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1)
- 2023(8142)
- 2022(6801)
- 2021(6221)
- 2020(5307)
- 2019(12090)
- 2018(11474)
- 2017(21381)
- 2016(12082)
- 2015(13074)
- 2014(12734)
- 2013(12328)
- 2012(11380)
- 2011(10227)
- 2010(10129)
- 2009(9379)
- 2008(9044)
- 2007(7549)
- 2006(6577)
- 2005(5555)
- 学科
- 济(51773)
- 经济(51732)
- 管理(30840)
- 业(30292)
- 方法(25664)
- 数学(23816)
- 数学方法(23438)
- 企(23085)
- 企业(23085)
- 地方(15236)
- 农(14246)
- 学(13018)
- 中国(10974)
- 财(10763)
- 农业(10198)
- 业经(10024)
- 贸(9721)
- 贸易(9713)
- 易(9389)
- 环境(8663)
- 地方经济(7613)
- 技术(7446)
- 制(6891)
- 划(6470)
- 务(6300)
- 财务(6284)
- 财务管理(6277)
- 融(6063)
- 金融(6061)
- 企业财务(5987)
- 机构
- 学院(168252)
- 大学(167559)
- 济(65384)
- 经济(64293)
- 管理(64173)
- 研究(60903)
- 理学(57141)
- 理学院(56406)
- 管理学(54876)
- 管理学院(54598)
- 科学(43988)
- 中国(43175)
- 农(41817)
- 京(35814)
- 业大(35498)
- 农业(32901)
- 所(32771)
- 研究所(30820)
- 江(29959)
- 中心(27422)
- 财(25959)
- 省(23690)
- 院(22844)
- 农业大学(22309)
- 财经(21467)
- 北京(21178)
- 范(20968)
- 师范(20569)
- 科学院(19664)
- 经(19619)
- 基金
- 项目(129820)
- 科学(100959)
- 基金(95068)
- 家(88352)
- 国家(87712)
- 研究(82461)
- 科学基金(73339)
- 省(52974)
- 社会(52784)
- 自然(52520)
- 自然科(51224)
- 自然科学(51206)
- 基金项目(51053)
- 自然科学基金(50241)
- 社会科(50100)
- 社会科学(50085)
- 划(44474)
- 资助(38962)
- 教育(36979)
- 重点(30462)
- 编号(29964)
- 计划(27940)
- 发(27909)
- 部(26831)
- 创(26735)
- 科研(26166)
- 科技(25809)
- 创新(25125)
- 业(22398)
- 大学(22355)
共检索到233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丽 钟哲科 史作民 杨慧敏 邵琼
【目的】通过对四川理县地震灾区不同受灾程度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调查,探索地震对土壤的影响,为受灾地区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1月选取汶川地震受灾区岷江柏人工林地进行调查与采样,在熊尔山调查点(山地褐土)选取1个对照(未受地震次生灾害明显破坏)和3个受灾林分,在蒲溪沟调查点(山地棕壤)选取1个对照和2个受灾林分。测定表层土壤(0~20 cm)的密度、总孔隙度和颗粒组成特征,分析土壤剖面3个土层(0~20,20~40和40~60 cm)土壤的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养分指标。【结果】地震造成0~20 cm层土壤密度显著提高,受灾土壤密度平均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文章利用2008年8月、2009年2月两个时点在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收集的近2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研究受灾群众的地震影响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地震对受灾群众的各种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受灾县市及不同"安置点或居住地"的受灾群众地震影响随时间推移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债务"受灾群众之间的地震影响差异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民族"的受灾家庭之间地震影响差异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地震影响 纵向实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 张磊 蒋远胜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峰 蒋远胜
理解农户融资偏好是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前2008年和震后2010年两次调研共722户灾区农户样本数据,发现地震影响和政府行政干预改变了农户灾后初期的融资偏好、农房重建贷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等。政府可设置租金来缓解灾后金融抑制程度,但长期需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取代其熟人圈层保障功能,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乡土熟人圈层,并持续改变农户融资偏好而获得发展。
关键词:
5. 12地震 农户 融资偏好 变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倩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生态农业是由其特殊的区位环境、客观形势、具体区情与发展条件决定的。本文基于对汶川县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农业资源基础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提出灾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灾后重建 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刘燕 卢天玲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昌平 王景燕 龚伟 闫思宇 舒正悦 蔡煜
【目的】了解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的培肥改土效应,以筛选出适宜的农林复合模式。【方法】对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8种农林复合模式(梨树+蕉藕(LSJO)、梨树+胡豆(LSHD)、梨树+油菜(LSYC)、梨树+红苕(LSHS)、核桃+蕉藕(HTJO)、核桃+魔芋(HTMY)、枇杷+大豆(PPDD)、枇杷+红苕(PPHS))和农地对照(CK)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模式的土壤抗蚀性、肥力和培肥改土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农林复合模式与CK相比,土壤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钟贤 刘邵权 苏春江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交通 通达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义 徐宏
文章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调查所获数据,介绍震区致残者的基本情况,对其生存状态和需求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地震致残者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其住房状况较差,婚姻问题多样,就业率和就业层次较低,社会保障力度相对薄弱,其中农村地震致残者的问题尤为突出。整体而言,由于特惠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其核心需求满足低,长远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程度错位。另外,心理康复工作不完善使其全面康复得不到保障。针对地震致残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地震发生后,我们就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抗震救灾不是我们的长项,但灾后重建我们肯定会有所作为。如果说抗震救灾更多地是带着感情色彩,那么灾后规划则更强调理性和科学。"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朱留华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规划,它既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问题,又要考虑灾区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是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依据,更要让灾后的重建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要让灾区群众看到美好的未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全润 祝坤福 杨翠红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计量经济模型等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从增加值的角度就汶川地震对四川灾区及全国2008年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灾区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地震影响具有局部性,且灾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较小,再考虑到救灾及灾后重建活动对经济的拉动,此次地震基本上不会改变全国经济的增长幅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