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4)
2023(13801)
2022(12005)
2021(11259)
2020(9516)
2019(22117)
2018(21688)
2017(42078)
2016(22479)
2015(25130)
2014(24957)
2013(24992)
2012(22746)
2011(20661)
2010(20501)
2009(18769)
2008(18091)
2007(15974)
2006(13996)
2005(12537)
作者
(65663)
(54221)
(54030)
(51387)
(34871)
(26088)
(24598)
(21379)
(20947)
(19439)
(18662)
(18281)
(17342)
(17222)
(16927)
(16868)
(16377)
(16174)
(15804)
(15659)
(13452)
(13266)
(13204)
(12623)
(12197)
(12108)
(11982)
(11970)
(11046)
(10660)
学科
(89808)
经济(89703)
管理(65722)
(61684)
(52537)
企业(52537)
方法(41906)
数学(35622)
数学方法(35188)
中国(23221)
(22584)
(22560)
(21572)
业经(19719)
地方(16513)
(16434)
贸易(16421)
理论(16262)
(16135)
(15882)
农业(14887)
(14607)
技术(14354)
(14207)
财务(14135)
财务管理(14111)
(13881)
金融(13880)
(13559)
银行(13506)
机构
大学(323619)
学院(317887)
管理(127757)
(126246)
经济(123550)
理学(110770)
理学院(109577)
研究(108756)
管理学(107640)
管理学院(107093)
中国(80907)
(69557)
科学(67286)
(58016)
(54744)
(51807)
研究所(49841)
中心(48669)
业大(48186)
财经(46834)
(45500)
北京(44121)
(42697)
(42120)
师范(41680)
农业(40846)
(39509)
经济学(37610)
(37177)
财经大学(35186)
基金
项目(219161)
科学(172363)
基金(160205)
研究(158559)
(140438)
国家(139276)
科学基金(119432)
社会(99205)
社会科(93991)
社会科学(93963)
基金项目(84917)
(84075)
自然(79447)
自然科(77627)
自然科学(77605)
自然科学基金(76205)
教育(72572)
(71578)
资助(66331)
编号(64299)
成果(52219)
重点(48771)
(48518)
(45699)
(45690)
课题(43636)
创新(42508)
科研(42181)
教育部(41715)
大学(41029)
期刊
(139573)
经济(139573)
研究(96940)
中国(60918)
学报(53345)
科学(48636)
管理(48258)
(46009)
(42987)
大学(40202)
学学(37459)
教育(36318)
农业(31907)
(27886)
金融(27886)
技术(26443)
经济研究(23134)
财经(22969)
业经(22508)
(19658)
图书(18926)
问题(17188)
(16800)
理论(16708)
科技(15474)
技术经济(15328)
实践(15239)
(15239)
商业(14664)
(14482)
共检索到469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鲁平  苏萌  
本文研究了消费者知识、购买意愿强度、购买延迟时间等因素对消费者自述偏好和实际偏好不一致的影响,并研究了促使消费者形成准确知识的前因。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汽车购买意愿(即自述偏好)和购买行为(即实际偏好)的两阶段问卷调查以及一个包括806个车型信息的汽车数据库。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消费者的不准确知识、购买意愿强度以及购买延迟时间均对自述偏好和实际偏好不一致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消费者对目标产品的属性评价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将不准确知识分为消费者低估和高估目标产品两种情况,发现自述偏好和实际偏好的不一致主要是由消费者低估目标产品造成的。实证研究还表明,某个属性相对表现越突出,消费者就越容易对该属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英  苏萌  
消费者在购买前的自述偏好(SP)常常与实际选择(RP)矛盾,自述偏好的可靠性因而经常受到质疑。企业管理者很难明确哪些消费者的自述偏好能够反映其未来实际选择。识别影响自述偏好和实际选择不一致的因素,将有助于判断消费者自述偏好的可靠程度,提高自述偏好数据的可用性。以往研究侧重于对消费者总体层次的研究,没有考虑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本文采用分层Bayes模型,对自述偏好和实际选择的不一致性进行消费者个体层次的研究。本研究应用于一项针对北京地区汽车消费者的两阶段调查数据。模型比较表明,个体层次的模型比总体层次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和进行样本外预测。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等家庭特征因素能够调节解释变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少辉  谭慧  代逸生  
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市场推广,如何评估财政补贴政策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陈述性偏好选择实验的设计方法,考察了消费者个体特征,车辆属性,政策补贴等五类变量,通过网上问卷对近期准备购买汽车的消费者进行调研,使用了整合潜变量和离散选择模型的混合选择模型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高收入者对新能源汽车具有较低的接受意愿。对于PHV而言,受到本科及以下教育程度、长途出行频次比较高的的消费者有更强的购买意愿。对于EV而言,女性,受本科及以下教育,中低收入,年行驶里程不多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财政补贴对PHV有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国华  陈冀  
在目前标准的实物期权模型中都假设无风险利率为一固定的常数以及投资者时间偏好一致,但已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说明作为折现率的无风险利率通常并不是一个常数而且投资者对于短期的选择表现得不耐心,对于较长期的选择却表现得耐心。文章用随机无风险利率和双曲贴现函数对标准实物期权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数值模拟得知决策者不耐心程度衰减速率、利率回复均值速率、以及利率波动率与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俊廷   邢剑炜   肖俊极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已有政策实践来看,部分地方政府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存在地方保护倾向。本文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利用2016~2018年我国26个城市分车型的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数据对此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显著本地偏好,即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本省的销量平均而言比其他厂商在该地的销量高出80%~110%,而地方保护是导致本地偏好效应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两种办法对地方保护进行了检验,首先,各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中若包含地方保护条款,则本地偏好效应更强;其次,辖区内国有企业的本地偏好效应更强,这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出于保护税基目的对国企实行了倾斜性政策。反事实分析发现,尽管地方保护使本地销量增加,但是各车型在外地市场的总销量下降了20.6%;地方政府因本地保护额外获得的增值税收入不足以弥补政府提供的补贴总额。总之,本文认为打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建设新能源汽车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该产业总体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一林  邱林  林赛·斯马克  林赛·特纳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且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世界各大汽车集团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并纷纷推出各自的名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汽车销量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选择偏好,分析消费者更喜欢哪一国、哪一公司品牌和哪种类型的汽车,以及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信息来源,并建立一个用于分析消费者购车偏好因素的模型,测试对消费者汽车购买偏好起影响作用的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韩青  
