 王秀峰
【目的】水肥管理是设施栽培蔬菜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日光温室土壤性状及蔬菜生育的影响,为高效水肥管理及防控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日光温室中以黄瓜品种‘新津11’为试材,设置传统畦灌定期冲肥(CK1)、常规滴灌定期追肥(CK2)、每天定量滴灌1/4剂量山崎黄瓜专用配方营养液不加微量元素(T1)、每天定量滴灌1/4剂量专用配方营养液加微量元素(T2)、每天定量滴灌2/4剂量专用配方营养液加微量元素(T3)、每天定量滴灌3/4剂量专用配方营养液加微量元素(T4)6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以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畦灌定期冲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燕 同延安 张树兰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个日光温室,均设5个施肥处理:对照(CK)不施无机肥;最佳施肥量处理(OPT)温室1施N675 kg/hm2、P2O5171 kg/hm2、K2O 810 kg/hm2,温室2施N 788 kg/hm2、P2O5200 kg/hm2、K2O 945kg/hm2;50%N处理,施N量为OPT的50%,P2O5、K2O用量同OPT处理;150%N处理,施N量为OPT的150%,P2O5、K2O用量同OPT处理;菜农传统施肥处理(FP),温室1施N 848 kg/hm2、P2O5...
关键词:
施肥水平 土壤硝态氮 日光温室 黄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桂兰 孙克刚 李贵宝 王英 吕爱英 乔文学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对豫南砂姜黑土区影响小麦高产的氮、磷、有机肥的用量进行两年定位试验,建立了小麦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产量>6000kg、>6750kg、>7500kg及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组合方案;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氮>有机肥>磷肥)和高产与施肥的关系,以及各肥料产量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效应。
关键词:
冬小麦,数学模型,优化方案,施肥,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周清明 李军民
为了提高旱稻的产量、质量,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湖南省红黄泥土壤条件下巴西陆稻IAPAR9栽培中施肥量与产量、米质的数学模型,并分别优选出高产量、高利润各10套施肥方案和米质最佳施肥方案.当N,P2O5,K2O分别为295.2,147.6,295.2 kg/hm2 ,三者比例为2∶1∶2,可获得最高产量5 012.64 kg/hm2,最高利润为2 975.76元/hm2,最高整精米率62.56%,较低垩白粒率19.19%和最高蛋白质10.24%.
关键词:
巴西陆稻 配方施肥 数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翟彩霞 温春秀 张彦才 王丽英 李巧云 陈丽莉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丹参养分吸收、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在生长30,30~90,90~120 d对N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百分比为:5.2%~14.8%、61.8%~93.4%、0.6%~28.7%;P2O5的各时期吸收百分比为:2.6%~7.8%、37%~63.7%、28.5%~59%;定植生长30~90 d时丹参对K素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总吸收量的86.3%~95.3%。形成100 kg丹参产量需N量为1.89~2.26kg,需要P2O5的量为0.57~0.69 kg,需要K2O的量为1.35~2.14 kg。氮肥对丹参根长影...
关键词:
丹参 施肥 数学模型 根性状 养分吸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若楠 黄绍文 史建硕 王丽英 唐继伟 张怀志 袁硕 翟凤芝 任燕利 郭丽
【目的】明确滴灌黄瓜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指标和土壤氮素供应值,优化关键生育时期肥水施用,为保障设施黄瓜绿色生产与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作物为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在相同基肥用量下,滴灌追肥设计低量(W1)、中量(W2)、高量(W3)3个灌水量和低量(F1)、中量(F2)、高量(F3)3个施肥量,共9个肥水组合处理。分生育阶段分析产量、品质、养分吸收量与肥水用量、主根区(0—40 cm)土壤含水量及养分供应水平的响应关系。【结果】(1)与W1处理相比,W2、W3处理商品瓜总产量显著增加,增幅11.1%—12.8%,其中W3处理第1、2次肥水管理期间商品瓜产量显著降低,降幅10.4%—17.7%,W2、W3处理第6—8、10—12和14—16次肥水管理期间商品瓜产量分别增加10.8%—26.2%、21.2%—40.3%和33.5%—46.4%;W2、W3处理氮、磷、钾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7.9%—20.2%、28.3%—36.3%、25.9%—33.7%,其中进入产瓜盛期后,阶段养分吸收量增加显著;W2、W3处理产瓜期间主根区平均体积含水量增加4.2—6.4个百分点,保持在相对含水量79%—87%;果实含水量增加0.2—0.3个百分点,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硝酸盐、可溶性糖、Vc含量分别下降7.4%—10.1%、0.9%—5.4%、5.9%—6.2%、5.5%—12.8%;产瓜期间主根区硝态氮含量降低9.1%—68.0%;灌水利用效率下降31.1%—49.3%。(2)与F1处理相比,F2、F3处理商品瓜总产量增加4.0%—7.9%;氮、磷、钾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9.7%—13.1%、7.9%—11.8%、12.6%—17.3%;F2、F3处理产瓜期间主根区硝态氮含量增加38.0%—162.0%,分别保持在24.6—47.9、27.3—72.2 mg·kg-1;但果实硝酸盐含量增加5.5%—14.6%,肥料利用效率下降32.1%—47.8%。(3)从全生育期角度综合肥水效应,W2F2处理能保持较高产量、肥水利用效率和较优品质,同时降低土壤氮素残留,为冬春茬黄瓜兼顾绿色生产与高产的滴灌肥水用量。【结论】高产(170—180 t·hm-2)温室滴灌冬春茬黄瓜3月下旬至4月下旬(产瓜初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产瓜盛期前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产瓜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产瓜末期)主根区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3%、78%、82%、85%,下限控制在61%、73%、78%、81%;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主根区相对含水量上限控制在67%—71%。产瓜期间主根区适宜硝态氮含量维持在25—40 mg·kg-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化龙 陈端生 杨合法
为建立黄瓜叶面积和果实干鲜重的模拟模型 ,采用定株非破坏性观测和随机取样方法 ,系统观测了日光温室内黄瓜不同播期整个生育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果长、果径、果实体积和干鲜重。运用几何解析方法 ,建立了与黄瓜叶片特征相适应的叶面积模拟模型 ,其结果对实测值有很好的拟合性 ;比叶重模拟结果表明 ,叶片比叶重随叶面积的增加趋于减小 ,在叶片充分展开后其值稳定在 0 .31mg·cm2 左右 ;以黄瓜果长、果径为参数建立的果实体积和鲜重模拟模型的结果与实际值相当一致 ,相关系数达R2 =0 .996 ;果实干物质含量的模拟结果受采收期果实含水量的影响较大。所建模型与待建的黄瓜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相联接 ,...
