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6)
2023(15140)
2022(13289)
2021(12477)
2020(10620)
2019(24459)
2018(24305)
2017(47378)
2016(25811)
2015(28946)
2014(28848)
2013(28495)
2012(26349)
2011(23412)
2010(23459)
2009(21131)
2008(20355)
2007(17538)
2006(15287)
2005(13202)
作者
(73139)
(60749)
(60141)
(57712)
(38758)
(29332)
(27487)
(23874)
(23355)
(21677)
(20890)
(20328)
(19314)
(19183)
(19063)
(18584)
(18152)
(18102)
(17458)
(17402)
(15066)
(14967)
(14734)
(13941)
(13631)
(13517)
(13425)
(13367)
(12215)
(12007)
学科
(105034)
经济(104921)
管理(72057)
(69467)
(57207)
企业(57207)
方法(48716)
数学(42694)
数学方法(42108)
(29450)
中国(26254)
(25522)
地方(24935)
业经(23979)
(22831)
农业(19506)
(19262)
(17045)
贸易(17030)
技术(16569)
理论(16476)
(16438)
(16105)
财务(16024)
环境(16011)
财务管理(15991)
(15875)
企业财务(15173)
(14394)
银行(14349)
机构
大学(355659)
学院(354818)
管理(143688)
(141060)
经济(137992)
理学(124964)
理学院(123591)
管理学(121220)
管理学院(120580)
研究(117061)
中国(86188)
(75475)
科学(73887)
(62963)
(58045)
(57801)
业大(54863)
中心(54796)
(53126)
研究所(52892)
财经(50942)
(47546)
北京(47092)
师范(47083)
(46389)
农业(45220)
(43418)
(42968)
经济学(41995)
财经大学(38097)
基金
项目(250930)
科学(197644)
研究(182293)
基金(181841)
(158107)
国家(156837)
科学基金(135787)
社会(114149)
社会科(108238)
社会科学(108208)
(99486)
基金项目(97334)
自然(89807)
自然科(87701)
自然科学(87680)
自然科学基金(86074)
教育(83782)
(82854)
资助(75245)
编号(74101)
成果(58756)
重点(56224)
(54951)
(53949)
(51872)
课题(50941)
创新(48444)
科研(48222)
教育部(47073)
大学(46441)
期刊
(152468)
经济(152468)
研究(102100)
中国(66592)
学报(56544)
科学(52247)
管理(52116)
(51940)
(47410)
大学(43154)
学学(40516)
教育(38833)
农业(35888)
技术(32505)
(28748)
金融(28748)
业经(26279)
财经(24142)
经济研究(23322)
(20707)
问题(20336)
图书(19603)
(18131)
科技(17471)
技术经济(17467)
理论(17380)
资源(16766)
(16410)
实践(16012)
(16012)
共检索到514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更生  李仕明  沈焱  
布局与结构的优化调整,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尤其是产业重建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在选择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翔实的数据比较,选择极重受灾区的什邡和绵竹两市受到毁灭性破坏的磷化工产业的灾后重建为研究对象,对什邡和绵竹磷化工产业震前的结构、布局、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以及地震造成的破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什邡和绵竹磷化工产业灾后重建的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科学设计,科学制定包括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在内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强领导,强有力的领导既是抗灾救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包括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在内的灾后重建所必要的;以"举国体制"为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义飞  李仕明  李爽  翁治林  
本文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德阳市磷化工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来探讨地震带来产业发展模式契机和灾后产业重建的"破窗"机制的内容。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和二手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揭示出地震灾后重建中寻求产业发展模式突破的契机与"破窗"机制的内在理论联系,给出了灾后产业重建"破窗"机制与原有产业发展模式制度沉淀、地震带来的灾后产业重建契机、社会资源与网络支撑环境、灾后产业重建价值主体关系构建几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和理论联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燕  
村镇空间布局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它可以实现灾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基本思路是村镇合并与易地重建相结合,集约居住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空间均衡发展,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要道实施"点线布局"。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移民自发地融入新的环境;二是重视重建过程中利益补偿的问题;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适当保持农村血缘、亲缘、地缘格局;五是找寻农民参与平台,创新村镇重建规划的编制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地震发生后,我们就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抗震救灾不是我们的长项,但灾后重建我们肯定会有所作为。如果说抗震救灾更多地是带着感情色彩,那么灾后规划则更强调理性和科学。"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朱留华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规划,它既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问题,又要考虑灾区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是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依据,更要让灾后的重建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要让灾区群众看到美好的未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振之  叶红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运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廖敏  王克怀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来自各方面的大量救灾款物不断涌入四川。四川省各级审计机关在时间紧迫、救灾款物数额巨大、投放集中的应急状态下,按照审计署、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紧急行动,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取得了政府满意、社会赞赏的良好效果,向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交了一本明白账、放心账。去年7月,四川省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确立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并强调要严格救灾款物的分配、发放和监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廉洁重建,促进又好又快地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当前,四川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幸宇  
巨灾后农房重建是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居住问题、维护灾区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的资金筹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涉及面广、需求量大、时间紧迫和政策性强等特点,其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健全的实施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资金筹集在创新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加以总结和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倩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生态农业是由其特殊的区位环境、客观形势、具体区情与发展条件决定的。本文基于对汶川县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农业资源基础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提出灾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文章利用2008年8月、2009年2月两个时点在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收集的近2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研究受灾群众的地震影响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地震对受灾群众的各种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受灾县市及不同"安置点或居住地"的受灾群众地震影响随时间推移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债务"受灾群众之间的地震影响差异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民族"的受灾家庭之间地震影响差异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铁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对口支援行为模式的演变进行了跟踪,并对这种行为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的角度予以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