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0)
- 2023(8962)
- 2022(7640)
- 2021(7284)
- 2020(6142)
- 2019(14562)
- 2018(14070)
- 2017(27568)
- 2016(15027)
- 2015(16859)
- 2014(16941)
- 2013(17104)
- 2012(16122)
- 2011(14712)
- 2010(14891)
- 2009(14046)
- 2008(14381)
- 2007(13275)
- 2006(11751)
- 2005(10408)
- 学科
- 济(69668)
- 经济(69605)
- 农(51815)
- 业(49501)
- 管理(35160)
- 农业(34939)
- 方法(27843)
- 企(26314)
- 企业(26314)
- 数学(25195)
- 数学方法(24998)
- 业经(19562)
- 地方(17159)
- 中国(16763)
- 财(15984)
- 制(13630)
- 学(12814)
- 农业经济(12491)
- 贸(12446)
- 贸易(12442)
- 易(12107)
- 发(11775)
- 收入(10672)
- 银(10166)
- 银行(10145)
- 行(9672)
- 发展(9669)
- 村(9667)
- 融(9658)
- 金融(9656)
- 机构
- 学院(223285)
- 大学(218250)
- 济(94425)
- 经济(92496)
- 管理(84609)
- 研究(76331)
- 理学(72944)
- 理学院(72157)
- 管理学(70954)
- 管理学院(70548)
- 农(61362)
- 中国(59814)
- 科学(47724)
- 农业(46946)
- 京(44974)
- 业大(40993)
- 财(40708)
- 所(39817)
- 中心(37054)
- 研究所(36127)
- 江(34274)
- 财经(32133)
- 范(29427)
- 师范(29181)
- 经(29140)
- 农业大学(28884)
- 经济学(28374)
- 北京(27879)
- 州(27277)
- 经济管理(26324)
- 基金
- 项目(146977)
- 科学(114277)
- 研究(108906)
- 基金(105195)
- 家(91756)
- 国家(90860)
- 科学基金(76397)
- 社会(69085)
- 社会科(64857)
- 社会科学(64835)
- 省(59144)
- 基金项目(56585)
- 划(48381)
- 自然(47673)
- 教育(47636)
- 编号(46578)
- 自然科(46403)
- 自然科学(46389)
- 自然科学基金(45541)
- 资助(41692)
- 成果(37525)
- 农(34743)
- 发(33653)
- 重点(32792)
- 部(32438)
- 课题(30617)
- 创(29963)
- 国家社会(28465)
- 科研(28025)
- 创新(27995)
- 期刊
- 济(110797)
- 经济(110797)
- 农(66420)
- 研究(60992)
- 农业(44874)
- 中国(43679)
- 学报(37614)
- 科学(34905)
- 财(30406)
- 大学(28660)
- 学学(27508)
- 业经(25089)
- 融(24247)
- 金融(24247)
- 管理(23146)
- 业(21171)
- 教育(18080)
- 技术(17346)
- 问题(16588)
- 财经(15438)
- 农村(15198)
- 村(15198)
- 农业经济(15148)
- 经济研究(14884)
- 版(14538)
- 经(13207)
- 世界(12497)
- 资源(12212)
- 经济问题(12005)
- 技术经济(11424)
共检索到330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志海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对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灾区贫困村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3639、0.3071、0.1302、0.4431、0.5815,农户五种生计资本极不平衡,生计策略受到影响和制约,地震后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十分突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志敏 陆汉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关键词:
地震灾区 贫困村农户 生计资本 脆弱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惊柱
基于课题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户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在赈灾政策支持下的家庭资源配置行为,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和LINGO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赈灾政策支持下,农户资源配置行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灾害发生初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小,作用期短,农户资源的非农产业配置效率高于农业产业配置效率,在农业生产中,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过剩,资金资源不足;在恢复发展期,赈灾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大,作用期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邓大胜 李睿婕
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灾害社会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大规模抽样社会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三个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援助和支持;与此同时,灾区群众体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中的各项社会公益行动;灾区群众的整体信任程度较高,与灾前相比,社会信任水平呈明显上升之势。灾区人民的互助、参与、团结与信任,构成了他们重建家园时最可依赖的"社会资本"。在制订灾后重建政策时,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我国巩固减贫成果,确保摆脱贫困人群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的一系列自然灾害,不仅给灾区带来人员及财产损失,而且对灾区的贫困程度产生了深刻影响——贫困面扩大、贫困程度加深、扶贫成本加大。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扶贫开发效果的持续提高,需要把灾害管理与长期扶贫战略有机整合。以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的实践及其理论总结为基础,阐述了灾害管理与长期扶贫战略整合的必然性,提出了灾害管理与长期扶贫战略整合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
灾害管理 长期扶贫战略 整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 张磊 蒋远胜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晓芹 姜太碧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文化水平低、性别比例失调、区域内转移等诸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现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灾区农村 重建 研究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峰 蒋远胜
理解农户融资偏好是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前2008年和震后2010年两次调研共722户灾区农户样本数据,发现地震影响和政府行政干预改变了农户灾后初期的融资偏好、农房重建贷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等。政府可设置租金来缓解灾后金融抑制程度,但长期需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取代其熟人圈层保障功能,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乡土熟人圈层,并持续改变农户融资偏好而获得发展。
关键词:
5. 12地震 农户 融资偏好 变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钟贤 刘邵权 苏春江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交通 通达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义 徐宏
文章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调查所获数据,介绍震区致残者的基本情况,对其生存状态和需求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地震致残者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其住房状况较差,婚姻问题多样,就业率和就业层次较低,社会保障力度相对薄弱,其中农村地震致残者的问题尤为突出。整体而言,由于特惠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其核心需求满足低,长远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程度错位。另外,心理康复工作不完善使其全面康复得不到保障。针对地震致残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宋绍锋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小城镇造成了重创。因此,重建与改造地震灾区小城镇无疑是灾区重建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规划之中,合理重构灾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正确处理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中的若干关系,努力重建与改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灾区 小城镇重建与改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