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6)
- 2023(10318)
- 2022(8796)
- 2021(8138)
- 2020(7009)
- 2019(16282)
- 2018(15958)
- 2017(31465)
- 2016(17335)
- 2015(19818)
- 2014(19844)
- 2013(20009)
- 2012(19011)
- 2011(17210)
- 2010(17275)
- 2009(16347)
- 2008(16552)
- 2007(15146)
- 2006(13223)
- 2005(11790)
- 学科
- 济(82847)
- 经济(82777)
- 业(55088)
- 农(50483)
- 管理(43174)
- 方法(37305)
- 数学(34104)
- 数学方法(33887)
- 农业(33457)
- 企(32857)
- 企业(32857)
- 业经(21108)
- 财(20099)
- 中国(19985)
- 地方(19075)
- 贸(15542)
- 贸易(15538)
- 制(15135)
- 易(15085)
- 学(14439)
- 农业经济(12488)
- 发(12460)
- 务(11968)
- 财务(11953)
- 财务管理(11919)
- 企业财务(11410)
- 银(11036)
- 银行(11006)
- 融(10710)
- 金融(10706)
- 机构
- 学院(258267)
- 大学(254201)
- 济(110294)
- 经济(108119)
- 管理(98671)
- 研究(87003)
- 理学(85681)
- 理学院(84759)
- 管理学(83438)
- 管理学院(82961)
- 中国(67021)
- 农(65086)
- 科学(53512)
- 京(52046)
- 农业(50040)
- 财(48150)
- 业大(45224)
- 所(45150)
- 中心(41954)
- 研究所(40865)
- 江(39349)
- 财经(38668)
- 经(35279)
- 经济学(33908)
- 范(33091)
- 师范(32781)
- 北京(32332)
- 经济学院(31069)
- 州(31018)
- 农业大学(30856)
- 基金
- 项目(172107)
- 科学(134744)
- 研究(125789)
- 基金(124761)
- 家(108706)
- 国家(107719)
- 科学基金(91388)
- 社会(80646)
- 社会科(76106)
- 社会科学(76082)
- 省(68338)
- 基金项目(66781)
- 自然(58073)
- 自然科(56623)
- 自然科学(56607)
- 划(56565)
- 教育(56535)
- 自然科学基金(55607)
- 编号(52065)
- 资助(50810)
- 成果(41669)
- 部(39035)
- 发(38559)
- 重点(38478)
- 农(36320)
- 创(35121)
- 课题(35051)
- 国家社会(33372)
- 科研(33215)
- 创新(32912)
- 期刊
- 济(124477)
- 经济(124477)
- 研究(70339)
- 农(68710)
- 中国(50275)
- 农业(46622)
- 学报(43224)
- 科学(39545)
- 财(36342)
- 大学(32984)
- 学学(31670)
- 管理(28786)
- 业经(26743)
- 融(26736)
- 金融(26736)
- 业(22245)
- 教育(20778)
- 技术(20057)
- 财经(19288)
- 问题(18506)
- 经济研究(17532)
- 经(16462)
- 版(15533)
- 农业经济(15077)
- 农村(15056)
- 村(15056)
- 世界(13981)
- 资源(13324)
- 技术经济(13065)
- 经济问题(12877)
共检索到37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晓芹 姜太碧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文化水平低、性别比例失调、区域内转移等诸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现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SWOT 息烽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结构 人力资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跃平 甘雨 徐传武
文章对五个民族自治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规模庞大且转移程度低,进而利用面板模型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影响巨大,提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面板模型 边际绩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新
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转移效率不高;转移方式多样化,就业格局以及转移劳动力群体特征发生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同时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种基本路径: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并对各种转移路径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芙蓉 周小洪 谭静
以四川省地震重灾区4个市(县)、18个村的231户农民的调研数据为依据,本文采用log istic模型分析灾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拥有技能、土地主要耕种者类型、处理土地方式等个人和家庭特征变量都是影响灾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决策的重要变量。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预测
[作者]
曹揆昕 邓寿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尤其是今后困扰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农业剩余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个矛盾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徽省九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基础。因此,对未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和转移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于我们能够正确制定经济、社会、人口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要。 1 当前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估算农业劳动力规模与耕地的比例关系,是衡量劳动力不足、相适应或过剩的尺度。据调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隋任花 骆玉岐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就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所在。为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必须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使他们既有一技之长,又能达到一专多能,在学习和能力上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达到彻底脱贫致富,促进农村和城镇经济的双重繁荣。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分析 职业技能培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