关键词:
模拟 叶面积 果重 黄瓜 日光温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彤 须晖 李天来 王蕊
科学地把握日光温室内的能量转化及消耗,对于优化温室结构,建立合理的温室管理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以东北地区较为典型的日光温室作为试验温室,对温室内外的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充分考虑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将照射到温室前屋面、后墙、后坡、番茄群体、土壤各部分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作为入射能量,建立温室内各表面能量分配模型,对比分析温室内各种能耗途径日变化规律及不同月份的能量消耗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温室前屋面、后墙、后坡、番茄群体、土壤各部分表面温度的预测值(y)与实测值(x),计算回归方程分别为y=0.9269x+1.5101、y=0.8609x+1.4668、y=1.0469x-0.195、y=1.2582x-2.5613和y=0.9675x+1.105;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93,0.9340,0.9598,0.9273,0.8148。可见,各部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度较好,模型能较准确的模拟出温室内各部分结构的能量流动情况。探究不同月份温室能量消耗情况,在沈阳地区10月和11月,日光温室能耗途径中潜热能耗占主要部分,但在沈阳地区最为寒冷的12月,白天潜热能耗可以降低,日光温室的传热能量损失变为主要部分,尤其是前屋面的传热能耗是日光温室传热能耗最为薄弱部分。冬季日光温室夜间能量消耗途径中传热能耗占主要部分,其次为冷风渗透能量消耗,土壤在日光温室夜间起到室内保温作用。本研究建立的日光温室冬季能量分配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东北地区日光温室冬季能量分配情况,可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之中,对温室每日能量消耗进行精准模拟监控,为作物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能量分配模型 植物蒸腾 能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红 眭晓蕾 郭英华 袁丽萍 张振贤
试验设计了5个施肥水平以研究对日光温室不同季节(茬口)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番茄生育进程推进,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比值冬春茬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秋冬茬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叶绿素a/b的比值则影响不大。在5个施肥水平中,理论施肥的叶片光合能力较强,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Mg2+-ATPase、Ca2+-ATPase活性较高,尤其中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能力较高。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施肥水平 光合生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向天常 李杰 代伟
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法,采用三因素天水平回归设计的配方施肥研究表明,在灰棕紫泥土上每生产1000Kg豇豆需吸收N5.32Kg,P2O51.44Kg,K2O3.35Kg。据差减法计算,豇豆吸收N的46.8%、P2O5的21.7%、K2O的28%来自于土壤,其余养分则由施肥及根瘤菌作用补充。在配肥模式中,灰棕紫泥土壤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2∶2,黄色石灰土施肥比例为1∶2.5∶2,而单施氨、磷、钾肥,每公顷分别达到N45kg,P2O567.5kg,K2O60Kg后,豇豆产量明显下降。表明氮、磷、钾的用量都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关键词:
豇豆 营养需要 配方施肥 数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佩秋 李絮花 王克安 杨宁
以日光温室黄瓜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氮肥用量(225,450,675和900 kg/hm2)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其果实和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的用量能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提高黄瓜产量;但当氮肥用量超过675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甚至导致减产;氮肥用量与土壤和黄瓜果实中硝态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黄瓜果实中硝态氮含量先升高在后期逐渐降低。
关键词:
氮肥用量 黄瓜 土壤 硝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富 张继星 张卫国 李健民 白迎春 陈亚男
采用“311-B”二次回归最优设计 ,以氮、磷、钾肥为供试因子 ,番茄产量为目标函数 ,对番茄高产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 :尿素 2 2 7kg/hm2 ,过磷酸钙 75 1kg/hm2 ,硫酸钾 14 2kg/hm2 ,产量可达 6 336 4 10kg/hm2 ,利润为 9936 6 6元 /hm2 ,并对氮磷钾单因素效应及交互作用作了具体剖析。
关键词:
番茄 施肥 数学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