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8)
2023(6808)
2022(5996)
2021(5494)
2020(5035)
2019(11928)
2018(11713)
2017(22446)
2016(12335)
2015(13981)
2014(14031)
2013(14269)
2012(13530)
2011(12285)
2010(12562)
2009(11874)
2008(12081)
2007(10945)
2006(9348)
2005(8514)
作者
(38439)
(32172)
(32143)
(30997)
(20348)
(15659)
(14722)
(12707)
(12070)
(11430)
(10997)
(10828)
(10309)
(10273)
(10229)
(10222)
(10168)
(9469)
(9333)
(9261)
(8162)
(8150)
(8059)
(7369)
(7314)
(7248)
(7149)
(7129)
(6544)
(6539)
学科
(53318)
经济(53267)
管理(30704)
(30308)
方法(25747)
(23936)
企业(23936)
数学(22869)
数学方法(22617)
(14376)
(13508)
(13107)
中国(13000)
地方(10621)
(10150)
贸易(10144)
(9808)
业经(9550)
农业(9317)
(9304)
(8195)
(7789)
财务(7766)
财务管理(7744)
理论(7697)
(7549)
银行(7520)
(7332)
金融(7330)
企业财务(7283)
机构
大学(183051)
学院(180135)
(72443)
经济(70831)
管理(65665)
研究(65398)
理学(56324)
理学院(55596)
管理学(54300)
管理学院(53958)
中国(49175)
科学(42725)
(39623)
(36760)
(35087)
(33782)
研究所(32134)
中心(30310)
业大(30171)
农业(29252)
(28331)
财经(26588)
北京(25115)
(24599)
师范(24323)
(24057)
(23296)
经济学(22497)
(21995)
经济学院(20456)
基金
项目(119386)
科学(92368)
基金(86038)
研究(83053)
(76975)
国家(76383)
科学基金(63388)
社会(50646)
社会科(47896)
社会科学(47876)
(46303)
基金项目(45748)
自然(42557)
自然科(41553)
自然科学(41538)
自然科学基金(40773)
(40148)
教育(38561)
资助(35638)
编号(33817)
成果(28217)
重点(27990)
(26389)
(25834)
(24033)
科研(23753)
计划(23532)
课题(23531)
创新(22542)
大学(22115)
期刊
(78448)
经济(78448)
研究(51735)
中国(36010)
学报(34130)
(32618)
科学(29571)
(26885)
大学(24936)
学学(23422)
管理(22132)
农业(21608)
教育(18693)
技术(15484)
(15039)
金融(15039)
财经(13038)
经济研究(12903)
(12463)
业经(12102)
(11163)
问题(10762)
(10078)
技术经济(9375)
(9207)
统计(9162)
资源(9053)
图书(8861)
理论(8695)
业大(8484)
共检索到269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班显秀  袁健  王永亮  
利用粒子激光探测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沈阳春季一次西风槽降水天气进行了同步观测研究,对3种仪器观测信息的分析结果表明:翻斗式自动雨量计观测的降雨强度和累积雨量与粒子激光探测仪(Parsivel)的观测结果一致,表明粒子激光探测仪在不同速度、直径等级观测的雨滴数是可信的;谱宽和降水粒子数随时间变化同步,决定了降雨强度。且直径大于1mm的雨滴是降水的主要部分;建立了反射率因子和雷达回波强度与降雨强度和空中雨水含量的指数关系式,为雷达探测降雨强度和空中雨水含量提供了计算模式;在谱宽随时间变化平缓时,粒子激光探测仪观测的回波强度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基本一致,可用激光探测仪观测的回波强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班显秀  耿树江  袁健  
根据2007年7~8月地基双通道微波辐射计、激光粒子探测仪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的同步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降水观测时段汽态水含量与液态水含量、汽态水含量与雨强、液态水含量与雨强的相关分析方程,且方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验证了翻斗式雨量计每分钟观测数值与激光粒子探测仪反演的每分钟降水量有较好的一致性。提出了整层大气汽态水含量大于69mm和降水强度大于1mm·h-1时或液态水含量大于0.6mm和降水强度大于1mm·h-1时,云系具有人工增雨潜力,可用于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或降水天气预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文博  游庆龙  王岱  
论文利用中国1961—2012年602个测站均一化的日降水资料,基于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近52 a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极端降水指数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我国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除CDD)以及东南沿海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华北地区为减少趋势。极端降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各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00年开始大部分指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即极端降水事件从2000年开始偏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京英  王庆华  
利用大量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分析了发生在鲁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强降水产生的原因,表明:本次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之间形成的相对狭窄的急流锋区上,主要影响系统为低层切变线和南支槽作用产生的中小尺度低涡系统;该涡旋系统内涡度和散度同量级,散度的变化幅度要强于涡度的变化幅度,因此由大气在运动中的集中造成的辐合明显强于由风向的旋转造成的辐合,前者更高效。大气的集中得益于中高空西南气流和低空东南气流辐合,在水汽超饱和状态下,强烈辐合上升使得凝结迅速在较低层次完成,高效的水汽凝结短时间内在局地狭小区域形成致灾的超强降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华  路爽  任传友  
利用日本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地面天气图,集成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沈阳市降水概率进行预报,经专家订正后对社会发布。本预报模式避免了单一统计学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实现了历史因子的自动追加,能够反映最新的天气信息。经在沈阳市气象台一年的试预报,根据预报结果计算得半贝里尔得分B=0.065;Bias得分为Bias=2%;预报技巧得分Bs=80.8%。同时准确率明显高于日本数值预报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秀艳  史建武  白志鹏  孔少飞  张宝生  武杰  
烹饪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量排放会影响室内外空气质量。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分析了VOCs的组成,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40.0%)、烯烃(10.4%),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3407.06±889.5μg·m-3。前18位物种加和结果显示,VOCs的化学活性为等效丙烯浓度622.5ug·m-3。VOCs排放因子为5.03g·kg-1;沈阳市2007年烹饪共排放VOCs 994.5t。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后财  蔡体久  琚存勇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白桦林生态系统在降水转化过程中养分循环及养分平衡的变化特征,采用生态系统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和采样的方法,并利用ICP发射光谱分析仪对小兴安岭白桦林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雨中的K、Ca、Si、Mg和Mn共5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合白桦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再分配比例,计算了白桦林内各元素的输入量,结果表明:1)大气降雨中各养分元素年均质量浓度Ca为最高(10.807 mg/L),Mn最低(0.069 mg/L),其排序为Ca>K>Si>Mg>Mn;大气降雨中养分输入量排序与养分年均质量浓度有相同排序规律;2)穿透雨与树干径流中的各元素年均质量浓度规律一致,均为Ca>K>Mg>S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韬  莫欣岳  李欢  张镭  
