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
- 2023(1279)
- 2022(1155)
- 2021(1144)
- 2020(1040)
- 2019(2247)
- 2018(2215)
- 2017(3948)
- 2016(2280)
- 2015(2538)
- 2014(2373)
- 2013(2399)
- 2012(2242)
- 2011(2036)
- 2010(1971)
- 2009(1831)
- 2008(1793)
- 2007(1622)
- 2006(1483)
- 2005(1252)
- 学科
- 济(6725)
- 经济(6707)
- 管理(6692)
- 业(5919)
- 企(4935)
- 企业(4935)
- 方法(3710)
- 学(3440)
- 数学(3041)
- 数学方法(3001)
- 农(2252)
- 财(1991)
- 物(1741)
- 业经(1715)
- 人事(1672)
- 人事管理(1672)
- 农业(1593)
- 贸(1476)
- 贸易(1475)
- 理论(1451)
- 务(1441)
- 财务(1437)
- 财务管理(1435)
- 制(1398)
- 和(1383)
- 企业财务(1379)
- 易(1374)
- 植(1370)
- 植物(1366)
- 中国(1290)
- 机构
- 大学(34590)
- 学院(33488)
- 管理(12676)
- 研究(12062)
- 理学(11368)
- 理学院(11233)
- 济(10935)
- 管理学(10905)
- 管理学院(10855)
- 经济(10709)
- 农(9758)
- 科学(9348)
- 中国(8453)
- 业大(7822)
- 农业(7634)
- 京(7306)
- 所(6585)
- 研究所(6215)
- 中心(5457)
- 农业大学(5197)
- 江(5060)
- 财(4711)
- 室(4632)
- 北京(4432)
- 实验(4405)
- 院(4336)
- 省(4267)
- 实验室(4158)
- 技术(4056)
- 范(4018)
共检索到4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媛 吴德淮 晏婷婷 赵莹 刘宝元 李改云
【目的】沉香提取物是其主要应用方式之一。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对沉香成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的问题,在提取过程中对沉香主要成分进行粗犷分离,明确不同提取物的释香行为,为实现沉香在特定领域的定向、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传统沉香和奇楠沉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蒸气-溶剂多级提取,获得精油、浸膏、醇沉等沉香多级提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沉香多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联用(HS-GC-MS)技术,分析传统沉香和奇楠沉香多级提取物在40~160 ℃的香气释放规律。【结果】水蒸气-溶剂多级提取可实现传统沉香和奇楠沉香中倍半萜、色酮类成分的粗犷分离;水中蒸馏和隔水蒸馏对精油成分影响较小,均主要含有倍半萜和芳香族小分子物质,相对峰面积≥99%;蒸馏后再进行溶剂提取,获得的浸膏主要含有色酮类成分,相对峰面积≥90%;醇沉可实现对传统沉香浸膏中杂质的有效分离。2种沉香多级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释香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沉香、奇楠沉香精油中,分别主要含有榄香醇、α-檀香醇,40 ℃时主要释香物质分别为匙叶桉油烯醇、(1R,3aR,5aR,9aS)-1,4,4,7-Tetramethyl-1,2,3,3a,4,5a,8,9-octahydrocyclopenta[c]benzofuran;传统沉香浸膏中色酮种类更为丰富,160 ℃后色酮裂解形成大量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出峰数量和强度明显高于奇楠沉香。【结论】通过多级提取方式,可获得富含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沉香精油以及富含色酮类成分的沉香浸膏、杂质较高的醇沉。精油在低温时具有较好的香气释放能力,适合开发香水、日化等常温释香产品;浸膏适用于高温释香,可开发熏香、燃香等产品;奇楠沉香浸膏中主要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可用于该色酮的单体分离;醇沉中沉香有效物质明显降低,可开发低值化产品。
关键词:
沉香 奇楠 多级提取 化学成分 释香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园园 王昊 李薇 梅文莉 米承能 魏艳梅 戴好富 姜北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 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_(50)值分别为81.23±2.83、39.55±3.75和72.63±2.87μmol·L~(-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宇光 杨锦玲 李薇 董文化 梅文莉 戴好富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晏婷婷 李改云 陈媛
【目的】分析沉香主要成分在燃烧过程中的挥发或裂解方式 ,比较国产、惠安系和星洲系3个产区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差异,确认对沉香燃烧香气有贡献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及其来源,解释沉香燃烧气味形成原因,为沉香产地识别和香气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馏和乙醇提取沉淀方法分离沉香树脂部分中倍半萜类和2-(2-苯乙基)色酮类(PECs)特征成分,应用热重(TG)分析倍半萜类、PECs化合物和木材部分的热质量损失模式,使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分析不同产区沉香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确认气味活性化合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3个产区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收集燃烧沉香产生的烟尘,运用液相质谱(LC-MS/MS)联用分析其中PECs成分组成,采用HS-GC-MS分析加热后的PECs标准品,探究沉香中PECs化合物裂解机制及其对燃烧气味的影响。【结果】1)沉香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在200 ℃以内完全挥发,PECs化合物质量在150~350 ℃缓慢降低,木材在250 ℃以上迅速燃烧。