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
2023(572)
2022(504)
2021(519)
2020(323)
2019(618)
2018(538)
2017(952)
2016(444)
2015(478)
2014(429)
2013(400)
2012(362)
2011(362)
2010(354)
2009(330)
2008(307)
2007(248)
2006(223)
2005(218)
作者
(1347)
(1113)
(1092)
(996)
(655)
(536)
(516)
(422)
(403)
(393)
(382)
(363)
(328)
(328)
(321)
(321)
(319)
(310)
(288)
(281)
(261)
(258)
(246)
(235)
(234)
(229)
(220)
(219)
(219)
(219)
学科
(1152)
经济(1151)
(953)
(829)
企业(829)
管理(754)
理论(707)
(650)
传播(489)
对外(463)
关系(453)
(437)
贸易(437)
(429)
(413)
外经(404)
经济关系(397)
(395)
对外经济(394)
(370)
电子(332)
中国(329)
(329)
体制(325)
业经(324)
教育(308)
(293)
网上(289)
网上贸易(289)
研究(271)
机构
学院(6582)
大学(6429)
研究(1852)
管理(1816)
(1655)
经济(1610)
理学(1538)
理学院(1514)
管理学(1463)
管理学院(1448)
中国(1313)
(1203)
(1163)
(1154)
师范(1143)
科学(1106)
业大(1029)
(982)
农业(966)
(942)
研究所(869)
师范大学(852)
中心(823)
(799)
北京(767)
(759)
科技(686)
技术(684)
农业大学(678)
财经(632)
基金
项目(3739)
研究(2767)
科学(2725)
基金(2438)
(2180)
国家(2159)
科学基金(1714)
社会(1638)
社会科(1552)
社会科学(1551)
(1464)
(1274)
基金项目(1271)
编号(1246)
教育(1183)
成果(1141)
自然(1080)
自然科(1058)
自然科学(1058)
自然科学基金(1036)
项目编号(868)
资助(834)
(822)
重点(813)
课题(766)
(765)
(763)
(712)
(705)
创新(686)
期刊
(2178)
经济(2178)
学报(1670)
研究(1597)
中国(1391)
大学(1254)
(1166)
学学(1132)
图书(1115)
科技(1076)
教育(937)
科学(936)
农业(923)
(878)
书馆(871)
图书馆(871)
对策(794)
科技进步(794)
进步(794)
管理(689)
(684)
(634)
(587)
国际(533)
业大(512)
情报(498)
农业大学(464)
业经(458)
(438)
(406)
共检索到10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福华  
沈从文是作品在海外翻译较多且得到广泛接受的中国现代作家。海外翻译与传播使沈从文的作品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其文学价值也得以拓展和延伸。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沈从文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传播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翻译传播特点。研究沈从文作品的海外翻译传播对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磊  
沈从文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丰富的湘西女性形象系列,并在其中寄托了他的文学理想与美学追求。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三个女性类型,其中湘西少女的形象纯情美好、清澈似水,乡村妇女形象是善良质朴、温柔坚韧,湘西吊脚楼上的妓女形象则是简单率真、痴情重义。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共同构成了沈从文笔下较为完整的湘西女性形象系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焕发出鲜明而动人的光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多尚  
藏文翻译在传播外来知识,尤其是佛教文化,以及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藏族文化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藏文翻译为祖国文化增加了许多新元素,丰富了语言和词汇,推动了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齐藤大纪  张彦萍  
沈从文曾在早期论及于赓虞的诗,但其后期的相关论述中便不再提及。这与其在创作追求上更具通变意识有关。上世纪20年代,沈从文新诗写作的风格与内容,都受到于赓虞诗的感伤性影响;所不同的是,沈从文的感伤更具消费性,而于赓虞的感伤则更显本真。不同感伤的形成背景,是沈从文诗能超越于赓虞诗的根本所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龙世谱  赵奇钊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物质文化史专家。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在艰难的人生生涯中不断地更换职业角色。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他都与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本文重点阐述沈从文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丽  滕巧云  
