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6)
- 2023(8135)
- 2022(6740)
- 2021(6119)
- 2020(5128)
- 2019(11259)
- 2018(11325)
- 2017(20642)
- 2016(11658)
- 2015(13233)
- 2014(13597)
- 2013(12914)
- 2012(11998)
- 2011(10740)
- 2010(11041)
- 2009(10352)
- 2008(10416)
- 2007(9804)
- 2006(8727)
- 2005(7874)
- 学科
- 管理(40092)
- 济(38851)
- 经济(38768)
- 业(31219)
- 企(27490)
- 企业(27490)
- 财(14999)
- 制(14961)
- 中国(13261)
- 农(11995)
- 方法(11629)
- 体(11163)
- 业经(10870)
- 学(9202)
- 数学(9127)
- 务(9108)
- 财务(9064)
- 财务管理(9043)
- 数学方法(8970)
- 银(8798)
- 地方(8779)
- 银行(8775)
- 企业财务(8600)
- 行(8393)
- 体制(8284)
- 融(8202)
- 金融(8195)
- 理论(8150)
- 划(7550)
- 环境(7497)
- 机构
- 学院(159649)
- 大学(159196)
- 济(59505)
- 经济(57809)
- 研究(56647)
- 管理(56253)
- 理学(46435)
- 理学院(45874)
- 管理学(45034)
- 管理学院(44724)
- 中国(44491)
- 京(35431)
- 财(33859)
- 科学(33622)
- 所(28688)
- 农(27900)
- 江(27546)
- 中心(26285)
- 研究所(25352)
- 财经(24697)
- 业大(23461)
- 北京(22300)
- 经(22159)
- 农业(21684)
- 院(21627)
- 州(21378)
- 范(20965)
- 师范(20679)
- 省(20555)
- 技术(19769)
- 基金
- 项目(102509)
- 科学(79393)
- 研究(77962)
- 基金(71425)
- 家(62510)
- 国家(61938)
- 科学基金(52251)
- 社会(47696)
- 社会科(44912)
- 社会科学(44905)
- 省(41623)
- 基金项目(37157)
- 教育(36809)
- 划(35006)
- 编号(32588)
- 自然(32570)
- 自然科(31747)
- 自然科学(31734)
- 自然科学基金(31154)
- 资助(28765)
- 成果(28711)
- 课题(24708)
- 制(24589)
- 重点(23676)
- 部(22549)
- 发(21730)
- 创(21341)
- 性(20441)
- 创新(20059)
- 年(20010)
共检索到264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海松 常红
本文分五部分介绍沈阳机床2011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第一部分阐述了沈阳机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说明了沈阳机床内部控制的工作模式;第三部分介绍了沈阳机床内部控制的工作步骤;第四部分重点介绍沈阳机床内部控制取得的工作成效;第五部分提出了内部控制工作由项目管理转向日常管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鲍世赞 蔡瑞林
社会化共享对于推进智能制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沈阳机床智能制造共享的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智能制造共享不仅是颠覆式技术创新,同时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二是制造企业首先需要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然后才有可能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制造共享;三是智能制造共享平台的要素设计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而用户体验的根本是客户价值主张;四是智能制造共享的运行过程需要解决共享模式设计、智能制造的工业服务、共享平台运行控制三个关键问题;五是智能制造共享需要构建面向云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用户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鲍世赞 蔡瑞林
社会化共享对于推进智能制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沈阳机床智能制造共享的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智能制造共享不仅是颠覆式技术创新,同时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二是制造企业首先需要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然后才有可能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制造共享;三是智能制造共享平台的要素设计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而用户体验的根本是客户价值主张;四是智能制造共享的运行过程需要解决共享模式设计、智能制造的工业服务、共享平台运行控制三个关键问题;五是智能制造共享需要构建面向云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研究有助于揭示智能制造共享这一先进制造模式的运行和控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于学文 胡俊峰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信息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沈阳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沈阳 农业信息化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轩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沈阳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完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巩固公益机构主体地位;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员业务水平;健全多元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农技研发支持力度;融合科教产学研多元主体,优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聚焦名优产业示范引领,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推进沈阳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光 冯荣凯 尹博 郭永亮
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很长,并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但是,其聚集规模和程度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总体上看,科学定位国有企业、培养集群软实力、建设新型产业关系网络和推动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将是未来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完善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沈阳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晓璇 裴晓鹏
沈阳要实现转型升级和新一轮振兴发展,须重视和发挥金融融通和服务功能,提高融通和服务水平,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并把金融培育成新的经济内生增长点。沈阳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尽管面临一些不足和挑战,但自身优势十分明显,要抓住机遇,正视差距和短板,从提高认识、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着眼民生、开放发展、加强监管、引育人才等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关键词:
现代金融 振兴发展 因素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奇
一、沈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沈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沈阳市全面铺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以乡镇为基础的"七站八所"相继而生,标志沈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06年,全市实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海 乔春林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观战略。最近,我们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沈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今后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有关情况如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岩峰 张睿 景再方 吕杰
基于对沈阳市4个县、11个乡镇、11个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调研,发现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环节基本健全、主体积极活跃、方式趋于多元、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也依然存在现代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字化建设缓慢、交易模式传统、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通过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框架,提出了多样化流通、信息化流动、升级批发市场和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等建议,以期望加快沈阳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
社会调查 农产品 流通体系建设 市场主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悦
"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对于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不同文明之间的融汇贯通,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章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深化沈阳市国际科技合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兴锐 王宗军
以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一的沈阳机床为案例,采取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从动因、路径、主体、保障、平台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研究了沈阳机床基于智能制造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发现:对于开放式创新而言,体制是保障,内外结合是必然路径,平台搭建是关键,商业模式创新是助推器。制造企业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来拓展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开放式创新 沈阳机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安菊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欧美等国都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迈向"中国制造2025",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率先实现技术突围和创新转型。重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是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的必闯之关。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低迷不振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无法改变环境,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适应环境和改变自己,谋求生存砝码并实现自我救赎。企业自主创新之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长利 梅小敏 高明晶
服务转型是当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它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程,需要与之匹配的动态能力支持。文章从制造企业服务转型情境出发,在界定动态能力及其能力维度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沈阳机床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动态能力在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可以有效推进服务转型的进程,且不同维度的动态能力分别在服务转型各个阶段起到主导作用,而服务转型各阶段的实现又会影响下一阶段主导能力的选择。制造企业必须依据服务转型的不同阶段,按动态能力的演化规律,对其动态能力进行适时的培育和调整,促进企业服务转型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