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6)
2023(2944)
2022(2395)
2021(2145)
2020(1797)
2019(4082)
2018(4000)
2017(7171)
2016(3741)
2015(4341)
2014(4381)
2013(4531)
2012(4464)
2011(3887)
2010(3895)
2009(3529)
2008(3452)
2007(3302)
2006(2809)
2005(2653)
作者
(12769)
(10840)
(10817)
(10399)
(7034)
(5286)
(4807)
(4280)
(4264)
(3904)
(3826)
(3794)
(3568)
(3560)
(3442)
(3414)
(3350)
(3237)
(3217)
(3163)
(2735)
(2712)
(2630)
(2521)
(2501)
(2440)
(2419)
(2341)
(2335)
(2202)
学科
(18802)
经济(18797)
(16024)
管理(14956)
(12695)
企业(12695)
技术(10577)
方法(7801)
数学(6762)
数学方法(6725)
(5966)
技术管理(5818)
地方(5260)
农业(4542)
环境(4412)
中国(4293)
业经(4095)
(3960)
(3519)
贸易(3514)
(3396)
(3261)
(2868)
新技术(2606)
高新(2600)
高新技术(2600)
(2547)
(2426)
产业(2397)
理论(2324)
机构
学院(59573)
大学(58816)
(25289)
经济(24793)
管理(24309)
研究(21880)
理学(20711)
理学院(20469)
管理学(20142)
管理学院(20032)
中国(15987)
科学(14401)
(14093)
(11914)
(11188)
业大(10814)
中心(10676)
研究所(10234)
(9824)
农业(9415)
北京(9035)
(8943)
(8179)
技术(8170)
(7951)
师范(7871)
(7821)
(7807)
经济学(7385)
(7315)
基金
项目(42659)
科学(33611)
基金(30471)
研究(30015)
(27322)
国家(27108)
科学基金(23148)
社会(19054)
社会科(18177)
社会科学(18173)
(16815)
基金项目(16536)
自然(15301)
自然科(14959)
自然科学(14956)
自然科学基金(14698)
(14654)
教育(13138)
资助(11996)
编号(11531)
(9933)
重点(9846)
(9781)
创新(9258)
(9253)
计划(8392)
课题(8335)
国家社会(8007)
成果(8007)
科技(7965)
期刊
(28233)
经济(28233)
研究(16411)
中国(15127)
科学(10370)
(10306)
学报(9943)
管理(9367)
技术(8767)
农业(7524)
大学(7430)
学学(7179)
(6576)
教育(5923)
技术经济(5340)
科技(5267)
(4485)
资源(4347)
(4122)
金融(4122)
业经(4106)
经济研究(3962)
问题(3808)
(3590)
论坛(3590)
财经(3433)
(3041)
业大(3031)
(2998)
现代(2996)
共检索到92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北  赵红艳  郗凤明  耿涌  董会娟  刘祚希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对比再生水源热泵和燃煤锅炉在原材料生产、机组生产、运输、热量生产及废弃物处理整生命周期过程的能源消耗及SO2、总悬浮颗粒物(TSP)排放。结果表明在生产1GJ热能的情况下,再生水源热泵比燃煤锅炉节能约1GJ,减排SO20.7kg,减排大气TSP 7.2kg。热量生产阶段是耗能及污染物排放的关键环节,超过99%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这一环节产生。在供暖季节,如果沈阳市现有和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应用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煤锅炉供暖,在每年的供暖期里可为沈阳市节能11×106GJ(折合标煤37.5×104t),减排SO275.9t,减排TSP 775.4t。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晓耕  张国丰  孙丽欣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云燕  王静  
首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资源不断消耗,节能减排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首都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及目标的基础上,对2001~2013年北京市节能减排现状进行评价。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0年北京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进行预测,计算出北京市节能减排的潜力。最后分析由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对节能减排潜力造成的影响,并对北京市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辉  林丽琼  谭忠富  
地源热泵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供暖技术,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其对于节能环保以及居民技术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强调热泵技术的适用性,鼓励将该设备作为取代冬季居民锅炉取暖的技术之一。以北京市居民住宅投资使用地源热泵为背景,与锅炉取暖进行对比,构建地源热泵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减排、技术经济效益模型,通过实际算例进行计算,分析二者之间的节能减排差异效果,综合考虑用户的技术经济效果。采用敏感性分析法,确定影响居民住宅地源热泵全寿命周期环境和技术经济效果的敏感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提出推广热泵的合理化措施,并就北京地区地源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麦文隽  邹乐乐  王毅  凤振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对城市客运交通网络进行建模,以镇江市为案例对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通过情景设置分析评估了该市在城市客运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潜力。结果显示:镇江市的低碳交通规划政策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到2030年时将累计产生153.2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以及322.46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其中,私家车是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的首要贡献者,从2011年开始,公交车作为更节能的优先出行方式,其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超过出租车,位居第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改善居民出行方式、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能效与客运水平等方面对镇江市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麦文隽  邹乐乐  王毅  凤振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对城市客运交通网络进行建模,以镇江市为案例对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通过情景设置分析评估了该市在城市客运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潜力。