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65)
- 2023(4549)
- 2022(3864)
- 2021(3463)
- 2020(3056)
- 2019(7450)
- 2018(6959)
- 2017(13777)
- 2016(7126)
- 2015(7648)
- 2014(7415)
- 2013(7626)
- 2012(7320)
- 2011(6558)
- 2010(6792)
- 2009(6255)
- 2008(6341)
- 2007(5659)
- 2006(5237)
- 2005(4976)
- 学科
- 济(35440)
- 经济(35423)
- 管理(19812)
- 业(19071)
- 企(14065)
- 企业(14065)
- 方法(12998)
- 数学(11725)
- 数学方法(11600)
- 地方(10128)
- 财(9844)
- 农(9368)
- 学(8081)
- 务(7170)
- 财务(7158)
- 财务管理(7155)
- 企业财务(7023)
- 土地(6972)
- 中国(6913)
- 农业(6824)
- 环境(6385)
- 关系(5798)
- 业经(5542)
- 资源(5042)
- 贸(4950)
- 贸易(4940)
- 地方经济(4865)
- 易(4711)
- 制(4583)
- 对外(4548)
- 机构
- 大学(103220)
- 学院(101245)
- 济(43460)
- 经济(42603)
- 研究(40304)
- 管理(37864)
- 理学(32027)
- 理学院(31577)
- 管理学(30918)
- 管理学院(30714)
- 中国(30258)
- 科学(24917)
- 京(24009)
- 所(20845)
- 农(20129)
- 财(20124)
- 研究所(18841)
- 中心(18015)
- 业大(16984)
- 江(15924)
- 财经(15746)
- 北京(15693)
- 农业(15656)
- 院(15250)
- 经(14356)
- 范(13717)
- 师范(13627)
- 省(13087)
- 州(12979)
- 经济学(12868)
- 基金
- 项目(69365)
- 科学(54702)
- 基金(51933)
- 研究(47240)
- 家(47083)
- 国家(46755)
- 科学基金(39484)
- 社会(30420)
- 社会科(28916)
- 社会科学(28905)
- 基金项目(27908)
- 自然(27260)
- 自然科(26561)
- 自然科学(26552)
- 自然科学基金(26060)
- 省(24493)
- 划(22634)
- 资助(21165)
- 教育(20418)
- 编号(17967)
- 重点(16010)
- 部(15504)
- 发(15210)
- 成果(13729)
- 创(13481)
- 科研(13328)
- 计划(13160)
- 国家社会(13016)
- 教育部(12771)
- 创新(12751)
共检索到163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申松林 李交通
沁阳市利用荒坡建工业区一举节省耕地5000余亩减少基建投资2.5亿元申松林,李交通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沁阳市跨入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列,并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18个特别改革、建设试点县(市)之一,全市上下呈现出大小项目一齐上,“千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红晓 张红方
对耕地地力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及综合指数法,对沁阳市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律。根据地力评价结果,结合沁阳市实际,划定了具体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沁阳市一、二、三级地力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之和为76.7%,而地力较低的四等地、五等地合计占23.3%,说明耕地地力在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较多中低产田需要开展地力培育。耕地地力较高的一级地、二级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沁阳市南部,而较低的四级和五级地则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结合实际,将耕地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农牧交错区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农耕和放牧混合交错的地带,是西北草原与东南农业区之间明显的生态脆弱和敏感的过渡地带。正因如此,这一地区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向之争。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是继续开垦荒地?尽管政府部门的政策对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树堂 王明亮
陵园果园菜园一体节约耕地一举多得秦树堂王明亮山西省长治县苏店镇苏店村地处长治市南郊,地平水浅,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是全县最大的村镇之一。然而,全村人均耕地只有0.8亩,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严重不足。70年代初,苏店村根据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茅于轼
"拿目前的现实来看,我国并不缺粮,总的说来粮价也不算太高,也很少有人因为粮价高而挨饿。"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国家设定了保护耕地面积的政策。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不容再减少了。这个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天则经济研究所为此专门做了研究,结果认为设一条耕地面积的红线,不许越过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个结论引起社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世进 庄光全
东港区八百亩撂荒耕地重新披绿王世进,庄光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针对部分单位圈占的耕地闲置和个别农村因劳力转移而撂荒耕地的现象,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清理圈占的闲置撂荒耕地工作。800亩撂荒耕地现已重新披绿。在这次清理中,项目不可行、资金不到位的征地单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论文在分析河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1988~1995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及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探讨了河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减缓耕地减少的对策。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47%)是河北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灾害毁地,分别占总减少量的22%和30%;在新增加的耕地类型中,开荒和复垦的比例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49%和44%,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河北省 耕地 原因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明,唐子君,石成林
