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2)
2023(13832)
2022(12254)
2021(11589)
2020(9653)
2019(21831)
2018(21749)
2017(41301)
2016(22685)
2015(25165)
2014(24771)
2013(24367)
2012(22275)
2011(19854)
2010(19734)
2009(18020)
2008(17036)
2007(14592)
2006(12471)
2005(10752)
作者
(64648)
(53727)
(53273)
(50765)
(34353)
(25923)
(24265)
(20918)
(20547)
(19218)
(18633)
(18125)
(17090)
(16820)
(16686)
(16565)
(16275)
(15911)
(15622)
(15386)
(13373)
(13124)
(12966)
(12299)
(12044)
(12036)
(11947)
(11830)
(10839)
(10709)
学科
(83135)
经济(83040)
管理(62066)
(58530)
(48502)
企业(48502)
方法(38170)
数学(32857)
数学方法(32421)
(23110)
中国(21594)
(21538)
(21279)
地方(19502)
业经(18935)
农业(15613)
(15277)
贸易(15265)
(14754)
理论(14745)
(14629)
环境(14210)
(13913)
(13884)
财务(13845)
财务管理(13819)
技术(13349)
企业财务(13082)
(12227)
银行(12181)
机构
学院(308061)
大学(307464)
管理(120166)
(113749)
经济(111158)
研究(104638)
理学(104578)
理学院(103348)
管理学(101313)
管理学院(100778)
中国(75151)
科学(69239)
(65983)
(53637)
(53294)
(51837)
业大(49785)
(49219)
研究所(49165)
中心(47068)
农业(42262)
(42113)
财经(41758)
师范(41635)
北京(40377)
(38703)
(37985)
(36728)
技术(34349)
师范大学(33583)
基金
项目(219839)
科学(171742)
基金(157998)
研究(157801)
(139241)
国家(138104)
科学基金(117896)
社会(96763)
社会科(91492)
社会科学(91466)
(87690)
基金项目(84553)
自然(79213)
自然科(77323)
自然科学(77298)
自然科学基金(75867)
(73683)
教育(72511)
资助(64689)
编号(64688)
成果(51603)
重点(49770)
(47244)
(46742)
(45641)
课题(44775)
科研(42681)
创新(42557)
计划(40989)
大学(40316)
期刊
(123572)
经济(123572)
研究(86516)
中国(56945)
学报(54415)
科学(48525)
(48194)
管理(43048)
大学(39991)
(38800)
学学(37794)
教育(36184)
农业(33766)
技术(25818)
(24041)
金融(24041)
业经(21630)
经济研究(19778)
财经(19297)
(17661)
图书(17105)
(16354)
科技(15985)
问题(15534)
(15251)
资源(14845)
理论(14444)
业大(14180)
现代(13655)
技术经济(13471)
共检索到440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东运  陈一宁  徐超然  薛成凤  王孟瑶  贾建军  
沉积物的活动性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海底沉积物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长江是流域建坝蓄水拦沙导致入海沉积物通量锐减的典型案例。在此背景下,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沉积物活动性不仅关系到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地貌演化,还影响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海岸稳定性。基于2019年3月和10月在长江水下三角洲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箱式样沉积物样品,以及2019年7月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前缘区获得的水动力观测资料,使用临界起动剪切力测量仪(CSM)测量沉积物临界起动剪切应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研究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物活动性,获得以下认识:(1)CSM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接近,可以用来反映沉积物的临界起动特征。(2)分析不同季节采集的样品发现,CSM测量的临界起动剪切应力平均值在夏季比冬季低,提示洪季的表层沉积物具有更为松散的结构,容易遭受侵蚀而处于活动状态。(3)夏季浪流联合剪切应力随涨潮而减小、随落潮而增大,在全日潮周期内沉积物活动性超过60%;对冬季情境的模拟计算显示,表层沉积物活动性与夏季相当。(4)与三峡大坝建成前相比,当前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径更粗,沉积物的可起动性更低,抗侵蚀性略有增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明玲玲  陈洪斌  张宇峰  
分别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的表层土和心层土为例,考察了其对重金属Cu的吸附、解吸及固定特性,目的是了解其在不同土壤结构的存在形态和迁移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表层土和心层土的铜吸附容量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其中以Langmuir方程吻合度最高,回归计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其解吸动力学大部分符合指数方式。研究发现,大多数土壤的心层土的最大吸附容量大于表层土,解吸量小于表层土;表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涂泥,最小的是滩砂泥;心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潮土,最小的是滩砂泥。不同土壤对Cu的固定吸附量存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成  张晓明  
全球化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是中国社会经济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又是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较早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必须通过区域整合发展提升其在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地位。巨型工程作为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支撑体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城市和区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介绍巨型工程概念的基础上,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开发、形象塑造等巨型工程的发展以及包括机场、港口、快速轨道和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布局,并提出了部分规划设想。最后,集中探讨了巨型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京祥  崔功豪  
资源短缺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城市发展的速度及方式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实现对短缺资源的集约使用。文章分析了城市发展短缺资源的若干属性及其相应的制约化要求 ,并以长江三角洲为具体分析案例 ,探讨了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各方面抉择 ,对中国城市、区域发展 ,城乡协调具有普遍性意义。城市发展的短缺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广需性、地区性、派生性、组合作用的复杂性等特征。在资源短缺的现实背景中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速度、发展方向都应考虑与短缺资源的永续使用相匹配 ;城市化应在考虑地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组合特征中 ,寻求切合实际的道路 ;在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形态上必须针对环境超负荷的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涵洧  马悦  史军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2000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运用高温日数、平均高温度数以及日最高气温这3个指标刻画1961~2015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夏季高温时空演变,并在对上述指标进行突变检测的基础上,比较其转折前后的夏季高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夏季高温指标在2000年左右存在气候突变,2000年以后夏季高温日数和强度出现显著上升;(2)较之2000年前,2000年后的高温度日数的分布型更为集中,前三个EOF模态解释方差均有所上升,EOF1分布较为相似,EOF2不再呈现带状分布,EOF3局地性特征减弱;(3)2000年后的长三角夏季高温日数增长明显,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0 d以上的区域向北扩展至32°N附近,向东扩展至往浙江东部沿海;年平均高温日数达到30 d以上的区域更扩展至31°N以南、121°E以西所有地区,高温日数最多可达近50 d;(4)2000年后高温度日数呈明显增加,从2000年前的10~20℃·d增加到20~50℃·d,以30~31°N一带增长最为显著。浙江中部和南部地区在2000年后高温日数增长明显,但高温强度增长较弱;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地区高温日数和强度均增长明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建  姚洁  
