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1)
- 2023(12191)
- 2022(10700)
- 2021(10232)
- 2020(8465)
- 2019(19577)
- 2018(19314)
- 2017(37482)
- 2016(20348)
- 2015(23074)
- 2014(23002)
- 2013(22735)
- 2012(21011)
- 2011(18743)
- 2010(18980)
- 2009(17707)
- 2008(16697)
- 2007(14475)
- 2006(12745)
- 2005(11217)
- 学科
- 济(76804)
- 经济(76709)
- 管理(58353)
- 业(56685)
- 企(48212)
- 企业(48212)
- 方法(35486)
- 数学(30485)
- 数学方法(30078)
- 融(27008)
- 金融(27007)
- 中国(26446)
- 银(25214)
- 银行(25176)
- 行(24295)
- 财(22333)
- 农(20820)
- 地方(18507)
- 业经(17919)
- 学(17668)
- 制(17476)
- 务(15267)
- 财务(15192)
- 财务管理(15167)
- 理论(14593)
- 企业财务(14461)
- 贸(14136)
- 农业(14122)
- 贸易(14121)
- 易(13714)
- 机构
- 大学(283291)
- 学院(281091)
- 管理(111795)
- 济(107708)
- 经济(105087)
- 理学(96720)
- 理学院(95606)
- 管理学(93812)
- 管理学院(93321)
- 研究(93062)
- 中国(75270)
- 京(60543)
- 科学(58709)
- 财(50887)
- 所(46829)
- 农(44916)
- 中心(44424)
- 研究所(42714)
- 业大(42212)
- 财经(40719)
- 江(40200)
- 北京(38500)
- 范(37518)
- 师范(37176)
- 经(36949)
- 农业(35117)
- 州(33938)
- 院(33716)
- 经济学(31852)
- 财经大学(30448)
- 基金
- 项目(192657)
- 科学(150287)
- 研究(141147)
- 基金(138779)
- 家(120482)
- 国家(119444)
- 科学基金(102394)
- 社会(86783)
- 社会科(82184)
- 社会科学(82158)
- 省(75408)
- 基金项目(74332)
- 自然(67374)
- 自然科(65798)
- 自然科学(65784)
- 自然科学基金(64572)
- 教育(64275)
- 划(63345)
- 编号(58361)
- 资助(57606)
- 成果(47738)
- 重点(42815)
- 部(41836)
- 发(40771)
- 课题(39819)
- 创(39767)
- 创新(37036)
- 科研(36836)
- 项目编号(36343)
- 大学(36103)
- 期刊
- 济(117246)
- 经济(117246)
- 研究(83615)
- 中国(54257)
- 学报(45634)
- 科学(41503)
- 农(41409)
- 管理(40306)
- 财(38714)
- 融(37985)
- 金融(37985)
- 大学(34342)
- 教育(32183)
- 学学(32175)
- 农业(28009)
- 技术(23569)
- 财经(19590)
- 业经(18350)
- 经济研究(17754)
- 经(16556)
- 图书(16005)
- 理论(15643)
- 问题(14647)
- 实践(14580)
- 践(14580)
- 业(13993)
- 科技(13609)
- 技术经济(13030)
- 版(13003)
- 现代(12750)
共检索到417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 方昕 张春清 王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区居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在上万亿元以上,资金支持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灾后恢复重建筹资格局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重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剖析了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决策提供思路。
关键词:
金融 汶川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需求评估 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
灾害重建 土地整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蓓蓓 李华燊 吴瑶
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文章显示,目前灾后重建理论有如下特点: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建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建原则;2、将灾后重建视为灾区发展的契机,表达了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3、灾后重建理论视野广阔,对灾后产业集群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对不同区域空间的重建做出了积极思考;4、灾后重建理论关注重建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客观指出了重建过程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评估了重建可能存在的风险。灾后重建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重建的关注集中在重建规划和重建实施工程上,对重建评估尤其是对重建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视不够。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界的注意力应该持续介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燕
村镇空间布局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它可以实现灾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基本思路是村镇合并与易地重建相结合,集约居住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空间均衡发展,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要道实施"点线布局"。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移民自发地融入新的环境;二是重视重建过程中利益补偿的问题;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适当保持农村血缘、亲缘、地缘格局;五是找寻农民参与平台,创新村镇重建规划的编制模式。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村镇重建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舒建平 张林玲 何芝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绵竹市旅游业进行了积极恢复重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应着力从平复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亮点、深化旅游体验、恢复旅游市场人气、完善旅游救援等方面做好工作,实现绵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震灾 旅游业 绵竹市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张鸣鸣
汶川地震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如气候、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阻碍重建进程,个别措施不利于民众长远利益,金融贷款方面有潜在的风险,部分援建项目不适合当地的现实需求,而建设成本大幅攀升则是制约重建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在当前或今后给重建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从保障、激励、监督、利益协调、工作推进等多方面深层次探索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机制建设,在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升重建效率。
关键词:
城乡住房 重建 机制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玖平 刘高福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受灾地区的社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社区文化重建是灾后社区重建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区重建的意义重大。在统筹优选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灾后社区文化的重建进行探索,建立了灾后社区文化重建的具体模式,期望能为灾后又好又快地进行社区文化重建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伟元
研究目的:分析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特点、基本做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论: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有以人为本、应急性、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做法上突出前期调查分析和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建用地安排和布局意见、落实有关用地政策,规划要科学理性等思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汶川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卢华翔 黄继军 殷会良 贺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重建规划 科学选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5·12四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城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作者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次生地质灾害严重,但是可以治理,治理之后,从地质灾害影响角度而言,汶川县城完全可以在原址重建。重建规划定位为地震地质公园和旅游山水城市。汶川县城的重建应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应尽早启动应急防治工程,防止城市继续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
关键词:
汶川县城 地震灾后重建 可能性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