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乱占滥用耕地现象越演越烈,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现主要从湖南常德市耕地锐减调查入手,对耕地锐减状况、影响、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作初步研究,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耕地减少状况 第一阶段:建国初至1957年,增长阶段。由于大规模垦荒,建设国营农场,大批荒山、荒坡、荒湖被垦复,耕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57年与1949年比较,全国、湖南省、常德市分别增加了2.09亿亩、699.3万亩、122.73万亩,均达到历史最高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孙玉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之产生的农民失地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农民失地纳入到耕地减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框架中,提出分析耕地减少的新思路,为农民失地问题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耕地减少和农民失地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和工作,成为自由劳动者,农业生产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征地方将耕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失地农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储备。本研究根据耕地减少量估算了1984年~2004年我国失地农民数,为经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协整分析和曲线拟合,揭示了耕地减少、农民失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
关键词:
耕地 农民失地 经济增长 协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雅雯 肖长江 马晓冬 李鑫
人地关系是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探究乡村人口变化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对调控乡村地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转型解构为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利用方式转型与功能效率转型4个方面,构建一个乡村人口减少影响耕地利用转型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3组假设,并以江苏睢宁县为例用计量模型予以实证。结果表明:(1)乡村人口变化分别通过影响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与利用方式转型而综合作用于功能效率转型;(2)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有正向作用,而空间布局转型进一步对其功能效率转型有促进作用,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空间集聚水平就提升1.352%,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每提高1%,功能效率会相应提高0.136%;(3)乡村人口流失加剧了耕地数量结构转型,进而导致耕地功能效率降低,阻碍功能效率转型,即乡村人口每向外转移1%,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移数量就会增加0.248%,耕地向其他农用地每转移1%,粮食生产效率则下降0.097%;(4)乡村人口减少有利于耕地向现代化利用方式转变,促进耕地利用方式转型,进而提升耕地功能效率,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现代化利用水平就会提升0.488%,耕地利用现代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生产效率提高0.135%。研究阐明了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路径,可为乡村人地关系与乡村转型发展调控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宁生
通过对1980 - 1993 年国际上(95 个国家) 耕地、经济和人口代表性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国际上耕地面积变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相关联系,重点论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宏观驱动机制问题,指出耕地面积减少具有两种基本成因类型:1) 代价性减少,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关,以亚洲7 个发展中国家为代表;2) 保护性减少,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以欧美日8 个发达国家为代表。
关键词:
国际比较,代价性减少,保护性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如果理论讨论没有数据支持,空对空,浪费很多时间,也不可能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这本书填补了一个很大的空缺,这是非常好的工作。——吴敬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个久盛不衰的热点话题。人们关心耕地红线,实际上就是在关心自己的饭碗。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严肃、认真的研究成果,但仍不断有人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特别是在海外,"中国崩溃论"频现报端,其中生态危机、耕地危机几乎是必定要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包平
国家提出的城镇化战略,是非常正确的决策。纵观他国发展经验,凡是重视工业化发展的国家,粮食安全都不存在问题。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