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0)
- 2023(13011)
- 2022(11043)
- 2021(10178)
- 2020(8329)
- 2019(19106)
- 2018(18857)
- 2017(35977)
- 2016(19262)
- 2015(21600)
- 2014(21564)
- 2013(20886)
- 2012(19373)
- 2011(17371)
- 2010(17251)
- 2009(15195)
- 2008(14626)
- 2007(12757)
- 2006(11056)
- 2005(9812)
- 学科
- 济(86115)
- 经济(86039)
- 管理(51437)
- 业(50750)
- 企(39910)
- 企业(39910)
- 方法(33055)
- 数学(28720)
- 数学方法(28329)
- 地方(25476)
- 中国(24664)
- 农(24265)
- 业经(20604)
- 财(18037)
- 农业(16577)
- 贸(14947)
- 贸易(14933)
- 学(14676)
- 易(14396)
- 地方经济(14125)
- 技术(13968)
- 制(13960)
- 环境(13507)
- 产业(13355)
- 银(12902)
- 银行(12888)
- 发(12785)
- 融(12754)
- 金融(12751)
- 理论(12562)
- 机构
- 学院(263224)
- 大学(257576)
- 济(109328)
- 经济(107110)
- 管理(101640)
- 研究(87712)
- 理学(86766)
- 理学院(85823)
- 管理学(84325)
- 管理学院(83828)
- 中国(66757)
- 京(54397)
- 科学(52792)
- 财(48854)
- 所(42790)
- 中心(41576)
- 农(41001)
- 江(40714)
- 财经(38551)
- 研究所(38519)
- 业大(37341)
- 范(35914)
- 师范(35559)
- 经(34949)
- 北京(34197)
- 经济学(33188)
- 州(33004)
- 院(32745)
- 农业(31476)
- 经济学院(29973)
- 基金
- 项目(177984)
- 科学(140893)
- 研究(134010)
- 基金(126862)
- 家(109672)
- 国家(108714)
- 科学基金(94259)
- 社会(84955)
- 社会科(80666)
- 社会科学(80653)
- 省(71707)
- 基金项目(67505)
- 教育(61432)
- 划(59425)
- 自然(59385)
- 自然科(57929)
- 自然科学(57916)
- 自然科学基金(56833)
- 编号(55513)
- 资助(50980)
- 发(44370)
- 成果(43180)
- 重点(40492)
- 课题(38497)
- 部(38492)
- 创(38051)
- 发展(35600)
- 创新(35524)
- 展(35014)
- 国家社会(34982)
- 期刊
- 济(124960)
- 经济(124960)
- 研究(76909)
- 中国(54966)
- 管理(38803)
- 财(37909)
- 农(37835)
- 学报(36149)
- 科学(35245)
- 教育(32063)
- 大学(28514)
- 技术(26629)
- 学学(26610)
- 农业(26041)
- 融(24715)
- 金融(24715)
- 业经(23098)
- 经济研究(19228)
- 财经(18330)
- 问题(16719)
- 经(15952)
- 业(13835)
- 图书(13564)
- 技术经济(13160)
- 商业(12833)
- 资源(12502)
- 科技(12367)
- 贸(12130)
- 现代(12048)
- 理论(11975)
共检索到398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竞红
内蒙古是中国面临沙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沙化治理的重点区域。传统的治沙之道与沙区产业结构变革及居民生产收益增加无直接关联,从而大大削弱了治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无法真正激发有能力的企业、沙区居民参与治沙的积极性,沙区治沙缺少了重要的社会支持。随着新沙区观在内蒙古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以及相关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因沙兴业的产业治沙之路日益显现出生命力,具有内蒙古区域特色的沙产业发展模式日益成熟,防沙治沙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快速提升,沙产业成为内蒙古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角色,地方政府、企业、沙区居民对沙产业表现出不凡的积极性,沙产业为沙区发展带来新希望,成为沙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为沙区繁荣发展带来新期待和新希望。
关键词:
沙产业 沙区 内蒙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光文
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沙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形成新的业态、增长极和动力源,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有利于发展异地消费型产业,有利于区域的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源和品牌资源转化。根据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发展方向分析,内蒙古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应是休闲沙产业、创意沙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在文化产业与沙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创意和科技提供动力,地方政府提供服务。文化产业与沙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在研发、设计中融合发展,在品牌管理中融合发展,在园区建设中融合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殿廷 张梅青 胡雪峰 孔健
以内蒙古为例,探讨了内陆待开发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内陆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才。因此,其经济发展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优先发展部分行业。一般说来,待开发的内陆地区其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优质名牌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起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远堂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简称伊旗)抓住机遇,依托资源、区位、人文、交通四大优势,按照"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立足破解城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论文选择旅游业日益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各盟市旅游现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近三年旅游相关数据,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综合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综合重叠度,并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内蒙古各盟市进行等级分类,进一步研究比较各盟市的旅游状况,提出与各盟市相对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薛强 金桩 杨瑞成
基于1980~2012年面板数据,利用VAR模型,对内蒙古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率是存贷合计增长率与股票筹资额的格兰杰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金融发展,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无显著带动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成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金融服务水平与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 VAR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拓 陈阳 毛飞
通过实地调研,报告总结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当前存在政策扶持乏力、资金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有林区产业转型扶持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惠农政策惠及国有林区林业人口等。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林业产业 特点 问题 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鑫岩 王志丹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主产区,作为内蒙古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向日葵是盐碱、瘠薄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不可替代经济作物。本文从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大力发展向日葵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产业链条纵深延伸、进一步强化向日葵优质品种选育等方面提出促进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向日葵产业 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锋正 郭晓川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显著的经济现象之一。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产业的边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组织,日益成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本文在对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明晰了资源型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然后结合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内蒙古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给出了推进内蒙古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本文认为,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内蒙古可以通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 资源型产业 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媛媛 孙志宏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林业产业 产业结构 动态偏离份额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倪秀芝 熊向敏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世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多元化的环境下,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内蒙古,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位置,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给内蒙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战略目标,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将围绕内蒙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路径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职业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窦建华
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古国边境贸易在中蒙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入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应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及产品优势,进一步发展对蒙古国边境贸易,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佟宝全 阿荣
内蒙古牧区能矿资源富集,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工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对我国西部生态敏感区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敏感的煤炭富集区应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这一视角,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其分析思路为:首先,选择典型煤炭资源开发区域,对开发空间与生态空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空间耦合类型,揭示空间失衡点,并分析空间失衡原因。其次,构建指标体系,构造矩阵,对区域空间供给能力进行分区。最后,综合空间失衡原因、空间供给能力分区以及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需求因素,提出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式与对策。
关键词:
牧区 矿产开发模式 空间均衡 内蒙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殿廷,史培军
本文从支持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对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认识、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产业政策取向、区域开发模式和地缘战略选择及对策措施制定等。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亚太经济迅速崛起的形势下,内蒙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开放力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资源转换,通过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组建和重点地域建设促进全地区经济的腾飞。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文兰
伴随着冷战结束、俄蒙转轨以及中国沿边开放政策的实施,内蒙古开始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其4261公里的边境线和19个对外开放的口岸成为了中国与俄蒙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但随着中俄、中蒙经贸关系的不断升温,特别是俄蒙的矿产资源、能源及木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