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8)
2023(18457)
2022(15416)
2021(14358)
2020(11933)
2019(27355)
2018(27294)
2017(52742)
2016(28525)
2015(32176)
2014(32226)
2013(31965)
2012(29400)
2011(26700)
2010(27110)
2009(25191)
2008(24939)
2007(22289)
2006(20084)
2005(18009)
作者
(83884)
(69867)
(69282)
(65757)
(44377)
(33453)
(31416)
(27409)
(26517)
(25024)
(23632)
(23623)
(22376)
(22293)
(21431)
(21238)
(20550)
(20481)
(20030)
(19934)
(17417)
(17376)
(17007)
(16194)
(15607)
(15597)
(15595)
(15531)
(14099)
(13805)
学科
(125658)
经济(125518)
(104952)
管理(89268)
(85554)
企业(85554)
方法(53002)
(49889)
数学(43129)
数学方法(42437)
业经(36157)
中国(34057)
农业(33477)
(32358)
地方(28906)
(23815)
(23375)
技术(22513)
(22367)
财务(22283)
财务管理(22251)
理论(22004)
(21718)
贸易(21699)
(21287)
企业财务(21047)
(21029)
(19203)
(18515)
环境(18370)
机构
学院(413913)
大学(408306)
(168048)
管理(167040)
经济(164506)
理学(143573)
理学院(142055)
管理学(139543)
管理学院(138795)
研究(137385)
中国(106076)
(87906)
科学(84665)
(78151)
(75522)
(69284)
业大(64624)
(63251)
中心(63031)
研究所(62588)
农业(59850)
财经(59732)
北京(55720)
(54197)
(53701)
师范(53238)
(51109)
(49581)
经济学(48561)
经济管理(44940)
基金
项目(275189)
科学(217021)
研究(203116)
基金(198430)
(172193)
国家(170620)
科学基金(147572)
社会(128063)
社会科(121108)
社会科学(121074)
(109561)
基金项目(104971)
自然(95666)
自然科(93437)
自然科学(93415)
教育(92178)
自然科学基金(91719)
(90527)
编号(84432)
资助(81862)
成果(67314)
(61929)
重点(61057)
(59904)
(58426)
课题(57513)
创新(53992)
国家社会(52000)
科研(51898)
教育部(51098)
期刊
(196185)
经济(196185)
研究(121025)
中国(83972)
(76661)
管理(64280)
学报(62462)
科学(60186)
(58097)
农业(51986)
大学(48269)
教育(45743)
学学(45717)
(39056)
金融(39056)
技术(38798)
业经(37445)
经济研究(28892)
财经(28672)
(27388)
问题(25855)
(24555)
技术经济(22422)
科技(20159)
(20005)
图书(19756)
现代(19739)
商业(19266)
理论(18779)
统计(18763)
共检索到624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双群  
2008年汶川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对区域自然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也对惨遭不幸的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理构成极大的创伤,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社会生态都急需恢复。基于生态修复的汶川地震灾区休闲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受灾地区生态环境水平,同时还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比较自然生态修复工程科普型休闲农业与普通休闲农业的利润率,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科普型、感恩型、祈福型和重建生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得出汶川地震灾区休闲农业发展应当紧扣地震重建的主题,在发展其他地方休闲农业共通的项目基础上,展现独特的汶川地震主题休闲、旅游项目的结论,并提出建立汶川地震研究部门和打造灾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倩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生态农业是由其特殊的区位环境、客观形势、具体区情与发展条件决定的。本文基于对汶川县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农业资源基础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提出灾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李姣  
以"四川省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找到影响社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确立低碳模式为灾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模式。通过对低碳社会的特征分析,结合社会学理论,认为:低碳社会的发展是低碳价值理念、低碳准则、低碳行为互相作用的过程。低碳社会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基于综合集成与统筹优选的方法,从价值理念、低碳行为、规范体系三个方面对低碳社会的各项要素进行集成;低碳社会的推行模式分为低碳农村模式和低碳城市模式。低碳农村可以与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和生态补偿政策;低碳城市相对于一般社会发展模式和农村发展模式,更集中体现在建筑、交通、文化、消费行为等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漪  
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为新农村社区重建带来了新机遇,针对农房重建资金普遍短缺,产业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的现实,可将重灾区新农村社区重建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城郊型、集镇型和村落型。各地应采用适合于本地实际情况的模式加快新农村社区重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志敏  陆汉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玉成  徐砥中  勾永阶  任佩瑜  
国内外对灾后农房加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阐述了灾后农房加固项目管理与其它项目管理的不同特性,分析了灾后农房加固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户主体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即"GMAC"模式,以及实施"GMAC"模式的配套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宋绍锋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小城镇造成了重创。因此,重建与改造地震灾区小城镇无疑是灾区重建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规划之中,合理重构灾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正确处理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中的若干关系,努力重建与改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邓大胜  李睿婕  
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灾害社会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大规模抽样社会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三个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援助和支持;与此同时,灾区群众体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中的各项社会公益行动;灾区群众的整体信任程度较高,与灾前相比,社会信任水平呈明显上升之势。灾区人民的互助、参与、团结与信任,构成了他们重建家园时最可依赖的"社会资本"。在制订灾后重建政策时,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社会网络是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形成的关系网状结构,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在灾害治理中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灾后恢复中最可靠的资源之一。基于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开展的一项灾后快速需求调查的数据分析,本文全面描述了社会网络在灾后搜救幸存者、保证信息传播、提供社会支持和保持灾区群众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理论意涵和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纪志耿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引发了我们对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统计数据表明,受灾地区一般为人口小县、财政弱县,在经济脆弱和财力匮乏的巨大压力下,当地政府通常采取"一轻一重"的发展模式:"重"水电和资源开发,"轻"教育和道路等公共品供给。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震区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公路和校舍强烈损毁、产业链条单一性和危险性逐渐暴露,这些都成为加剧地震灾害程度和影响救援速度的人为因素。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灾后震区的发展模式应适时向"抑重扬轻、协调均衡"转型,抑制水电产业的狂热和无序开发,弘扬道路、教育等公共物品的优先和充足供给,坚持有序开发和生态保护,重视区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志海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指导,对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灾区贫困村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3639、0.3071、0.1302、0.4431、0.5815,农户五种生计资本极不平衡,生计策略受到影响和制约,地震后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十分突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晓芹  姜太碧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文化水平低、性别比例失调、区域内转移等诸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