结果显示:镇江市的低碳交通规划政策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到2030年时将累计产生153.2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以及322.46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其中,私家车是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的首要贡献者,从2011年开始,公交车作为更节能的优先出行方式,其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超过出租车,位居第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改善居民出行方式、提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计算了污染治理效率。研究显示:2003—2008年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吨标准煤,节能效率只有0.671,年均COD减排潜力为312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为1334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45,污染治理效率平均为0.660。基于以上地区数据,本文采用了二维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路径,并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政府采取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李艳梅  黄园淅  吴映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根据节能减排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单位能耗和能源结构-碳排放3个联动模型,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三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演进决定能源消费增长基本走向;第二,二产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演进极大地延缓了单位GDP能耗倒"U"字型变化的过程;第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奠定了国家碳排放增长的总体格局。有鉴于此,推动结构节能减排,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判断,未来20-30年,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的改善至关重要,其中,前者的贡献度可能达到60%,后者的贡献度可能在1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玲玲  武春友  
在综合考虑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测度模型。利用1996—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计算其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基于此,利用ArcGIS10.0软件分析中国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时空演进情况,找到各省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整体上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中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山西、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节能减排潜力呈明显的"西-中-东"阶梯状分布格局,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均有向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阿伦  史宵鸣  汪澜  赵秀生  
全球水泥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的5%,其中中国的水泥产量就占到世界总量的50%,连续25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8.8亿t。水泥行业是我国排放和耗能的大户,其产业特点是总体产量高,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和产品结构落后,因而,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行动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在识别了18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典型技术基础上,以日产5 000 t的生产线作为基准,通过边际减排成本的测算,定量分析了我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并最终得到这些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按照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苟林  
评估节能减排潜力,筛选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对钢铁行业低碳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2012~2030年间,我国钢铁行业的累计节能潜力约为3.8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13.7亿吨CO2;17项技术具有经济可行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6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9.9亿吨CO2。折现率和价格(燃料、电力和CO2)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具有较大影响。在低折现率、高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9亿吨标准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7.7万吨CO2;在高折现率、低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小,累计节能潜力约为1.6亿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永喜  张叶  宋世雄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建安  金千致  魏丹青  
论文在分析我国21世纪以来能源消费格局,尤其是高能耗产业能源消费的同时,比较各主要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能耗的差距,针对高耗能产业的差距和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主要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节能减排潜力,以及通过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节能减排,在2020年全国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40%~45%总目标中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和贡献规模。预计到2020年,通过煤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煤炭采选、油气采选等主要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进步,所能实现的工业技术节能潜力为51 560×104~52 000×104tec,相应减少CO2的减排总规模为125 800×104~126 88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