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0)
- 2023(6140)
- 2022(5193)
- 2021(4875)
- 2020(4252)
- 2019(9435)
- 2018(9298)
- 2017(17906)
- 2016(10289)
- 2015(10987)
- 2014(11047)
- 2013(10996)
- 2012(10492)
- 2011(9539)
- 2010(9652)
- 2009(8693)
- 2008(8967)
- 2007(7881)
- 2006(6847)
- 2005(6186)
- 学科
- 济(41165)
- 经济(41117)
- 业(26981)
- 管理(26085)
- 企(22542)
- 企业(22542)
- 方法(20546)
- 数学(18012)
- 数学方法(17786)
- 学(13627)
- 财(11593)
- 中国(9945)
- 农(9500)
- 制(8515)
- 业经(7817)
- 务(7552)
- 财务(7546)
- 财务管理(7531)
- 地方(7509)
- 企业财务(7357)
- 银(6941)
- 融(6907)
- 金融(6903)
- 银行(6885)
- 贸(6858)
- 贸易(6856)
- 行(6601)
- 易(6597)
- 理论(6392)
- 农业(6292)
- 机构
- 大学(154895)
- 学院(151377)
- 研究(58268)
- 济(56805)
- 经济(55609)
- 管理(51795)
- 理学(45732)
- 理学院(44985)
- 管理学(43729)
- 管理学院(43461)
- 中国(41217)
- 科学(41216)
- 农(34440)
- 京(33039)
- 所(32507)
- 研究所(30397)
- 业大(28108)
- 农业(27645)
- 财(27433)
- 中心(24822)
- 江(22866)
- 财经(22548)
- 院(21099)
- 范(21091)
- 师范(20761)
- 经(20653)
- 北京(20334)
- 省(18721)
- 经济学(18276)
- 科学院(18116)
- 基金
- 项目(108449)
- 科学(84904)
- 基金(81026)
- 家(75228)
- 国家(74692)
- 研究(69030)
- 科学基金(61704)
- 社会(43849)
- 自然(43786)
- 基金项目(43047)
- 自然科(42826)
- 自然科学(42809)
- 自然科学基金(42100)
- 社会科(41603)
- 社会科学(41588)
- 省(41339)
- 划(36646)
- 资助(33592)
- 教育(32235)
- 重点(25999)
- 编号(24219)
- 部(24098)
- 计划(23213)
- 发(22476)
- 创(21971)
- 科研(21949)
- 创新(20749)
- 科技(20642)
- 成果(20307)
- 教育部(19690)
共检索到214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善华 李劲松
沙冬青叶片上的表皮毛密集,角质层很厚,表皮细胞连接紧密,栅栏组织特别发达,海绵组织很少。在栅栏组织细胞中,液泡膜大量内陷,在液泡中形成各种膜状结构,有的还与附近的细胞质,乃至小泡和内质网一起内陷,形成细胞质突起,进而形成细胞质带,不断分割液泡,使液泡体积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分数度大大提高。在这些小液泡中,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十分丰富,但一般很少有大量的膜状结构。
关键词:
沙冬青 叶 结构特征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学民 刘建珍 翟江涛 肖啸 吕亚媚 李丹丹 裴士美 张立彬
【目的】探讨桃叶片解剖结构与树干抗寒性的关系,为桃抗寒品种选育、引种栽培及栽培区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个品种桃为试材,结合树干抗寒性的野外实地调查,采用印迹法和石蜡切片技术,测定13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桃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毛无,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浪状,气孔为无规则形,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2~3层,在品种之间13项解剖结构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桃 叶片解剖结构 抗寒性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海旺 赵明 武鹏 龙芳 邹瑜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抗寒性的香蕉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为香蕉的抗寒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属典型的异面叶,具有复表皮结构。海绵组织厚度在不同香蕉种质间的变化最大,其次为栅海比。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作为香蕉种质抗寒性评价的解剖结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对18个香蕉种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抗寒性大小顺序为:LT>粉杂>金粉1号>广东粉蕉>HA>LE>LNF>SNY>SNT>NLF>HR>桂蕉青7号>HLT>LNS>SDW>桂蕉6号>ZNF>HLE。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这些种质
关键词:
香蕉 叶片 解剖结构 抗寒性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翠丽 李永 崔洋 李永华
【目的】根据低温处理下秋菊叶片的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半致死温度(LT50),对9个秋菊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早花品种‘檀香狮子’、‘日出东方’、‘铜雀春深’、‘早粉盘’、‘金锋铃’和晚花品种‘关东新侠’、‘云龙凤舞’、‘星光灿烂’、‘墨宝’等9个秋菊品种为试材,进行16和5℃温度处理,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叶片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在低温恒温槽中进行低温(0,-4,-8,-12,-16,-20℃)处理,测定其脚芽叶片电导率,确定LT50。【结果】秋菊叶片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C16∶0),16℃时其相对含量为11.06%~16.20%,5℃时相对...