以生鲜认证猪肉产品为例,本文利用对北京市城镇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尽管50%以上的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有自述偏好,其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强,但是,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家中是否有18岁以下的孩子和家庭人口规模等是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一致性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的意愿支付价格、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认证知识和认证农产品的了解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此外,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超英  朱建明  闫艾丽  
行为经济学摆脱了传统理论抽象的完全理性人假设的束缚,利用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出基于"有限理性"的行为人的假设,在此基础上,从人们的不耐心递减、有限意志力、估测偏见、参照点依赖四个方面的特性来说明行为经济学对人们时间偏好不一致的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昂  
文章使用地区—产业数据研究了中国消费者偏好结构的异质性问题。结果发现:城镇地区的消费者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和品牌,而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更加重视商品的价格和口碑;与南方消费者相比,北方消费者更重视商品的质量和口碑,而南方消费者更重视商品的价格和品牌。尽管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原因,中国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存在较大异质性,但是较高的性价比是所有地区的消费者都很重视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南方消费者的满意度要低于北方消费者,这与文化差异有关,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人员评价体系时需要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福礼  侯建  布朝辉  杜建辉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使汽车消费者线上表达产品使用经验及购买意愿,为挖掘汽车消费者行为偏好,指导主机厂和汽车销售商产品改进和推广,利用汽车消费生态的线上文本评论信息,通过Staay多情感等级模型,研究影响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构建分析文本评论的多层级属性特征集,利用TF-IDF算法和情感词典构建实现属性特征提取;其次,为提升分类效率,设计并行朴素贝叶斯算法对评论信息进行情感分类。引入Staay多情感等级量化消费者评价情感,结合情感程度副词,计算属性特征情感值。最后,利用逆向情感法构建判断矩阵,提出Staay-AHP方法计算汽车消费偏好因素重要度。通过分析"汽车之家"的文本评论,结果显示"性价比"为消费者首要关注属性特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道平  刘伟  
在这篇文章中,选取性别、居住城市、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家庭人口、家庭月平均收入、住房类型、住房面积9个变量作为消费者特性变量,选取消费者近期是否购买微(小)型汽车作为行为变量,然后以消费者特性变量为自变量而行为变量为因变量,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消费者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论为:消费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和住房类型对其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差别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特性是家庭月平均收入和职业;此外,若对第一次购车消费者和第二次购车消费者加以区分,则所得显著影响特性又有不同。文章最后还给出了结论的可能应用。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秦字兴  朱阁  
针对电动汽车市场推广乏力的问题,采用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的电动汽车市场推广模型。通过对均衡解进行分析,指出以降低电动汽车隐性成本为目标的稳健管制策略能更好地促进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议出台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提高基础设施投入的组合政策,并尽快建立健全燃油汽车污染处罚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先江  
通过尝试将渐进式营销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的渐进式营销创新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渐进式营销创新,将变革型营销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型营销创新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变革型营销创新,并构建了市场研究对营销创新的作用模型。以湖北省205家服务业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技术为基础的渐进式营销创新和以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型营销创新消费者自述偏好(SP)与消费者实际选择(RP)的一致性较高,以市场为基础的渐进式营销创新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变革型营销创新消费者自述偏好(SP)与消费者实际选择(RP)的一致性较低。环境不确定性在市场研究执行品质与以技术为基础的营销创新方式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锦顺  
本文在消费者偏好结构可变的假设下,探讨了1998—2012年我国消费者真实生活成本。研究表明,忽视消费者偏好结构的变化通常会高估消费者真实生活成本水平和增长幅度,而这种替代偏误的程度取决于基期的选择。研究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在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制定相关政策(尤其是福利政策)时,非参数型真实生活成本指数GFT(P1k)可能比一般的拉氏物价指数更为合适。因此,建议统计部门在使用拉氏物价指数统计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同时,应该定期编制并公布GFT(P1k)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泽宇   郑榕  
健康税是我国新时代税收政策研究的重大问题。基于现时偏误理论,在吸烟人群中进行实验研究,对时间偏好不一致进行识别与测度。研究发现,吸烟者存在显著的时间偏好不一致,在双曲线贴现模型下,β系数约为0.72。时间偏好不一致为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干预个体对卷烟等不健康商品的消费提供了逻辑基础,健康税能够矫正时间偏好不一致带来的自我控制问题,在长期内实现福利改善。因此应转变对烟草税政策价值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发挥其健康促进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