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5)
- 2023(10085)
- 2022(9091)
- 2021(8610)
- 2020(7302)
- 2019(16743)
- 2018(16879)
- 2017(32443)
- 2016(18056)
- 2015(20286)
- 2014(20225)
- 2013(19949)
- 2012(18273)
- 2011(16304)
- 2010(16019)
- 2009(14407)
- 2008(13823)
- 2007(11880)
- 2006(10210)
- 2005(8800)
- 学科
- 济(65366)
- 经济(65293)
- 管理(51951)
- 业(47153)
- 企(39515)
- 企业(39515)
- 方法(31854)
- 数学(27278)
- 数学方法(26957)
- 农(17818)
- 学(17653)
- 财(16619)
- 中国(16179)
- 环境(16151)
- 地方(14811)
- 业经(14600)
- 和(12103)
- 划(12020)
- 农业(11875)
- 贸(11599)
- 贸易(11593)
- 理论(11541)
- 易(11236)
- 务(11162)
- 财务(11104)
- 财务管理(11087)
- 技术(10887)
- 制(10564)
- 企业财务(10545)
- 教育(9498)
- 机构
- 大学(249866)
- 学院(249000)
- 管理(100246)
- 济(90956)
- 经济(88745)
- 理学(87667)
- 理学院(86673)
- 管理学(85105)
- 管理学院(84695)
- 研究(83161)
- 中国(59383)
- 科学(56630)
- 京(53503)
- 农(44069)
- 所(43001)
- 业大(41141)
- 财(40112)
- 研究所(39856)
- 中心(37438)
- 农业(34919)
- 江(34612)
- 北京(33690)
- 范(33521)
- 师范(33131)
- 财经(32774)
- 院(30507)
- 经(29751)
- 州(29140)
- 技术(27707)
- 师范大学(26734)
- 基金
- 项目(180093)
- 科学(140503)
- 基金(129473)
- 研究(128997)
- 家(114074)
- 国家(113115)
- 科学基金(96444)
- 社会(77802)
- 社会科(73545)
- 社会科学(73523)
- 省(71932)
- 基金项目(70133)
- 自然(65669)
- 自然科(64047)
- 自然科学(64033)
- 自然科学基金(62839)
- 划(60805)
- 教育(58181)
- 编号(52849)
- 资助(52839)
- 成果(42086)
- 重点(40315)
- 部(38494)
- 发(38403)
- 创(37441)
- 课题(36294)
- 科研(35224)
- 创新(34879)
- 计划(34524)
- 大学(33023)
共检索到34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亚男 杨国栋
文章以汾河中段(太原-临汾段)的汾河水质为研究对象,采集4个断面的水样对样品中16种优控的多环芳烃进行测定,并进一步分析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临汾段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9.18-17.12ng/ml。不同环数的在不同断面的分配比例显示,多环芳烃以3-4环为主,其中荧蒽、苯并蒽为优势组分。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地表水 污染 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振楼 许世远 徐启新 胡雪峰 俞立中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 ,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 ,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 :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 ,中小河流污染突出 ;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 ,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市郊小城镇河网水质急剧恶化 ,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造成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物源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底泥等。针对上述污染规律和成因机制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民涛 卢萌萌 朱瑞娟
在系统收集大庆市近几年地表水相关资料及环境监测的数据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5项监测指标、9个地表水体监测断面,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地表水体主要污染为含油类有机污染和植物营养污染为大庆市地表水体的2类污染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水体依据因子得分进行污染程度对比并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对地表水体进行污染类型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大庆市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特征和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应的水体污染控制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王志宪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主要入湖河道及出湖河道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掌握了太湖流域河湖水质的最新状况,河湖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河网之间、河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出湖河道优于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措施不足,太湖“零点”行动未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等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治湖与...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环境 原因 综合整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占水娥 吴敬禄 Shakhimardan Shaniyazov 金苗
