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1)
2023(12572)
2022(11074)
2021(10248)
2020(8628)
2019(19647)
2018(19610)
2017(37826)
2016(20503)
2015(23124)
2014(23251)
2013(23116)
2012(21444)
2011(19635)
2010(19933)
2009(18286)
2008(17497)
2007(15307)
2006(13871)
2005(12390)
作者
(60875)
(50666)
(50178)
(48154)
(32227)
(24250)
(22779)
(19932)
(19323)
(18009)
(17296)
(17285)
(16202)
(16120)
(15697)
(15439)
(14982)
(14806)
(14574)
(14306)
(12661)
(12545)
(12063)
(11584)
(11431)
(11237)
(11226)
(11089)
(10214)
(9814)
学科
(101816)
经济(101717)
管理(57721)
(51189)
(42149)
企业(42149)
方法(38660)
数学(33466)
数学方法(33113)
地方(25554)
中国(22880)
(22437)
(22346)
业经(20017)
(18829)
(15492)
农业(15279)
地方经济(15223)
环境(14838)
(14593)
(14088)
贸易(14074)
理论(14033)
(13493)
(12437)
银行(12402)
(12335)
金融(12332)
(11866)
技术(11838)
机构
大学(298676)
学院(295996)
(123133)
经济(120343)
管理(116649)
研究(103904)
理学(100280)
理学院(99098)
管理学(97399)
管理学院(96869)
中国(76354)
科学(64711)
(64403)
(54126)
(52420)
研究所(47695)
中心(46615)
(46050)
(44320)
业大(43542)
财经(43342)
北京(41097)
(40472)
师范(40166)
(39152)
(37854)
经济学(36970)
(36080)
农业(35797)
经济学院(32963)
基金
项目(200737)
科学(157317)
研究(146201)
基金(145274)
(126602)
国家(125576)
科学基金(107522)
社会(92109)
社会科(87282)
社会科学(87258)
基金项目(77892)
(77693)
自然(70115)
自然科(68376)
自然科学(68360)
自然科学基金(67080)
教育(65832)
(65630)
资助(59601)
编号(59460)
成果(48289)
重点(44725)
(43584)
(43395)
课题(40994)
(40683)
创新(38014)
科研(37859)
国家社会(37543)
教育部(37244)
期刊
(143884)
经济(143884)
研究(92447)
中国(55612)
学报(46170)
科学(43675)
管理(43412)
(41474)
(39180)
大学(34287)
学学(32085)
教育(31051)
农业(28704)
技术(25525)
(25007)
金融(25007)
经济研究(22729)
财经(21374)
业经(21331)
问题(18693)
(18288)
图书(17926)
技术经济(15709)
理论(15136)
资源(14783)
(14156)
现代(13907)
科技(13841)
实践(13743)
(13743)
共检索到444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丹  石水莲  王思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战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坚持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基础保障。为科学推进沈阳经济区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优化开发利用格局,2014年以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丹  石水莲  王思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战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坚持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基础保障。为科学推进沈阳经济区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优化开发利用格局,2014年以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博  王媛  李萌  
空间联系是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融合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地理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区位熵模型和发送到达模型综合评估了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沈阳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枢,鞍山次之,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均较低;2000年以来,沈阳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态势,而其他城市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沈阳经济区空间运输联系近20年总体上呈现出小幅度减弱态势,铁路旅客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联系明显增强,仅公路货物运输联系表现为小幅度减弱态势;经济区各地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长凤  
沈阳经济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构建科学的、前瞻性的、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正是完成沈阳经济区建设历史使命的前提和基础保证。本文通过评述沈阳经济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越  李炆颖  曾先  李佩泽  薛冰  
土地利用冲突是揭示新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化机理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结构性和功能性视角分析土地利用冲突,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要素性冲突多尺度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区,引入小波相干分析法和交叉小波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的空间多尺度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8个关键影响要素的交互作用关系显著;(2)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人文要素的驱动作用关系比自然要素更加明显,而土地利用冲突对自然要素的响应程度比人文要素更加显著;(3)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多尺度关联关系;(4)研究区人口密度、GDP与土地利用冲突交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主要作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主城区,NDVI主要作用于林区,能源消耗量主要作用于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其他关键影响要素零散分布在研究区采样空间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石水莲   于淼   王思琢   王丽男  
本文从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视角,总结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国土空间利用变化情况,剖析了其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引领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空间健康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永超  吴晓舜  刘洋  王士君  
从影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交通因素入手,在其变化过程中探讨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结构的演变。以可达性作为度量沈阳经济区交通因素优劣性的指标,通过对1992,2000和2011年3个时段的交通数据计算,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可达性,并通过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结构的叠加分析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空间结构中心极化明显,内部圈层中心地体系完整,发达程度高,主要交通轴线上的中心地数量及规模发展较快。在交通因素主导下,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相互作用强烈,并引导中心地视图向点轴与圈层相融合的蛛网模式演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王宁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经济发展指标中与生态环境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潜力和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指标中与经济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显著,东北部的抚顺市、铁岭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南部的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度中等,中部及西北部的沈阳市、营口市、阜新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相对较弱;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时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啸  
本文首先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加以诠释,并明确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在分析了沈阳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及优势基础上,对沈阳经济区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启东  王慧娟  
沈阳经济区(亦称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土地面积占辽宁省土地总面积的50.8%,经济总量占65%,城市化率达65.8%。这里,根据沈阳经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情况,对其产业优化升级态势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动向作出分析,并提出人口与产业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卫思夷  居祥  荀文会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廷玉  郑辽吉  刘亚臣  
城市网络构建对于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空间载体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区域间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的方向及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呈现不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网络密度加大,这种不均衡性降低;沈阳与鞍山及抚顺市经济联系最为密切;沈阳的度数中心性值最高,居于网络中心地位进而影响其他度数中心性值较低的城市;阜新的度数中心性值最低,居于网络的边缘,接收度数中心性值较高城市的经济辐射。通过增建新城镇为城市群经济联系的节点,促进城市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区城市网络的经济联系强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远  
本文在2001-2011年沈阳经济区八大城市季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利用纳尔逊和普罗瑟研究经济波动持续性时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沈阳经济区经济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并且沈阳经济区存在条件收敛的现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华新  刘海莺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市群环境政策整合,其效果将远大于单一城市环境政策效果的加总。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作为长效机制,将促进各城市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差异进行分工和合作,有利于解决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靖宇  吴超  
国务院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适时做出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安排,这一举措将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升为现代产业基地的核心部分与区域引擎。为此,有必要绘就沈阳经济区的路线图解,阐明沈阳经济区所具备的综合优势,分析沈阳经济区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现实价值,定位现代产业基地的功能,认清建设现代产业基地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创意出科学对策,以求为国家这一重大战略投放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