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三个法则和我国英语对外传播的传播目的以及目的语受众的情况,对外传播英译为达到预期效果应该采用三种基本翻译策略:文化层面异化(foreignize)处理为主;语言层面归化(domesticate)处理为主;根据读者筛选传播内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一丹  
沈从文小说《丈夫》经过前后半个世纪的修改,产生了6种异本。民国时期的版本重在语言艺术的打磨提炼;人文本是20世纪语境下的一次"再创作",是文本艺术性的再提升;文集本是沈从文暮年对各旧版的重订和总结,可称善本;全集本则恢复了民国版本,并进行了语言标准的修订。6个版本的流变,可见沈从文"习题"式创作的心态,也可看出他始终坚守文学理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大村泉  张立波  
与《资本论》齐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表论著《共产党宣言》,在上个世纪其普及程度据称凌驾于《圣经》之上。姑且不论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共产党宣言》一书的传播及普及,即使在二人过世之后,国际上也没有任何关于该论著的传播及普及史状况的学术研究。为了填补这项研究史上的空白,本文通过研究判明,《共产党宣言》出版以来,全世界有101种不同语言的版本被公开发行,并揭示了《共产党宣言》在东亚,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的传播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波  
“衡阳地方特色词汇”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因地方特有的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形成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是地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地方特色词汇既有丰富的语言内涵又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因而翻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地方特色词汇也存在文化内涵缺失或不足等问题,如一些带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特色性语言符号在翻译过程中有被忽略的可能。文章旨在探讨衡阳地方文化种类、表现形式与内涵如何、如何进行规范且准确的翻译,从而实现文化输出与文化自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宏春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从传播学视角看,景德镇陶瓷文化翻译具有七大要素,即翻译环境、翻译目的、翻译主体、翻译内容、翻译对象、翻译途径、翻译效果。构建一个全面而动态的陶瓷文化翻译传播模式,能更好地促进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正锋  
沈从文具有炽热的民族情怀与坚韧的抗战精神,他对湘西民族深怀"悲悯"情感与"楚人"悲剧意识,他坚守独立人格精神与独立的艺术追求,其创作具有鲜明巫楚文化特色与深厚民间文化根基,以及崇尚自然与浪漫抒情的艺术格调。这一切都表明沈从文创作在深层次上与湘楚文化精神相一致,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精神的烙印。一方面,湘楚文化精神成就了沈从文,另一方面,沈从文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又将湘楚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1923年8月,沈从文(1902~1988)从湘西来到北京。他经常到北大听课,到京师图书馆阅览书籍。1924年底,沈从文以"休芸芸"笔名在《晨报》副刊发表了系列作品,北大林宰平教授读之大为欣赏,曾向梁启超谈及沈从文的困难处境。梁对这位自学成才的湘西青年也非常赏识。1925年8月,经梁启超向熊希龄推荐,23岁的沈从文来到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任图书管理员,(符家钦:《梁启超、朱光潜称赞沈从文》//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勋章  齐藤大纪  
2010年以后的沈从文研究,因全球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步迈进,呈现出新的风貌。沈从文作为作家与学者的个体价值,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场域影响,沈从文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发与影响,沈从文作为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等,都是过去没有深入展开或者没有展开研究的。沈从文研究的重要性与关注度虽不及鲁迅,但远远超越了郭茅巴老曹;沈从文的被研究度与张爱玲虽大体持平,但沈从文更被主流研究者所关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平宇  
北美新移民作家张翎的力作《劳燕》一经译介至英语世界,便稳居亚马逊网站华语文学畅销榜,销量可观,广受英语读者好评,堪称华语文学“走出去”且“走进去”的成功典范。文章基于拉图尔等人构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对《劳燕》英译传播全过程展开细致的考察,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琳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高职英语的外译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以传统服饰的外译为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遵循准确性、有效性与可读性的翻译原则,教会学生对待不同的服饰词汇,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与方法,从而达到文化的有效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