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减,对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构成了挑战。江苏省内各高职院校除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外,更应从自身出发,多与行业协会、企业建立联系,增强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确立招生的市场意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资的进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还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然而,外资的进入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我国民族经济自身的成长,其一方面表现为我国民族经济核心资产主导权的缺失,另一方面表现为民族经济在与外资的博弈中始终处于技术创新体系的低端,无法形成有效的自主知识产权。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在重新认识民族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了外资进入给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同时,本文就如何加快我国民族经济自身的成长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性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其在国内、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涛  徐小清  
在不同的条件下,沉积物可成为环境中污染物的“源”或“汇”,而受污染的沉积物会对水生生物带来危害。因此,需要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SQC),以此作为评价沉积物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对利用平衡分配法来建立SQC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平衡分配法,初步建立了长江水系8种重金属及类金属(Cu,Zn,Cd,Pb,Ni,Fe,Hg,As)的沉积物相对质量基准。结果表明,上述重金属及类金属的SQC在从长江上游到下游,总体趋势上呈降低的分布特征,并由于地域环境条件的不同,存在着高SQC值单元及低SQC值单元。得出的SQC与国内已有的SQC具有可比性,但高于美国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长云  
生源减少使众多学校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高职院校是首先受到冲击并且也是受影响最大的一批院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普通高校"扩招"政策等是导致生源减少的重要因素。生源减少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教育质量下降等系列问题,但也是促成了我国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一个契机。我国的高职教育应抓住这一契机,准确定位高职教育功能、提升高职教育地位,着重提升教育质量、科学规划院校规模,重视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上升至一个新台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蓓蓓  李凤英  俞钦钦  于洋  毕军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冯宗宪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及其若干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略高于长江三角洲,但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所有制结构及对外经济开放度这两个因素的比较,分析了两个三角洲技术效率差距变动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加伟  陈雯  耿佩  杨柳青  
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共保是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利用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2003~2015年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规模和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探讨了经济转型发展等因素对工业污染时空格局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规模和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15年工业废水、SO_2排放总量分别削减约13%和24%,每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废水、SO_2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削减87%、88%和71%左右。(2)工业污染排放仍主要集聚在沿沪宁、沿长江和沿沪杭甬等工业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资源型城市,并呈现由核心区向皖江城市带、苏北等外围区转移扩散的态势,但不同污染物之间差异较为显著。(3)外围区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强度较高(多为1.0以上),但近年来南京、杭州等核心区的工业污染物(尤其是工业粉尘)排放相对强度有所上升。(4)经济转型是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与消费驱动转型增长等是抑制工业污染物排放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而创新投入及技术进步、企业质效提升、外资外贸结构优化等则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强度;但由于各地经济转型阶段不同,上述因素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揭示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强化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工业污染协同防治等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雨婷  应佳欣  陈琳  
长江三角洲圩区的快速城市化加剧了该地区的洪涝灾害,亟需对传统圩田景观系统的空间组织法则及其未来的保护和转型策略进行探讨。采用类型学方法对圩田景观的形态生成、类型及其适应性转型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公元八世纪至今,圩田景观系统经历了从大圩体系的解体、小圩体系的合并与标准化到城市化的三次重大空间转型,圩田系统的体量、标准化程度、水系的连通性及可渗透下垫面的面积共同决定了其洪涝适应性;以圩田基本形态和水利技术为分类标准可识别五类圩田景观,不同圩田类型是适应特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和水利技术的产物;将圩田景观系统作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永久性结构和水管理系统,可在重塑地域特色的同时提高三角洲的洪涝适应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莹槐  王芳  陈燕  董双林  刘峰  
为了探讨环境因子和底栖配养生物对碳通量的影响,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混养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各形态碳的通量,监测了8月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中各形态碳含量的昼夜变化。3种主养草鱼池塘的养殖模式为草鱼、鲢和鳙混养(GSB),草鱼、鲢、鳙和凡纳滨对虾混养(GSBL),草鱼、鲢、鳙和鲤混养(GSBC)。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养殖周期内,3种混养模式沉积物-水界面可溶性无机碳(DIC)通量范围为0.65~16.90 mg/(m2·d),可溶性有机碳(DOC)通量范围为0.16~13.49 mg/(m2·d),颗粒性有机碳(POC)通量范围为-2.29~3.32 mg/(m2·d);G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忠  王传胜  薛东前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的城镇用地扩展现状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城镇用地的综合扩展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强扩展型、弱扩展型和相对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城市化与城镇用地扩展耦合系数的研究,揭示了城镇用地扩展强度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关系。最后,进一步从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入手,分析了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研究表明,1990~200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的扩展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格局直接相关。城镇用地的强扩展区除集中在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顶点的三角区域内和重要交通轴线两侧外,还表现出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核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强度与数量递减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