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2)
- 2023(11934)
- 2022(10345)
- 2021(10008)
- 2020(8425)
- 2019(19822)
- 2018(20001)
- 2017(38436)
- 2016(21173)
- 2015(24366)
- 2014(24581)
- 2013(23861)
- 2012(21432)
- 2011(19166)
- 2010(19315)
- 2009(17165)
- 2008(16685)
- 2007(14393)
- 2006(12446)
- 2005(10861)
- 学科
- 济(80501)
- 经济(80420)
- 管理(61513)
- 业(57572)
- 企(49510)
- 企业(49510)
- 方法(41879)
- 数学(36477)
- 数学方法(35757)
- 中国(20279)
- 农(20245)
- 财(19321)
- 业经(18376)
- 理论(18272)
- 学(17758)
- 地方(14957)
- 技术(14143)
- 和(13646)
- 农业(13499)
- 务(13363)
- 财务(13274)
- 财务管理(13253)
- 贸(13023)
- 贸易(13017)
- 教育(12682)
- 易(12628)
- 企业财务(12539)
- 制(12430)
- 教学(12276)
- 环境(11690)
- 机构
- 学院(294106)
- 大学(293986)
- 管理(121004)
- 济(106909)
- 理学(105543)
- 理学院(104418)
- 经济(104328)
- 管理学(102222)
- 管理学院(101700)
- 研究(90597)
- 中国(65275)
- 京(62804)
- 科学(58780)
- 财(47839)
- 业大(44785)
- 所(44718)
- 农(44339)
- 江(41915)
- 中心(41734)
- 研究所(41063)
- 范(40264)
- 师范(39894)
- 北京(39662)
- 财经(39198)
- 经(35576)
- 州(34948)
- 技术(34906)
- 农业(34666)
- 院(33153)
- 师范大学(31885)
- 基金
- 项目(205908)
- 科学(161241)
- 研究(151959)
- 基金(146528)
- 家(126920)
- 国家(125848)
- 科学基金(109029)
- 社会(91319)
- 社会科(86413)
- 社会科学(86387)
- 省(82509)
- 基金项目(78108)
- 教育(73046)
- 自然(72879)
- 自然科(71251)
- 自然科学(71238)
- 自然科学基金(69920)
- 划(69106)
- 编号(64659)
- 资助(61861)
- 成果(52152)
- 重点(45711)
- 部(44640)
- 课题(44518)
- 创(43046)
- 发(42486)
- 项目编号(40139)
- 创新(39938)
- 科研(39224)
- 大学(38959)
- 期刊
- 济(111154)
- 经济(111154)
- 研究(81327)
- 中国(55776)
- 学报(46144)
- 管理(43660)
- 教育(43627)
- 科学(41560)
- 农(39359)
- 财(35895)
- 大学(34724)
- 学学(32107)
- 技术(30586)
- 农业(27970)
- 图书(20320)
- 融(19455)
- 金融(19455)
- 业经(19229)
- 财经(17949)
- 经济研究(17501)
- 经(15138)
- 理论(15049)
- 科技(14942)
- 情报(14783)
- 业(14684)
- 技术经济(14572)
- 实践(14140)
- 践(14140)
- 问题(13908)
- 统计(13434)
共检索到415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元昊
汽车分队运输信息化、现代化是联勤保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信息素质制胜必将成为汽车运输人才培养的主流。围绕信息化汽车分队的特点,对汽车运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要求、完善汽车部(分)队信息化人才培训模式和建立健全汽车指挥专业信息化人才考评管理机制等建议,为提高和完善汽车运输专业人才信息能力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汽车分队信息化 信息素养 人才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元昊
汽车分队运输信息化、现代化是联勤保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信息素质制胜必将成为汽车运输人才培养的主流。围绕信息化汽车分队的特点,对汽车运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要求、完善汽车部(分)队信息化人才培训模式和建立健全汽车指挥专业信息化人才考评管理机制等建议,为提高和完善汽车运输专业人才信息能力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汽车分队信息化 信息素养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京 孟冬菊 王纪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实施路径为,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工厂"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141"教学模式,设置综合教学项目,采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志霞 廖明 牛雅丽
随着汽车后市场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1-4-1"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期整合公共基础课,以活动为载体,为专业服务;在第二、三、四、五学期以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为主,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第六学期为在企业顶岗实习,侧重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爱华 张宗国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工作。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之后,将学期项目、集成化课程体系和分阶段集中式教学模式,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苟春梅 吴民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背景,阐述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最终确立了适合本专业具有一定特色的"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和"386"课程体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黎海生 夏海英 宋树祥
该文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进,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等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尝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将传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元协同合作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海华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按照教育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具有本土化"校企双主体"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 校企双主体 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根华 刘晓 汪菊英
文章通过分析珠三角模具行业转型升级时的现状,归纳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结构维度,指出了主流模具企业对应的高端人才的关键能力,包括制造能力、设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并详细阐述了"1.5+1.5"二阶段技能进级的模具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即1.5年校内教学工厂培养模具全流程设计制造的中等技能,1.5年校外主流企业现代学徒制方式培养模具高端人才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
高端人才 能力结构 模具专业 培养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何辉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阐释、介绍"工学融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析"工学融合工作室"实现校企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产教真正互促融合等创新点。以期把"工学融合工作室"打造成工程造价能力训练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创新平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宏
探究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肯定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客观地看待并揭示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窄口径及职业化倾向、课程内容设置呈现的失衡状态、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评估方式及手段的不尽合理。进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优化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改进设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并完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与制度。
关键词:
高校 设计学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宣国萍
高职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正因如此,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智秋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思维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辉作
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21世纪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要确保培养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分析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高职旅游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应用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人才的原则,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俐俐 庞华
本文针对会展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关键词:
会展人才 研究型大学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