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2)
- 2023(7718)
- 2022(6960)
- 2021(6486)
- 2020(5823)
- 2019(14007)
- 2018(14103)
- 2017(27300)
- 2016(15365)
- 2015(17651)
- 2014(17978)
- 2013(17890)
- 2012(16624)
- 2011(14997)
- 2010(15547)
- 2009(14575)
- 2008(14468)
- 2007(13159)
- 2006(11215)
- 2005(9903)
- 学科
- 济(67835)
- 经济(67783)
- 管理(40140)
- 业(39889)
- 方法(36527)
- 数学(33303)
- 数学方法(32711)
- 企(31749)
- 企业(31749)
- 农(17979)
- 中国(15136)
- 地方(14725)
- 财(14686)
- 学(14118)
- 业经(12162)
- 贸(12121)
- 贸易(12116)
- 农业(11909)
- 易(11729)
- 理论(10709)
- 制(10371)
- 和(9851)
- 务(9066)
- 财务(9023)
- 财务管理(8995)
- 环境(8925)
- 融(8577)
- 金融(8573)
- 技术(8528)
- 银(8512)
- 机构
- 学院(225741)
- 大学(224813)
- 济(89288)
- 经济(87299)
- 管理(86004)
- 研究(74903)
- 理学(74752)
- 理学院(73862)
- 管理学(72054)
- 管理学院(71656)
- 中国(55042)
- 科学(49920)
- 京(47758)
- 农(44390)
- 所(40150)
- 财(38454)
- 业大(38205)
- 研究所(36866)
- 农业(35431)
- 中心(35190)
- 江(34062)
- 财经(31081)
- 北京(29809)
- 范(29163)
- 师范(28807)
- 经(28005)
- 州(27336)
- 经济学(27230)
- 院(26147)
- 技术(25721)
- 基金
- 项目(152603)
- 科学(118203)
- 基金(108975)
- 研究(106208)
- 家(96508)
- 国家(95762)
- 科学基金(80904)
- 社会(64334)
- 省(61512)
- 社会科(60883)
- 社会科学(60861)
- 基金项目(57556)
- 自然(55112)
- 自然科(53857)
- 自然科学(53837)
- 自然科学基金(52807)
- 划(51961)
- 教育(50872)
- 资助(46895)
- 编号(43884)
- 成果(35220)
- 重点(35020)
- 部(33288)
- 发(32872)
- 创(31390)
- 课题(30689)
- 计划(30069)
- 科研(29891)
- 创新(29344)
- 大学(28006)
共检索到32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傅俊范 赵奎华 李海春 苗则彦 梁春浩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Speg.)Petrak&Sydow]流行动态模型研究,初步明确葡萄白腐病主要影响因素为时间、积温和降雨,葡萄白腐病果粒发病率(x)与葡萄生长时间(t)、有效积温(T)、累积降雨量(R)关系可用LOGISTIC模型和GROWTH模型模拟;在普通果园内,葡萄出芽后69~81d(7月中下旬);或有效积温5473~6493℃,或累积降雨量324.1~351.7mm,是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 预测模型 白腐垫壳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梁跃 于舒怡
为了明确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时期,以无核白鸡心、红地球、巨峰3个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为试材,对沈阳地区2012~2014年葡萄霜霉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害在3个品种上的流行趋势无显著差异。应用sPss19.0软件对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构建周期性脉冲Logistic模型,该模型表明年度间同一品种的最大病情指数(K_n)存在较大差异,初始病情指数(d_n)和表观侵染速率(r_n)差异较小,2012,2013,2014年无核白鸡心的最大病情指数分别为91.02,85.08,76.01,该品种3年的初始病情指数(d_n)均为0.01,表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宇飞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王辉 刘丽 王雪洁
为了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葡萄白腐病菌遗传分化情况,对采自辽宁省沈阳、朝阳、锦州、营口、大连、辽阳等主要葡萄产区的病样进行分离鉴定,对病原菌形态学进行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MEGA5.05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42株白腐病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菌丝平伏,有隔膜,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球内含有大量分生孢子,有孔口;分生孢子单孢,卵圆形,最初无色,后变为暗褐色。病菌rDNA-ITS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达99%以上,42个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极高,不同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区域性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菌 ITS序列 同源性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宏艳 郭印山 苏凯 任志华 赵玉辉 刘镇东 李坤 郭修武
白腐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研究其抗性遗传机制对培育抗病葡萄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以欧亚种红地球与山葡萄双优杂交组合产生的149株后代群体和欧亚种霞多丽与山欧杂种北冰红杂交组合产生的130株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白腐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地球与双优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母本红地球的病情指数为50.79%,父本双优的病情指数为33.33%,后代群体中有53株比红地球病情指数大,有45株比父本双优病情指数小;在霞多丽与北冰红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母本霞多丽的病情指数为51.85%,父本北冰红的病情指数为27.78%,后代群体中有76株比霞多丽病情指数大,有14株比北冰红病情指数小。2个试验群体的病情指数分布范围较广,变异系数分别为53.14%和35.36%。