2)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为沉香燃烧气体提供辛、甜、杏仁、花香等丰富的气味;国产沉香中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3,4-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酚等7种化合物释放量与样品乙醇提取物含量负相关,这些化合物主要为沉香燃烧烟气提供烟熏、粉尘和木材气味。3)倍半萜类关键香气化合物桉油烯醇、cis-桉叶-6-烯 -11-醇、愈创木醇的相对含量在国产沉香中最高,惠安系沉香中次之,星洲系沉香中最低。4)沉香燃烧烟尘中含有多种Flidersia型 2-(2-苯乙基)色酮类(FTPECs)化合物,但未检测到四氢2-(2-苯乙基)色酮类(THPECs)化合物。沉香四醇裂解释放苄基丙酮和苯甲醛,2-(2-苯乙基)色酮高温裂解不仅生成苯甲醛、苯乙醇等6种芳香族化合物,还能挥发进入空气。【结论】沉香的主要成分倍半萜类、PECs化合物和木材燃烧过程中热质量损失模式不同,倍半萜类化合物直接挥发进入空气,PECs化合物和木材裂解生成多种芳香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气味,对沉香燃烧香气有重要影响。不同产区沉香燃烧后释放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星洲系与惠安系和国产沉香差异较大。高温下不同种类PECs裂解生成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不同,FTPECs可部分挥发进入空气中。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坤龙 陶华明 周雪峰
研究了作为渔业副产品且药食同源的海蛾(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抗氧化功效和活性物质。以自由基清除活性为导向,筛选了海蛾的最佳提取方法,对并最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随后用色谱、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研究确定75%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总膏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抗氧化活性部位;在活性部位分离纯化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脂肪酰胺、胆甾醇硫酸酯、对羟基苯甲醛和牛磺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蛾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明确,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赖椿根 马聿桓 张斌 徐伟虎
御江箬竹和阔叶箬竹叶水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9.69%和11.90%。组成糖中前者以果糖为最多,其次为葡萄糖和甘露糖;后者以阿拉伯糖为最多,其次为果糖和甘露糖。组成氨基酸中两者均以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较多。水溶性维生素,御江箬竹以V_c、烟酸、叶酸和V_(B1)较多,V_(B6)、胆碱和泛酸未检出;阔叶箬竹则以烟酸、V_c和V_(B1)较多,V_(B6)、V_(B2)、叶酸、泛酸和胆碱未检出。本研究还测定了箬竹部分微量和常量元素的含量。
关键词:
箬竹叶 萃取物 化学成分 植物抗癌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剑 王凌云 杨洁 喻驰方 万佳蕾 刘忠
【目的】探明马尾松和枫香根际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以期阐述2种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的化感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化学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马尾松纯林和枫香—木荷混交林,以马尾松和枫香单木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根际土壤,采用乙醇、乙酸乙酯提取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物质鉴定等技术,研究不同浸提方法 2种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结果】马尾松根际土壤的乙醇、乙酸乙酯浸提物分别检测出109和56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的组分分别有6和14种,都以脱氢松香酸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8.98%和20.36%,2种浸提物均检测出脱氢松香酸和硬脂酸...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祖光 曹慧 刘力 李兵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Syringa oblata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紫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安 郑湖南 周冀衡 王瑞强
以中国18个具代表性烤烟产区K326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前体物及香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香与浓香风格烟叶香气前体物含量有差异,而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烤烟香气的影响不显著;清香与中间香型风格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前体物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浓香与中间香型风格的烟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而香气前体物含量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烤烟 不同产区 香气特点 化学成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熊伟 金荷仙 蔡宝珍