关键词:
菊花 叶片 低温 脂肪酸组分 抗寒性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翠丽 李永 崔洋 李永华
【目的】根据低温处理下秋菊叶片的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半致死温度(LT-50),对9个秋菊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早花品种‘檀香狮子’、‘日出东方’、‘铜雀春深’、‘早粉盘’、‘金锋铃’和晚花品种‘关东新侠’、‘云龙凤舞’、‘星光灿烂’、‘墨宝’等9个秋菊品种为试材,进行16和5 ℃温度处理,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叶片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在低温恒温槽中进行低温(0,-4,-8,-12,-16,-20 ℃)处理,测定其脚芽叶片电导率,确定LT-50。【结果】秋菊叶片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C-16∶0),16 ℃时其相对含量为11.06%~16.20%...
关键词:
菊花 叶片 低温 脂肪酸组分 抗寒性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博宇 葛玉珍 韦宇静 黎建杨 黄仕训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产地降香黄檀的抗寒性,为降香黄檀跨区域引种提供技术支持及科学参考。【方法】以生长于海南尖峰岭、海南儋州、福建仙游和福建福州等8个产地的降香黄檀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常温(20℃)为对照,低温处理梯度分别为4、0、-3、-6和-9℃,测定及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产自福建福州的降香黄檀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最低,为-7.842℃,海南儋州的降香黄檀LT50最高,为0.127℃。降香黄檀降温过程中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8个产地降香黄檀耐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福建福州>广西桂林>福建仙游>海南尖峰岭>广东普宁>广东肇庆>广西凭祥>海南儋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素娟 武燕奇
【目的】比较河北省迁西地区10个板栗品种(系)叶片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比较其抗旱性,为迁西地区筛选抗旱板栗品种(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板红(DBH)、燕龙(YL)、紫晶(ZJ)、迁西早红(QXZH)、燕山短枝(YSDZ)、燕山早丰(YSZF)、紫珀(ZP)、燕奎(YK)、迁西晚红(QXWH)、迁西壮栗(QXZL)等10个板栗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法及指甲油印迹法,比较叶片厚度、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开口大小等15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10个供试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10个板栗品种15项指标反映板栗抗旱性能力的顺序为: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气孔开张宽度>气孔密度>气孔开张长度>气孔长度=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气孔宽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运用隶属函数值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对各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得到10个板栗品种(系)抗旱性的顺序为:大板红>紫晶>燕龙>燕奎>燕山短枝>燕山早丰>紫珀>迁西晚红>迁西早红>迁西壮栗。经聚类分析,将10个板栗品种(系)分为3类:抗旱性强的有紫晶、大板红、燕龙、燕奎,抗旱性中等的有紫珀、燕山短枝、燕山早丰、迁西晚红,抗旱性弱的有迁西早红、迁西壮栗。【结论】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板栗的抗旱特性,可用于其抗旱性鉴定。10个板栗品种(系)中,紫晶、大板红、燕龙、燕奎抗旱性最强,可在迁西地区广泛种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梦娇 王林霞 罗智 赵若雨 刘志国 刘平 刘孟军 王立新
【目的】探究枣类钙调蛋白(ZjCML)在抗寒性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挖掘关键抗寒ZjCML基因,为进一步利用其进行枣抗寒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全面分析了枣CML基因家族成员的数目及相关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响应低温胁迫时的表达模式,为筛选关键抗寒基因奠定基础。【结果】在枣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到23个ZjCML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与拟南芥CMLs蛋白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ZjCMLs可被分为12个类群。蛋白网络互作预测发现16个ZjCMLs存在于该网络中,且具有一定的互作关系。RNA-seq结果表明ZjCML13和ZjCML6基因表达模式在‘冬枣’及其同源四倍体响应低温胁迫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ZjCML13在‘冬枣’响应低温胁迫6和24 h时极显著上调表达,而在‘冬枣’同源四倍体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外源Ca Cl2和褪黑素处理后,ZjCML13在‘冬枣’同源四倍体响应低温胁迫6和24 h时极显著上调表达,说明其可能通过诱导ZjCML13表达调控‘冬枣’同源四倍体抗寒性。【结论】枣CML基因家族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及响应低温胁迫,ZjCML13可能在调控‘冬枣’及其同源四倍体抗寒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爱民 张玉霞 王显国 刘庭玉 丛百明 王鑫 候文慧
本研究从生理生化水平探究杀霜日前后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对低温变化的响应,同时采用电导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半致死温度,分析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与苜蓿抗寒性的关系,为沙地筛选高抗寒性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杀霜日前(10月1日)和杀霜日后(10月15日)取样测定,苜蓿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增加,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降低(P 0.05);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呈增强趋势,CA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除农菁8号外,10月1日测定其他苜蓿品种根颈中C/N均高于10月15日测定的C/N。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表明8个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苜蓿根颈中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柴弋霞 曾雯 金晓玲 蔡梦颖