红地球与双优杂交群体超低亲率高达31.03%,子代病情指数平均值低于亲中值,说明欧亚种与山葡萄远缘杂交组合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霞多丽与北冰红群体超低亲率为11.67%,杂交后代群体抗性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开展葡萄抗白腐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在2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都分离出一定比例的高抗白腐病单株,为开展白腐病抗性葡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晶晶 高丹 冯纪年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大部、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东部、江苏、浙江北部、江西局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中部、陕西关中及陕南、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通过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82和0.962(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玲 黄羽 张瑛 彭宏祥 卢江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欧亚种品种对黑痘病较感病,大部分品种对黑痘病表现为高感;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毛葡萄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属于高抗病品种;而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均表现为免疫。
关键词:
黑痘病 抗病性 毛葡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颖 李峰 刘崇怀 樊秀彩 孙海生 姜建福 张国海
【目的】通过同源克隆法从刺葡萄‘高山2号’叶片中得到抗白腐病基因的同源片段,为筛选葡萄抗白腐病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高抗葡萄白腐病刺葡萄‘高山2号’的基因组DNA与cDNA上得到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s),并对其表达分析进行检测。【结果】从刺葡萄‘高山2号’上获得了10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10条葡萄RGAs间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0条葡萄RGAs中,4个推测所属基因为non-TIR-NBS-LRR类抗病基因,6个所属基因为TIR-NBS-LRR类抗病基因。定量PCR分析表明,NB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 刘长远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对葡萄白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具有较宽的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pH值为3~5;PDA是病原菌培养的较好培养基;在营养方面,不同碳源对病菌生长快慢顺序是:单糖>双糖>多糖,葡萄糖是较佳的碳源;不同氮源影响病菌生长速度的顺序是:无机氮>有机氮,最适氮源为NH4Cl。碳源比氮源更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碳源中葡萄糖、氮源中NH4Cl和KNO3溶液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pH值4~6,最适pH值为5。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 生物学特性 白腐垫壳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旭飞 杨盛迪 李松琦 刘海楠 裴茂松 韦同路 郭大龙 余义和
【目的】通过克隆细胞分裂素脱氢酶/氧化酶基因VlCKX4及其启动子,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和启动子活性分析并进行转录因子预测,为深入解析VlCKX4介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调控葡萄坐果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Vitis labrusca)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脱氢酶4(VlCKX4)的序列特征;利用PCR技术克隆该基因以及它的启动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分析VlCKX4的表达特性,GUS活性试验用于分析其启动子活性;利用PlantTFDB、CisBP等转录调控数据库对VlCKX4的转录调控关系进行预测分析,输出结果使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VlCKX4全长1 582 bp,其中包含1 5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2个氨基酸,具有家族特征的FAD结构域和细胞分裂素结合(ck-binding)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VlCKX4在花序中高表达,其次是叶片,在卷须中表达量最低;细胞分裂素CPPU处理后VlCKX4表达量先下降后上升,细胞分裂素抑制剂洛伐他汀(Lov)处理后VlCKX4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顺式元件分析表明VlCKX4启动子中含有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等响应元件;GUS化学组织染色试验表明,VlCKX4响应这些激素的处理。VlCKX4转录调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MYB、DOF和WRKY类转录因子对其进行转录调控,结合转录组数据和共表达关系确定WRKY20、DOF1.5和MYB59为关键候选转录因子。【结论】葡萄VlCKX4受到细胞分裂素CPPU的诱导,VlCKX4启动子受到WRKY20、DOF1.5和MYB59转录因子的调控,参与促进葡萄坐果过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也然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中找出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影响显著的因素,得出了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此关系,分离出葡萄酒指标中与酿酒葡萄无联系的理化指标,利用回归分析得到这类指标与葡萄酒质量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完整的葡萄酒质量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已有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论证了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质量的可行性。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葡萄酒 质量评价 理化指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广林 梅梅 罗东明 陆秀君 曹婷