为了分析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流域地表水体水化学类型及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污染程度,对研究区水体水化学参数和15种金属元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体中6种重金属(As、Hg、Cd、Pb、Cr、Cu)的综合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体水化学类型主要有3类:第Ⅰ类型为Ca-HCO_3型,受岩石风化和大气降水共同控制,主要分布于近出山口区;第Ⅱ类型为Ca-Mg-SO_4型,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区;第Ⅲ类型为Ca-Mg-Cl、Na-SO_4-Cl和Na-Cl型,受水体蒸发结晶作用控制,主要分布于河流末端区和城镇区。对应于水化学类型,金属元素浓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第Ⅲ类型水体各金属元素平均浓度总体较高,而处于出山口附近的第Ⅰ类型水体金属元素浓度最低。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第I类型和第II类型水体P_n平均值分别为0.28和0.18,为无污染水体,而第III类型水体P_n平均值接近0.7,明显高于第I类和第II类水体,部分水体P_n值大于1,污染相对严重,明显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总体来说,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流域地表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弱,处于低风险等级。水体污染分布特征与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袁瑞强 张文新 王鹏 王仕琴
引黄入晋工程缓解了太原市水短缺问题。然而,近年来上游黄河水出现较严重污染。引黄调水对汾河受水区的影响尚不明确。论文基于连续观测和采样,分析了受水区河水、地下水水文过程、理化性质、主要离子、典型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大肠杆菌的含量和变化。结果表明:受水河流和河岸带地下水受引黄影响十分明显,含盐量和有机物含量显著增加,水环境整体退化;引黄导致汾河雨季高水位而旱季低水位的水文过程反转,且整个水文年内河水以饱和输水的方式补给浅层含水层,水位埋深变浅;汛期河谷发生洪水的风险大大增加;引黄导致汾河水电导率增大两倍左右,且河水由Ca-HCO_3型变为Na-Cl·SO_4型,而溶解有机碳含量增高约26%,UV_(254)含量增大约24%;引水暂停期汾河水水化学特征趋于恢复,而河岸带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未能恢复。长期来看,若引黄调水持续向河谷地下水输入大量Na~+和Cl~-等,且地下水埋深持续保持在较浅的范围,可能造成土壤盐碱化、植被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国栋 孟庆珍 孙立宏
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及不适当的资源开发 ,使汾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通过调查 ,本文分析了造成汾河水质污染的原因 ,提出了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实施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坚 王学渊 洪芙蓉
项目制作为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而推进国家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对国家治理意义重大,但其成效往往受央地政府间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不相容问题的制约。在拓展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框架中,本文利用2015~2018年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的时点水质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两类典型水环境治理项目的任务目标差异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中数据操纵现象发生的影响,从经验层面揭示项目制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困境。研究发现,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项目的期末验收增加了站点在Ⅲ类和Ⅳ类分级点上“低报”水质等级的概率,而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项目的年度审核增加了站点在Ⅱ类与Ⅲ类分级点上“高报”水质等级的倾向。项目约束条件与地方竞争激励是否匹配是水质数据操纵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为优化央地公共服务治理体系、构建激励兼容的政府间协作关系提供了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楚天舒 赖世宣 杨行 赵智强 郭青霞
针对南方水网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受限问题,以浙江省江山港流域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核定流域水污染物来源途径与入河污染负荷量;基于QUAL2K模型,建立地表水水质响应模型,评估江山港流域在达到目标水质时的畜禽粪便水环境承载力;运用情景分析法探究畜禽养殖与地表水水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20年江山港流域入河负荷量为190.564 t(以氨氮计),土壤流失、污水处理厂、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和水产养殖分别占总负荷的70.0%、14.8%、11.0%、2.8%和1.4%。2)当水质目标设定为达到Ⅰ类和优于Ⅱ类时,江山港流域能承载畜禽最大养殖量分别为133.5万和1 622.1万头猪当量,当前养殖规模未超载。3)江山港流域地表水水质对畜禽养殖量的响应关系弱,畜禽养殖不是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建议江山港流域加强生态沟渠的建设与管理,协同实现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梁 陈守越
