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1)
- 2023(14616)
- 2022(12491)
- 2021(11831)
- 2020(9956)
- 2019(23058)
- 2018(23239)
- 2017(44476)
- 2016(24483)
- 2015(27971)
- 2014(28275)
- 2013(27482)
- 2012(24847)
- 2011(22322)
- 2010(22582)
- 2009(20546)
- 2008(20085)
- 2007(17713)
- 2006(15541)
- 2005(13863)
- 学科
- 济(94002)
- 经济(93873)
- 管理(75793)
- 业(70684)
- 企(60687)
- 企业(60687)
- 方法(45486)
- 数学(39553)
- 数学方法(38824)
- 财(24858)
- 农(24577)
- 中国(24268)
- 业经(21658)
- 制(20662)
- 技术(20021)
- 学(19762)
- 理论(19460)
- 地方(16692)
- 农业(16164)
- 贸(15910)
- 贸易(15902)
- 务(15771)
- 财务(15678)
- 财务管理(15645)
- 易(15471)
- 和(15159)
- 体(14843)
- 企业财务(14800)
- 环境(14543)
- 银(14267)
- 机构
- 大学(346509)
- 学院(346116)
- 管理(138146)
- 济(132205)
- 经济(129092)
- 理学(119844)
- 理学院(118533)
- 管理学(116187)
- 管理学院(115545)
- 研究(110532)
- 中国(80840)
- 京(73985)
- 科学(68849)
- 财(62021)
- 所(54876)
- 农(52614)
- 业大(51497)
- 江(51096)
- 中心(50006)
- 研究所(49829)
- 财经(49361)
- 北京(46830)
- 范(46373)
- 师范(45951)
- 经(44732)
- 州(41324)
- 农业(40956)
- 院(40263)
- 技术(39968)
- 经济学(39027)
- 基金
- 项目(236302)
- 科学(185626)
- 研究(175299)
- 基金(169204)
- 家(146391)
- 国家(145181)
- 科学基金(125517)
- 社会(107738)
- 社会科(102064)
- 社会科学(102035)
- 省(93985)
- 基金项目(89485)
- 教育(83514)
- 自然(81983)
- 自然科(80096)
- 自然科学(80082)
- 自然科学基金(78618)
- 划(78583)
- 编号(73040)
- 资助(70659)
- 成果(59520)
- 重点(52957)
- 部(52008)
- 课题(51135)
- 创(49999)
- 发(49193)
- 创新(46541)
- 制(45190)
- 项目编号(45048)
- 教育部(45005)
- 期刊
- 济(143993)
- 经济(143993)
- 研究(101183)
- 中国(70476)
- 学报(52951)
- 管理(52449)
- 教育(49209)
- 科学(49028)
- 财(48100)
- 农(47872)
- 大学(40979)
- 学学(38241)
- 技术(36108)
- 农业(33303)
- 融(26676)
- 金融(26676)
- 财经(23948)
- 业经(23562)
- 经济研究(22313)
- 经(20354)
- 图书(18310)
- 问题(18142)
- 技术经济(18021)
- 科技(18010)
- 业(17347)
- 理论(16609)
- 版(15834)
- 实践(15247)
- 践(15247)
- 现代(15184)
共检索到504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京 孟冬菊 王纪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实施路径为,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工厂"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141"教学模式,设置综合教学项目,采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苟春梅 吴民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本文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背景,阐述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最终确立了适合本专业具有一定特色的"三阶段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和"386"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海华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按照教育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具有本土化"校企双主体"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 校企双主体 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志霞 廖明 牛雅丽
随着汽车后市场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1-4-1"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期整合公共基础课,以活动为载体,为专业服务;在第二、三、四、五学期以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为主,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第六学期为在企业顶岗实习,侧重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元昊
汽车分队运输信息化、现代化是联勤保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信息素质制胜必将成为汽车运输人才培养的主流。围绕信息化汽车分队的特点,对汽车运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要求、完善汽车部(分)队信息化人才培训模式和建立健全汽车指挥专业信息化人才考评管理机制等建议,为提高和完善汽车运输专业人才信息能力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汽车分队信息化 信息素养 人才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元昊
汽车分队运输信息化、现代化是联勤保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信息素质制胜必将成为汽车运输人才培养的主流。围绕信息化汽车分队的特点,对汽车运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要求、完善汽车部(分)队信息化人才培训模式和建立健全汽车指挥专业信息化人才考评管理机制等建议,为提高和完善汽车运输专业人才信息能力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汽车分队信息化 信息素养 人才培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静 张丽 林景卫 马慧 李浩戈 郭志富 钟鸣 冯玉龙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其专业技术人才必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创造性,才能给生物技术企业及社会创造价值。目前,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体系规划不完善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存在高等学校、企业和社会政府缺乏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等问题。通过人才市场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等分析发现,现阶段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结合未来几年内国家、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人才技能和素质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引领教育新理念创造教育新环境专业教学标准教学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产学研一体建设创业创新教育与现代学徒制[适用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行业企业培训中心]亚龙从整体角度出发,为实训室的布局和规划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变实训室、实验室为教室,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书为学材,切实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亚龙还可以协助学校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五位(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和社会培训、技能竞赛、生产与产品研发)一体"的专业实训中心,实训中心不仅能满足本校的基本教学需要,为
关键词:
实训中心 实训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白滨 何兴国
本文从专业设置、硬件设施、师资状况、课程与教学、招生与就业等方面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尚存在以下制约因素:未建立起以校企合作为特征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条件有限,发展不均衡;专业发展缺乏规划,教学内容不适应行业需求;专业师资数量不足,能力有限,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何辉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阐释、介绍"工学融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析"工学融合工作室"实现校企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产教真正互促融合等创新点。以期把"工学融合工作室"打造成工程造价能力训练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创新平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宏
探究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肯定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客观地看待并揭示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窄口径及职业化倾向、课程内容设置呈现的失衡状态、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评估方式及手段的不尽合理。进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优化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改进设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并完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与制度。
关键词:
高校 设计学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宣国萍
高职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正因如此,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智秋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思维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辉作
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21世纪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要确保培养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分析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高职旅游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应用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人才的原则,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爱华 张宗国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工作。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之后,将学期项目、集成化课程体系和分阶段集中式教学模式,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