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8)
- 2023(5922)
- 2022(5113)
- 2021(4849)
- 2020(3950)
- 2019(9069)
- 2018(8748)
- 2017(16989)
- 2016(9462)
- 2015(10393)
- 2014(10227)
- 2013(10096)
- 2012(9823)
- 2011(8963)
- 2010(9455)
- 2009(8623)
- 2008(8563)
- 2007(7711)
- 2006(7259)
- 2005(6602)
- 学科
- 济(32322)
- 经济(32275)
- 管理(25755)
- 业(25629)
- 企(19177)
- 企业(19177)
- 农(13290)
- 方法(11099)
- 财(10742)
- 中国(10522)
- 数学(9593)
- 数学方法(9394)
- 农业(8797)
- 贸(8691)
- 贸易(8688)
- 策(8677)
- 制(8559)
- 易(8518)
- 学(8502)
- 地方(7538)
- 业经(7337)
- 及其(7188)
- 银(6789)
- 银行(6762)
- 行(6526)
- 融(6156)
- 金融(6156)
- 税(6008)
- 政策(5902)
- 税收(5751)
- 机构
- 学院(130781)
- 大学(129827)
- 济(53199)
- 研究(52622)
- 经济(51932)
- 管理(46056)
- 中国(40672)
- 理学(38372)
- 理学院(37875)
- 管理学(37092)
- 管理学院(36843)
- 科学(32578)
- 所(28467)
- 京(28375)
- 农(28278)
- 财(27111)
- 研究所(25494)
- 中心(23807)
- 农业(22320)
- 江(22086)
- 业大(20606)
- 财经(19740)
- 院(19458)
- 省(18600)
- 北京(18443)
- 经(17963)
- 范(17719)
- 师范(17464)
- 州(17236)
- 科学院(15693)
- 基金
- 项目(83251)
- 科学(64116)
- 研究(60232)
- 基金(58818)
- 家(53168)
- 国家(52678)
- 科学基金(42935)
- 社会(35967)
- 社会科(33920)
- 社会科学(33911)
- 省(32564)
- 基金项目(29337)
- 自然(28690)
- 划(28578)
- 自然科(27949)
- 自然科学(27936)
- 自然科学基金(27466)
- 教育(27401)
- 资助(25644)
- 编号(24449)
- 成果(21735)
- 重点(19505)
- 发(19002)
- 课题(18484)
- 部(18343)
- 创(16756)
- 性(16248)
- 计划(16095)
- 科研(15967)
- 创新(15687)
共检索到217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开斌
汶川震后主要工作已由应急抢险转入恢复重建阶段,政策执行成为下一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研究认为,巨灾导致政策执行面临快速性与复杂性、统一性与差异性、公平性与效率性、成本性与效益性、民主性与科学性、单一性与综合性以及决策性与执行性等主要困境。为此,恢复重建政策实施必须遵循"整体推进,全面覆盖;相对独立,平战结合;软硬并重,全面提升;减法推进,动态调整;立足基层,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综合性政策平台,快速便捷、上下通达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政策评估机制,以及恢复重建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保障系统,实施依托当地、能力建设优先的策略导向,构建主动型、开放式、动态性、减法式的政策实施机制。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政策执行 恢复重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舒建平 张林玲 何芝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绵竹市旅游业进行了积极恢复重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应着力从平复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亮点、深化旅游体验、恢复旅游市场人气、完善旅游救援等方面做好工作,实现绵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震灾 旅游业 绵竹市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需求评估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建立长效的社会援助机制。"可持续"是支援灾区的最高境界。构建可持续社会援助体系的对策措施,包括政府下放慈善权,让慈善回归民间;加快制度供给,从根本上改变NGO的政治生态;强化志愿者激励和专业技能培训;构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网络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联系等。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社会援助 路径障碍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张鸣鸣
汶川地震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如气候、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阻碍重建进程,个别措施不利于民众长远利益,金融贷款方面有潜在的风险,部分援建项目不适合当地的现实需求,而建设成本大幅攀升则是制约重建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在当前或今后给重建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从保障、激励、监督、利益协调、工作推进等多方面深层次探索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机制建设,在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升重建效率。
关键词:
城乡住房 重建 机制建设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谭志武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国家重大政策开始执行或者执行过程中的某个时点提前介入,实施动态审计监督,以及早揭示和反映妨碍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及时整改,促进完善政策,推进政策执行,提升政策执行效果。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主要目标不是查错纠弊,而是促进政策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因此,其首要任务是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执行效果,同时还要检查落实政策的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有时还要跟踪检查项目建设管理、资源管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情况。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广泛使用抽样审计方法,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中也创造性实施了"三个结合"、"四个边"和"六种渠道"综合利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玖平 吴敏 马艳岚
对汶川八级地震灾区城镇和农村新建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居住条件、管理体制、社会生活、心理状态、就业形势等现状,针对灾后新建社区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包括增强社区基础保障、建立社区组织机构、加强社区模式管理、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汶川八级地震 灾后新建社区 社区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
灾害重建 土地整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5·12四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城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作者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次生地质灾害严重,但是可以治理,治理之后,从地质灾害影响角度而言,汶川县城完全可以在原址重建。重建规划定位为地震地质公园和旅游山水城市。汶川县城的重建应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应尽早启动应急防治工程,防止城市继续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
关键词:
汶川县城 地震灾后重建 可能性 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宋绍锋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小城镇造成了重创。因此,重建与改造地震灾区小城镇无疑是灾区重建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规划之中,合理重构灾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正确处理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中的若干关系,努力重建与改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灾区 小城镇重建与改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世庆
文章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笔者认为,汶川大地震涉及范围有很大差异性:一类是四川最发达的成德绵平原地区,也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地区;另一类是我国水能、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有"富饶的贫困"之称的经济发展最落后和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富饶的贫困",如何走出"富饶的贫困",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直希望解决,但至今仍存在许多棘手问题的挑战。第二类地区还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灾后重建应走什么道路?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对这类地处江河上游、高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