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4)
- 2023(4016)
- 2022(3189)
- 2021(2837)
- 2020(2077)
- 2019(4796)
- 2018(4545)
- 2017(8519)
- 2016(4730)
- 2015(4969)
- 2014(4979)
- 2013(4945)
- 2012(4876)
- 2011(4367)
- 2010(4592)
- 2009(4213)
- 2008(4209)
- 2007(3372)
- 2006(3116)
- 2005(2789)
- 学科
- 济(19279)
- 经济(19251)
- 管理(12379)
- 中国(9048)
- 业(8639)
- 环境(8104)
- 地方(6877)
- 城市(5977)
- 农(5838)
- 学(5478)
- 企(5135)
- 企业(5135)
- 土地(4843)
- 方法(4675)
- 资源(4609)
- 发(4441)
- 划(4393)
- 农业(4323)
- 城市经济(4264)
- 数学(3931)
- 数学方法(3892)
- 规划(3711)
- 环境规划(3609)
- 业经(3605)
- 融(3518)
- 金融(3518)
- 财(3362)
- 银(3351)
- 银行(3346)
- 行(3218)
- 机构
- 大学(67387)
- 学院(67323)
- 研究(27262)
- 济(26410)
- 经济(25592)
- 管理(24523)
- 理学(20591)
- 理学院(20226)
- 中国(20087)
- 管理学(19872)
- 管理学院(19739)
- 科学(17948)
- 京(15348)
- 所(13816)
- 农(13714)
- 研究所(12569)
- 中心(12223)
- 财(11548)
- 业大(11492)
- 农业(10803)
- 范(10710)
- 师范(10661)
- 院(10565)
- 江(10022)
- 北京(9692)
- 财经(9037)
- 师范大学(8978)
- 科学院(8637)
- 省(8613)
- 经济学(8372)
- 基金
- 项目(48418)
- 科学(38225)
- 基金(35381)
- 研究(33632)
- 家(32023)
- 国家(31790)
- 科学基金(26920)
- 社会(22341)
- 社会科(21176)
- 社会科学(21168)
- 基金项目(19465)
- 省(18512)
- 自然(17694)
- 自然科(17212)
- 自然科学(17208)
- 自然科学基金(16857)
- 划(16180)
- 教育(13692)
- 资助(12954)
- 编号(12425)
- 发(11544)
- 重点(11190)
- 部(9925)
- 国家社会(9656)
- 创(9551)
- 成果(9499)
- 计划(9303)
- 发展(9197)
- 创新(9112)
- 展(9062)
共检索到102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娜 邓云兰 夏宜平
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成都市市民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从公园绿地的分布、建筑安全和植物种植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在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功能,并根据调查总结出目前公园绿地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建立防灾公园的希望以及今后公园绿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城市公园绿地 防灾减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 岳静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维护公众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文章在借鉴汶川抗震救灾和日本防震减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地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突出科普重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曦 孙晓春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和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还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分析成都、都江堰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城市绿地的使用情况,结合对北京市部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实地调查,总结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认识不足;②适合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③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防灾配套设施及功能有待完善。最后从建立城市绿地防灾规划体系、明确城市绿地防灾建设工作重点和优化城市绿地防灾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探...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防灾 规划建设 管理 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辜智慧 葛怡 刘宝印 徐伟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部署。本文从灾害监测预警与隐患排查、基础设施和住房抗震设防水平、灾害避难所建设与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搭建了一个震后区域安全建设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汶川震后安全建设的案例经验,并借此对玉树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区域灾害风险管理和安全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慧 邱建
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使得众多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深受重创。汶川地震灾后依据各类条例规范,开展科学重建规划,系统指导名城建设,名城得到相应保护。通过总结汶川震后同步开展名城保护、及时评估名城价值、运用防灾减灾理念的经验和不足,从总体要求、保护规划、重建模式等方面对芦山地震灾区的名城保护提出建议。最后对完善我国名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亮 胡希军 陈存友 毛克俭 叶霖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完善的防灾公园对城市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小城市、沿海地震频发地区城市公园的现状,进行了的防灾减灾功能改造研究。以福建省东山岛虎山公园为例,在调查分析其自然环境(地质条件,高程和坡度)的基础上,对其人工环境作了分析,对其安全条件作了评估。采用GIS地理分析技术,从场所、通道、设施、植物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防灾减灾功能改造规划。将公园分为文史景观区(28 216 m~2)、观赏景观区(17 292 m~2)、保卫战景观区(33 836 m~2)、防灾科普景观区(11 867 m~2)、生态防护区(96 036 m~2)和农家乐休闲(21 83...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晓伟
研究了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发展困境,指出只有建立在"公权力"基础之上的"公信力"价值取向才是我国城市规划在行政领域内行使其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并以NGOs成功参与汶川抗震救灾事件为研究案例,通过对事件过程中NGOs在参与程度、信息公开、互助合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公信力"行动准则和目标机制的实证分析,在结合相关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规划"公信力"价值取向建设的问责机制模型,包括透明度、参与、评估、投诉与回应机制四个维度,从而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对政府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城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提供制度化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需求评估 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彭娟
5·12大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具有震级高、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救灾难度高等特点。当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在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强令全世界震惊。地震和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效地控制灾情之后,灾区正逐步进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新阶段。土地整理作为灾后重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得到相当的重视。灾区农村土地整理和城镇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灾后土地整理为契机,化困难为希望,变挑战为机遇,促进灾区在新的平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
灾害重建 土地整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晓燕 吴殿廷 赵西君 张佳蕾
复杂和艰巨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灾区面临的难题,社会各方都应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在总结国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灾后重建的原则、战略、评估体系和重建规划。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胡鞍钢
本文通过2008年8月、2009年2月、2010年1月三个时点对五个汶川地震受灾县(市)近3000个样本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受灾居民的各类需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住房修建、就业生产需求均与"地震对收入来源影响"、"除房屋外财产损失情况"显著正相关;但基本生活、住房修建需求与"震前家庭经济状况"负相关;公共服务、伤残救助需求与"因灾人身受伤情况"显著正相关。心理疏导需求与"地震心理影响"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需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蒲实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成为当前乃至较长一个时期内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涉及范围广、目标多重、利益关系复杂、耗费时间长,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其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就农民安置与农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