为确定紫叶稠李引种的低温极限,研究紫叶稠李自然越冬期间生理指标变化与耐寒性的关系,以从加拿大引进的紫叶稠李5a生苗木为材料,从入冬到第二年3月份每半月采集当年生枝条,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取离体枝条置于-15,-20,-25,-30,-35,-40℃温度梯度下处理,测定不同低温下枝条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渗出率及恢复生长情况,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由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渗出率拟合Logistic方程得到的紫叶稠李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6.1℃和-36.3℃;自然越冬状态下,紫叶稠李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关键词:
紫叶稠李 越冬生理 抗寒性 半致死温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权 许志刚 卢其瑜 沈秀萍 龚建国
模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预测稻白叶枯病的流行程度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收稿日期:19951118刘凤权1,许志刚1,卢其瑜1,沈秀萍1,龚建国2(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2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植保站)ANALYSISFORFUZZYMUL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德帅 冯美 孙雨桐 王烨 迟敬楠 姚文孔
【目的】DELLA蛋白属于植物特有的GRAS蛋白家族,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克隆欧洲葡萄VvGAI1,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DELLA蛋白在葡萄抗寒反应中的调控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叶片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VvGAI1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使用DNAMAN及MEGA7.0对VvGAI1蛋白序列及拟南芥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亚细胞定位确定VvGAI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位置;利用酵母试验验证VvGAI1蛋白的转录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验证VvGAI1蛋白与VvJAZ9蛋白的互作关系;利用VvGAI1原核表达蛋白制备anti-VvGAI1兔源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vGAI1蛋白在低温下的表达情况;通过相对电导率分析外源喷施茉莉酸和赤霉素对葡萄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从‘霞多丽’叶片中克隆得到VvGAI1,其ORF为1 773 bp,编码590个氨基酸,位于第1条染色体,含有1个外显子,无内含子。VvGAI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87 kDa,理论等电点p I为5.31,属于酸性不稳定亲水蛋白。VvGAI1具有高度保守的DELLA和GRAS结构域,属于植物GRAS家族的DELLA蛋白。蛋白聚类分析显示VvGAI1与拟南芥AtGAI和烟草Nt GAI1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与转录自激活结果显示VvGAI1是一个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的转录因子。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也证实VvGAI1与VvJAZ9具有互作关系。将VvGAI1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28b-VvGAI1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16℃、1.0 mmol·L~(-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VvGAI1-His融合蛋白,再经抗原免疫,血清纯化后制备得到anti-VvGAI1兔源多克隆抗体。制备的anti-VvGAI1抗体可以特异性检测‘霞多丽’葡萄中的VvGAI1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葡萄原生质体中VvGAI1蛋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VvGAI1蛋白响应低温诱导表达。与对照相比,5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可以提高葡萄的抗寒性,50μmol·L~(-1)赤霉素(GA_3)处理使葡萄对寒冷变得敏感。【结论】葡萄VvGAI1是一个与VvJAZ9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VvGAI1对低温胁迫有响应,外源茉莉酸能够正调控冷胁迫反应,而赤霉素负调控冷胁迫反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依艳丽 郭琳琳 丁文博 贾振文 王义 亓鑫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和苏家屯区典型耕地棕壤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养分等级作空间分布图,从而更好反映该地区养分丰缺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耕地棕壤氮素含量处于较丰富等级,速效磷含量为(23.57±14.94)mg·kg-1,与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速效钾含量为(76.10±26.81)mg·kg-1,下降幅度达29.54%,缺乏较严重,有机质含量和CEC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各养分均处于中等变异强度,不同养分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差异。土壤pH值平均为5.61,有酸化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剑侠 王跃进 徐伟荣 张艳艳
【目的】为葡萄抗白粉病育种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与感病的欧洲葡萄佳利酿杂交亲本及其F1、F2代为试材,通过对52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从佳利酿中获得了葡萄感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OPV06-1100,并在欧洲葡萄、中国野生华东葡萄和美洲野生葡萄中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经克隆、测序,RAPD标记OPV06-1100实际长度为1 016 bp。该标记与欧洲葡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有92%的同源性,与13条欧洲葡萄叶片非生物胁迫数据库的EST序列有89%~97%的同源性;与3条来自欧洲葡萄感染葡萄皮尔斯病原菌后转录反应获得的EST序列有93%~95%的同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