【目的】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6.1)和NCEP的FNL资料,模拟2013年7月5-6日华中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方法】通过WRF模式中2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3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6种不同组合,考察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将模拟结果和24 h累计降水实况以及雷达回波观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组合都能大致模拟出降水的落区和发展趋势,但模拟的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相比存在一定偏差。【结论】总体来说,KFN方案与K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锐  李月辉  胡远满  吴晓青  贺红士  刘淼  王晋年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呈现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高速扩展区由中心城区外围4km扩展到6km区域;②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0~6km区域,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增幅逐渐变小;低密度城镇用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减幅逐渐变小;③除1992年~1997年外的各时段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指数最大的都是第5象限,1992年~1997年间,城镇扩展面积和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媛  刘敏  周博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旱涝灾害比较突出,特别是水患,历来是威胁湖北的一大灾害,因此对降水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利用1961年以来全省65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气候特征和行政区划将湖北省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以揭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区域的降水变化事实。结果表明:湖北省平均年降水量鄂西北最少,鄂东南最多,秋季降水量的减少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中,鄂西北发生站次最多,江汉平原其次,鄂西南和鄂东南最少。该结论为湖北各区域的旱涝变化趋势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学的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秋雪  李跃清  蒋兴文  张静  
论文基于195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1969—200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雅安降水量、降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整个四川省的降水变化一致,近58 a"雅安天漏"的年降水总量和年雨日是减少的,并且后者比前者减少得更加显著;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的显著减少是雨日和雨强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和雨日均呈减小趋势,其中秋季减少最明显;汛期降水量减少占年降水量减少量的92.7%,汛期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显著,占年雨日减少的62.9%;21世纪初期后,"雅安天漏"强降水月份减少,雨日集中时段缩短;"雅安天漏"夜雨特征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玉都  刘艳杰  周贺玲  张绍恢  
利用廊坊市2006~2010年自动站逐时降水量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根据气象学原理分析了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和强度变化特点,短时强降水发生时伴随的其他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短时强降水与物理量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廊坊市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13d,大部分降水日和降水站次出现在主汛期,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天的12时、17时、23时前后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一天中平均分钟降水量有两个大的峰值,一个出现在凌晨1~2时,一个出现在午后的13时。影响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有低涡、西来槽、地面倒槽、地面冷锋、副高边缘西风急流、局地强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青峰  郭胜  阙志夏  张亮亮  刘东  朱伟峰  
针对当前降水研究尺度与精细化程度难以满足城市雨洪预报预警、排涝规划与应急管理需求,提出城市降水多尺度长程演变特征分析方法与框架,为城市洪泛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导向。以哈尔滨主城区为研究基点,选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其降水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哈尔滨主城区除秋季降水有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外,春、夏以及冬季降水均呈与年降水相同的增多趋势,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66.07%,大雨以上降水日数整体趋势缓增,但强度逐渐减弱;年降水变化出现突变点的时间为1964、1966、1980和2011年。春季降水在2007年发生突变,夏季降水在1981和2003年发生突变,秋冬两季降水突变年份分别为1973、1997年和1971、1991年;年降水变化的主次周期分别为35和20年,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周期与其保持一致。春季降水变化存在36年的主周期和14年的次周期。夏、秋和冬季降水时序变化呈现20和36年的周期性,但主次周期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永建  高媛  肖莺  万素琴  王苗  
收集1961~2010年华中区域239个气象站点,选择通过均一化检验的233个站点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近50a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中区域年降水量无明显的增减趋势,20世纪60年代降水接近常年,90年代降水偏多,70~80年代、21世纪初降水偏少。降水纬向分布特征比较显著,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减少速率为3.4d/10a。1989年以后区域降水量增加明显,2006年以后降水减少,同时存在2a左右周期振荡;降水日数在1986年以后减少明显。春、秋季降水总体减少,减少速率分别为5.4、12.2mm/10a;夏、冬季降水总体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