地表水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该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针对氨氮单因子指标,采取野外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GIS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苏省农村水功能区氨氮指标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苏北地区水体的氨氮浓度整体低于其他地区,苏南地区水体的氨氮污染较为严重。(2)调查水体中氨氮含量秋季低于春季。(3)氨氮指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分布,形成了以无锡为主的显著高高区域和以徐州为主的显著低低区域。建议通过提高对工业企业氨氮的排放标准,督促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根据流域水质的情况,分期分批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增加脱磷除氮的功能;对集中式规模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俊 周祖昊 鲁欣 王秋岭 王金成 李志祥 秦大庸
采用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规划中的一致性修正方法,对唐山市地表水资源系列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生活取用水大量增加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唐山市地表水资源系列与之前的系列存在不一致性。文中采用水资源还现计算方法,对分界点以前的地表水资源系列进行了一致性还现修正。修正前唐山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4.62×108m 3,修正后为12.97×108m 3。从空间分布来看,山区的减小比例普遍大于平原区,这主要与山区的植被恢复、大规模水保建设有关。修正后的结果相比原来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摸清唐山市地表水资源家底,进行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一致性分析 一致性修正 唐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丹 冯民权 白继中 苟婷
【目的】对汾河运城段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与分析,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汾河运城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根据河津水文站2005-2010年的实测逐月径流、泥沙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率定好的模型对研究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研究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土壤侵蚀、水文过程和污染负荷子模型的汾河运城段非点源污染模型,该模型对研究区域的适应性较好,可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时间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各水文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而且发生在汛期(7-10...
关键词:
SWAT模型 非点源污染 汾河运城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星根 李云良 张奇
三角洲通常位于河流与湖泊、海洋等大型地表水体的过渡带,分布全球约8%人口。受地势低缓、流域来沙减少和海平面上升等多因素作用,三角洲系统被认为是诸多地表类型中高度敏感和脆弱的地带。近年来,地表水文连通性成为三角洲水文水动力领域新的热点问题。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系统阐述了水文连通性概念、三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组成以及三角洲形态和水文连通性的联系。研究表明:三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可分为结构连通性、功能连通性和过程连通性;基于图论方法的结构连通性仅表征河网在三角洲水文连通性的作用,而功能连通性和过程连通性反映水文水动力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气象等环境要素的耦合关系,但亟需有效的野外观测和调查数据;三角洲形态与水文连通性存在一定联系,部分形态指标可用于刻画三角洲地表水文连通程度。因三角洲具有高度时空异质性和复杂地形地貌等特点,从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未来应综合采用野外观测、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为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璇 杜耘 吴秋珍 余成 冯奇 吴胜军
四湖流域水环境恶化已影响到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亟待对四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于2010年春季在四湖流域的主要湖泊以及四湖总干渠进行了水质现场监测和水样采集,共采集了84个样点,每个样点测定了12项水质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中四湖流域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湖流域的两个主要湖泊,长湖和洪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湖为重度污染,洪湖为轻度污染,从长湖流入总干渠中的水质多为中性或略偏碱性,总磷、总氮含量超标几倍到几十倍,在靠近长湖的总干渠上游段为重度污染,靠近洪湖的总干渠下游段为轻度污染。各水质指标浓度总体趋势上,长湖的要大于总干渠,总干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蒲金涌
根据渭河上游渭源等11县(区)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71年-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及渭河上游北道水文站1971年-2008年径流量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98版)公式计算了该区域的潜在蒸散量。建立了评价该地区干湿状况的干燥指数模型,对该区域气候、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干湿状况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1年以来,渭河上游区域气温以0.3℃/10a的线性趋势上升;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周期变化;潜在蒸散以23mm/10a的线性趋势增加。干燥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阶段性较强。1971年-1984年以0.826/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