为探明碰碰香Plectranthus tomentosa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以长势优的成年碰碰香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套袋法,并在热脱附系统(TDS)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测出叶片挥发物有44种,包括烷烃、烯烃等8类化合物,烯烃中的萜烯类化合物有22种(相对含量为83.32%),其中柠檬烯含量最多(相对含量为47.61%);同时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碰碰香叶片挥发物化学成分,比单独使用GC-MS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家金 刘永华 浦绍柳 周玉忠 韩丽 陈玫 伍岗
分析了2011年3-10月加工的佛香茶中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积累高峰在7月达37.49%;儿茶素含量随着月份的变化呈递增趋势;水浸出物含量3-6月呈递增趋势,6-10月呈递减趋势;氨基酸含量3-6月呈递减趋势,6-10月呈递增趋势,积累高峰在10月达3.79%;咖啡碱含量为2.9%~3.92%,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佛香茶 化学成分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为 成军 卜春亚 靳永胜 师光禄 王有年
我国农业害螨的抗药性越发严重,在防治过程中害螨的天敌也受到杀伤,造成害螨的再猖獗,严重影响农作物及经济林的产量和品质(Kalaisekar et al.,2003;Shi et al.,2004)。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对我国草地危害较重的有毒植物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艳鹤 王成章 叶建中 周昊
为了找出适宜的漆蜡萃取条件,进行了热回流萃取漆蜡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采用GC-MS色谱分析了陕西野漆树和江西引种日本野漆树中漆蜡脂肪酸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漆蜡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石油醚萃取、回流温度80℃、固液比1∶20、萃取时间60min、提取2次;两个产地的漆蜡主要由棕桐酸、油酸和硬脂酸等脂肪酸甘油酯组成,三者之和大于70%,同时都含有十三烷二酸、甘二烷二酸和二十烷二酸;陕西漆蜡中,二元酸含量为8.256%,引种的日本漆蜡二元酸含量为14.097%。
关键词:
漆籽 漆蜡 提取工艺 二元酸 化学组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泽坤 陈媛 晏婷婷 李改云
【目的】比较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分泌物分布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分析2种沉香燃香烟气抑菌效果,为奇楠沉香的品质评价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批次奇楠沉香和9批次刀砍法普通沉香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切片法比较2种沉香分泌物分布,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2种沉香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探究2种沉香线香燃烧后的烟气成分,并基于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评价燃香烟气成分对空气中自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分泌物主要分布在内含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细胞,奇楠沉香中2种结构的组织比量大于普通沉香。奇楠沉香分泌物含量明显高于普通沉香,2种沉香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奇楠沉香分泌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于普通沉香,色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大于普通沉香。奇楠沉香分泌物中色酮类化合物以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为主,二者相对含量之和达77.3%,普通沉香仅1.5%。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线香燃烧后的烟气成分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色酮类化合物,与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相比,烟气成分含有大量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分泌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分泌物裂解产物和木材裂解产物。2种沉香燃香烟气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杀灭率达99%以上,但奇楠沉香燃香烟气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抑制效果略优于普通沉香。【结论】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分泌物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由不同化学类型白木香结香产生,奇楠沉香具有丰富的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由其制备的线香燃烧后烟气抑菌效果略优于普通沉香。
关键词:
奇楠沉香 普通沉香 分泌物特性 抑菌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明礼 尹智华 战磊
对2011年云南曲靖、贵州遵义、湖南郴州3种不同香型风格烟叶的B2F、C3F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致香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烟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风格、不同部位烟叶的致香成分物质总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致香成分丰富程度分别为:云南曲靖>湖南郴州>贵州遵义;化学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得出还原糖、致香成分对感官综合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余6种化学成分,2化学指标糖碱比、氮碱比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香型风格 致香成分 感官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