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0)
- 2023(13177)
- 2022(10928)
- 2021(9705)
- 2020(8402)
- 2019(18759)
- 2018(18436)
- 2017(36030)
- 2016(18912)
- 2015(20966)
- 2014(20868)
- 2013(21077)
- 2012(19729)
- 2011(17774)
- 2010(18393)
- 2009(17541)
- 2008(17424)
- 2007(16145)
- 2006(14743)
- 2005(13333)
- 学科
- 济(113923)
- 经济(113815)
- 业(89814)
- 企(72559)
- 企业(72559)
- 管理(65980)
- 农(46432)
- 方法(38853)
- 业经(33837)
- 农业(31192)
- 数学(30216)
- 数学方法(30021)
- 财(26564)
- 地方(26306)
- 中国(23082)
- 务(19045)
- 财务(19031)
- 财务管理(19005)
- 技术(19003)
- 制(18845)
- 企业财务(18017)
- 策(16732)
- 和(16287)
- 学(16220)
- 体(16027)
- 划(15414)
- 地方经济(15399)
- 贸(15200)
- 贸易(15191)
- 产业(15111)
- 机构
- 学院(290824)
- 大学(278873)
- 济(140206)
- 经济(137944)
- 管理(117996)
- 理学(101024)
- 理学院(100105)
- 管理学(98972)
- 管理学院(98446)
- 研究(96378)
- 中国(76414)
- 财(59337)
- 农(57403)
- 京(56813)
- 科学(54549)
- 所(47954)
- 财经(46984)
- 江(45771)
- 中心(44061)
- 业大(43459)
- 农业(43322)
- 研究所(42944)
- 经济学(42580)
- 经(42222)
- 经济学院(38204)
- 经济管理(35496)
- 州(35384)
- 北京(35372)
- 院(34002)
- 财经大学(33673)
- 基金
- 项目(185602)
- 科学(148418)
- 研究(139773)
- 基金(135188)
- 家(115320)
- 国家(114206)
- 科学基金(100041)
- 社会(94400)
- 社会科(89446)
- 社会科学(89420)
- 省(75674)
- 基金项目(72156)
- 自然(60584)
- 教育(59675)
- 划(59587)
- 自然科(59103)
- 自然科学(59087)
- 自然科学基金(58077)
- 编号(56183)
- 资助(53735)
- 发(43901)
- 成果(42851)
- 创(41460)
- 重点(40949)
- 部(40859)
- 业(40260)
- 国家社会(39443)
- 创新(38026)
- 课题(37664)
- 发展(36719)
- 期刊
- 济(173298)
- 经济(173298)
- 研究(85588)
- 农(59078)
- 中国(55001)
- 财(47842)
- 管理(46720)
- 农业(39721)
- 科学(38807)
- 学报(36293)
- 业经(33135)
- 大学(29285)
- 学学(28684)
- 融(28107)
- 金融(28107)
- 技术(27702)
- 经济研究(26346)
- 财经(24231)
- 问题(22965)
- 经(21285)
- 业(21152)
- 技术经济(19761)
- 世界(17323)
- 教育(16710)
- 经济问题(15706)
- 商业(15642)
- 现代(15172)
- 统计(14917)
- 贸(14829)
- 农村(14822)
共检索到444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凤丽 吕杰 赵兵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沈阳经济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反映了沈阳经济区成立以后农业资源的综合运用效率。进一步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及资源运用效率等数据,本文构建了五个典型的农业产业带,并对各农业产业带进行了合理定位,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跃峰 王麦宁
沈阳经济区,即以沈阳市为核心,涵盖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深入融合形成密切的“区域性经济体”,是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都市现代农业、区域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城市群。但是,当前沈阳经济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区域“三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沈阳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并从加强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沈阳经济区现代农业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沈阳经济区 农业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天堃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由于国情不同,各发达国家走过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很大,发展现代农业路径和切入点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本文介绍了沈阳市以农业经济区建设为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农业经济区建设的初步成效,并对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区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经济区 沈阳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启东 王慧娟
沈阳经济区(亦称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土地面积占辽宁省土地总面积的50.8%,经济总量占65%,城市化率达65.8%。这里,根据沈阳经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情况,对其产业优化升级态势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动向作出分析,并提出人口与产业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天星 潘明道 徐凡 王昭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廷玉 郑辽吉 刘亚臣
城市网络构建对于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空间载体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区域间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的方向及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呈现不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网络密度加大,这种不均衡性降低;沈阳与鞍山及抚顺市经济联系最为密切;沈阳的度数中心性值最高,居于网络中心地位进而影响其他度数中心性值较低的城市;阜新的度数中心性值最低,居于网络的边缘,接收度数中心性值较高城市的经济辐射。通过增建新城镇为城市群经济联系的节点,促进城市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区城市网络的经济联系强度。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晓晔 孙欢 王喆
物流产业集群升级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状况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基于云模型对物流产业集群升级进行了评价,首先对云、云的数字特征及云发生器进行定义;其次构建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升级评价体系,并给出云模型的评价步骤;最后以沈阳经济区为例,对该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升级处于"较好"等级,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合理投放、资源的有效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永超 吴晓舜 刘洋 王士君
从影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交通因素入手,在其变化过程中探讨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结构的演变。以可达性作为度量沈阳经济区交通因素优劣性的指标,通过对1992,2000和2011年3个时段的交通数据计算,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可达性,并通过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结构的叠加分析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空间结构中心极化明显,内部圈层中心地体系完整,发达程度高,主要交通轴线上的中心地数量及规模发展较快。在交通因素主导下,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相互作用强烈,并引导中心地视图向点轴与圈层相融合的蛛网模式演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靖宇 吴超
国务院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适时做出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安排,这一举措将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升为现代产业基地的核心部分与区域引擎。为此,有必要绘就沈阳经济区的路线图解,阐明沈阳经济区所具备的综合优势,分析沈阳经济区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现实价值,定位现代产业基地的功能,认清建设现代产业基地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创意出科学对策,以求为国家这一重大战略投放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关键词:
现代产业基地 定位论证 沈阳经济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王宁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经济发展指标中与生态环境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潜力和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指标中与经济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显著,东北部的抚顺市、铁岭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南部的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度中等,中部及西北部的沈阳市、营口市、阜新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相对较弱;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时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喜波 徐少聪 夏常颖
县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县域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沈阳经济区的23个县域为例,利用区位商的方法,从农业产业和主要农产品两个层面,研究该区域县域农业的比较优势,发现其县域农业发展与经济区总体水平和目标定位不相协调,县域农业比较优势差距明显,部分县域农业比较优势凸显,县域农业比较优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等特点。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势产业带、促进三化同步等方面提出沈阳经济区县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丹 石水莲 王思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战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坚持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基础保障。为科学推进沈阳经济区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优化开发利用格局,2014年以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丹 石水莲 王思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战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坚持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基础保障。为科学推进沈阳经济区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优化开发利用格局,2014年以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博 王媛 李萌
空间联系是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融合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地理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区位熵模型和发送到达模型综合评估了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沈阳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枢,鞍山次之,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均较低;2000年以来,沈阳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态势,而其他城市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沈阳经济区空间运输联系近20年总体上呈现出小幅度减弱态势,铁路旅客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联系明显增强,仅公路货物运输联系表现为小幅度减弱态势;经济区各地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世伟 王海鹰
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把一个什么样的沈阳带入21世纪,这是时代赋予沈阳人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沈阳提出到2002年把“一带四区”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东北一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此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这是站在跨世纪高度的重大战略抉择,是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