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0)
2023(7142)
2022(5795)
2021(5344)
2020(4519)
2019(9847)
2018(9581)
2017(18466)
2016(10071)
2015(11002)
2014(10887)
2013(11004)
2012(9994)
2011(8714)
2010(9255)
2009(8807)
2008(9177)
2007(8028)
2006(7387)
2005(6836)
作者
(28723)
(24190)
(23893)
(22308)
(15513)
(11522)
(10695)
(9223)
(8985)
(8692)
(8212)
(8115)
(8006)
(7824)
(7359)
(7116)
(7109)
(7012)
(6995)
(6949)
(6032)
(5806)
(5775)
(5581)
(5522)
(5394)
(5353)
(5250)
(4864)
(4691)
学科
(65566)
(61736)
企业(61736)
(48079)
经济(48019)
管理(46578)
业经(23376)
方法(20122)
(19559)
(18984)
(16064)
财务(16052)
财务管理(16047)
农业(15439)
企业财务(15174)
技术(13794)
数学(11733)
数学方法(11638)
(11437)
理论(11199)
(10933)
(10628)
(10368)
企业经济(10332)
经营(9701)
技术管理(9467)
中国(9256)
经济理论(8903)
(8751)
体制(7887)
机构
学院(153221)
大学(145002)
管理(64420)
(63611)
经济(62452)
理学(54756)
理学院(54201)
管理学(53635)
管理学院(53314)
研究(45533)
中国(37327)
(31130)
(30388)
科学(26556)
(25778)
(24969)
财经(24433)
(22481)
(22100)
业大(20359)
中心(20317)
农业(20034)
研究所(19762)
(19540)
北京(19164)
商学(19142)
商学院(18967)
(18509)
师范(18373)
经济学(17893)
基金
项目(93859)
科学(75876)
研究(70659)
基金(68884)
(58326)
国家(57693)
科学基金(51859)
社会(46982)
社会科(44573)
社会科学(44559)
(38982)
基金项目(37137)
自然(33157)
自然科(32359)
自然科学(32351)
自然科学基金(31851)
教育(30632)
(30520)
资助(27826)
(27572)
编号(27558)
(22727)
(21333)
成果(20617)
重点(20195)
创新(20138)
(20051)
国家社会(18999)
(18951)
课题(18782)
期刊
(80800)
经济(80800)
研究(44390)
管理(28926)
中国(28448)
(28094)
(25749)
科学(20369)
农业(17921)
学报(17489)
业经(16434)
技术(14208)
大学(14048)
学学(13542)
(12559)
金融(12559)
财经(12452)
(12212)
经济研究(11174)
教育(11051)
(10869)
问题(10277)
(10043)
技术经济(9792)
财会(9407)
现代(9111)
商业(8506)
世界(8111)
经济管理(7705)
会计(7567)
共检索到234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振之  叶红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运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舒建平  张林玲  何芝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绵竹市旅游业进行了积极恢复重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应着力从平复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亮点、深化旅游体验、恢复旅游市场人气、完善旅游救援等方面做好工作,实现绵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灾后重建规划组  李双成  赵志强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成都市域文化旅游资源及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尤以位于龙门山地震带附近的四市一县灾损最甚。受灾损失的重点文化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刻不容缓。论文首先对成都文化旅游设施的损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成都市文化旅游设施灾后重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重建战略进行思考,提出恢复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尽快有序恢复成都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廖敏  王克怀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来自各方面的大量救灾款物不断涌入四川。四川省各级审计机关在时间紧迫、救灾款物数额巨大、投放集中的应急状态下,按照审计署、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紧急行动,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取得了政府满意、社会赞赏的良好效果,向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交了一本明白账、放心账。去年7月,四川省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确立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并强调要严格救灾款物的分配、发放和监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廉洁重建,促进又好又快地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当前,四川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地震发生后,我们就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抗震救灾不是我们的长项,但灾后重建我们肯定会有所作为。如果说抗震救灾更多地是带着感情色彩,那么灾后规划则更强调理性和科学。"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朱留华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规划,它既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问题,又要考虑灾区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是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依据,更要让灾后的重建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要让灾区群众看到美好的未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敏  张捷  罗浩  董雪旺  上官筱燕  蔡永寿  
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区经济社会恢复重建的重要"突破口",尤其在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而理解灾区游客旅游动机有利于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管理战略的制定。该研究以遭受"5.12"汶川地震影响的九寨沟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灾害事件引发的旅游动机",对灾区国内游客的多种旅游动机交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证实了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管理中:①恢复重建的关键内容是"核心旅游吸引物与安全";②恢复重建的重点区域是灾区内已有高知名度的旅游地或在灾害事件中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地区;③对目的地优质旅游接待服务意象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伟元  
研究目的:分析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特点、基本做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论: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有以人为本、应急性、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做法上突出前期调查分析和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建用地安排和布局意见、落实有关用地政策,规划要科学理性等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卢华翔  黄继军  殷会良  贺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据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公布,截至5月21日12时地震已直接造成41353人遇难、274683人受伤、累积失踪32666人、(截至20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被困人员396811人、公路受损里程28829公里、桥梁损毁3053座共计135162延米、9个县市形成33处堰塞湖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特大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第2版)。而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中央企业初步估算就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央企损失估算300多亿元受灾企业已开始重建工作。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果  王沛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诞生于灾后重建这一特殊背景之下,与常规规划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汶川县12个乡镇的灾后重建规划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分析中的KJ法,逐步解析KJ法应用步骤,得到灾后重建规划的整体结构图。通过将其与常规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灾后重建规划在规划内容和应对上位规划方式两方面的特征,并对未来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借鉴性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刘燕  卢天玲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