为了明确雌雄异株植物铁冬青的抗寒机理和雌雄株抗寒性差异,对5年生铁冬青雌雄株的离体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氧化酶活性各项指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_(50)),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其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铁冬青雌雄株REC和MDA含量上升,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SOD活性则逐渐下降;雌雄株各生理指标在数值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雌株的
关键词:
铁冬青 抗寒性 低温胁迫 雄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海卿 孙万仓 刘自刚 武军艳 钱武 王志江 郭仁迪 马骊 侯献飞 刘林波
【目的】研究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探讨抗寒与抗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改良及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自然降温处理(15℃—-5℃)和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干旱胁迫4、7和10 d)分别对6份不同抗寒等级冬油菜摸拟低温和干旱胁迫,分析其形态、生理生化和生长指标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冬油菜品种越冬率相差很大(20.1%—94.7%)。抗寒性强的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表现为幼苗匍匐贴地生长、生长点洼陷低于地表、叶色深绿色、真叶刺毛多。且低温胁迫之后抗寒生理...
关键词:
寒旱区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抗旱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 陆国权 王晨静 赵习武
以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 2个品种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0~20℃),研究彩叶芋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计算其半致死温度。2种彩叶芋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较高。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S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量、SOD活性可以更好地反应彩叶芋在低温下的生理变化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
关键词:
植物学 彩叶芋 抗寒性 生理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于晓南
以金叶女贞、紫叶桃和紫叶小檗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降温处理,测定其萌芽率、相对电导率等8个指标在0至-36℃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个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3种彩叶树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3种彩叶树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金叶女贞、紫叶桃、紫叶小檗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086、0.106和0.979,即紫叶小檗的抗寒能力最强。
关键词:
彩叶树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指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娟娟 魏巍 桑旦 秦爱琼 黄利春 汪丽军
为研究藏北高寒区早熟禾属(Poa)野生种质田间越冬期的生理特征和抗寒强弱,以采集自藏北草原的3个野生种和引进1个栽培品种为试验对象,在海拔4 512 m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种植,并测定其根系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5项指标越冬期间的变化,分析不同材料的低温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材料的越冬率均高于80%,且野生种的越冬率显著高于栽培品种(P 渐尖早熟禾>冷地早熟禾(野生种)>青海冷地早熟禾(栽培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军强 武军艳 刘丽君 马骊 杨刚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目的】分析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低温环境中气孔运动的特征,明确抗寒性与气孔运动的关系,为解析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培育强抗寒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半致死温度、低温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判断抗寒性差异,同时测定24℃处理12 h、0℃处理1 h和0℃处理12 h六叶期植株叶片下表皮的12个气孔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抗寒性评价指标显著相关的气孔评价指标。【结果】依据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鉴定参试品种的抗寒性为gau-1(-8.06)>gau-24(-7.83)>gau-30(-7.58)>gau-39(-7.44)>ts309(-7.28)>ts312(-7.08)>nts158(-6.81)>npz269(-6.62)>天油14号(-5.98)>16-2444(-5.4)>17-2251(-5.13)>天油2266(-4.8)>天油2238(-4.6)>天油2288(-4.38)。依据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评价的抗寒性结果为gau-1(0.990)>gau-24(0.876)>gau-30(0.693)>gau-39(0.644)>ts309(0.534)>ts312(0.463)>nts158(0.439)>npz269(0.388)>天油14号(0.352)>16-2444(0.307)>17-2251(0.282)>天油2266(0.236)>天油2238(0.126)>天油2288(0.000)。以半致死温度测定的抗寒性与以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一致。12个气孔运动相关指标在低温处理后有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常温下及0℃处理1 h后12个气孔指标与半致死温度相关性不显著,0℃条件下处理12 h后气孔孔隙长、气孔孔隙面积、气孔孔隙周长、气孔器长、气孔器面积、气孔器周长和气孔关闭率与抗寒性显著相关,半致死温度与气孔综合评价值Z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72。【结论】低温处理可显著影响甘蓝型冬油菜的气孔运动,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气孔趋向关闭的特征更为明显。同时,不同感温性品种其气孔的相对变化差异大,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在低温处理后气孔保持张开的能力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