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6)
- 2023(4952)
- 2022(4528)
- 2021(4180)
- 2020(3856)
- 2019(9177)
- 2018(9054)
- 2017(18074)
- 2016(10204)
- 2015(11847)
- 2014(12285)
- 2013(12396)
- 2012(12010)
- 2011(10845)
- 2010(10997)
- 2009(10305)
- 2008(10466)
- 2007(9501)
- 2006(7959)
- 2005(7080)
- 学科
- 济(45684)
- 经济(45636)
- 业(26335)
- 管理(25654)
- 方法(24409)
- 数学(22218)
- 数学方法(22043)
- 企(19396)
- 企业(19396)
- 农(13663)
- 财(11734)
- 中国(10525)
- 学(10426)
- 农业(9168)
- 地方(9101)
- 贸(8764)
- 贸易(8764)
- 易(8488)
- 业经(7928)
- 制(7732)
- 和(6838)
- 务(6504)
- 财务(6490)
- 财务管理(6469)
- 银(6349)
- 银行(6317)
- 环境(6169)
- 企业财务(6070)
- 融(6059)
- 金融(6057)
- 机构
- 大学(154978)
- 学院(154101)
- 济(64080)
- 经济(62726)
- 管理(57468)
- 研究(53696)
- 理学(49600)
- 理学院(48970)
- 管理学(48047)
- 管理学院(47753)
- 中国(39965)
- 科学(35293)
- 京(33073)
- 农(31446)
- 所(29236)
- 财(28510)
- 研究所(26794)
- 业大(25831)
- 农业(25193)
- 中心(24910)
- 江(23062)
- 财经(22962)
- 北京(20886)
- 经(20767)
- 范(20282)
- 经济学(20211)
- 师范(20063)
- 院(18736)
- 经济学院(18560)
- 州(18100)
- 基金
- 项目(102023)
- 科学(78582)
- 基金(73037)
- 研究(71570)
- 家(64707)
- 国家(64194)
- 科学基金(53241)
- 社会(43753)
- 社会科(41320)
- 社会科学(41303)
- 省(40017)
- 基金项目(39016)
- 自然(35558)
- 自然科(34638)
- 自然科学(34626)
- 划(34328)
- 自然科学基金(33994)
- 教育(32928)
- 资助(30837)
- 编号(29704)
- 成果(23972)
- 重点(23595)
- 部(22887)
- 发(22214)
- 创(20301)
- 科研(20244)
- 课题(20214)
- 计划(19950)
- 创新(19113)
- 教育部(18951)
共检索到220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胡鞍钢
本文通过2008年8月、2009年2月、2010年1月三个时点对五个汶川地震受灾县(市)近3000个样本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受灾居民的各类需求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住房修建、就业生产需求均与"地震对收入来源影响"、"除房屋外财产损失情况"显著正相关;但基本生活、住房修建需求与"震前家庭经济状况"负相关;公共服务、伤残救助需求与"因灾人身受伤情况"显著正相关。心理疏导需求与"地震心理影响"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文章利用2008年8月、2009年2月两个时点在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收集的近2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研究受灾群众的地震影响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地震对受灾群众的各种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受灾县市及不同"安置点或居住地"的受灾群众地震影响随时间推移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债务"受灾群众之间的地震影响差异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民族"的受灾家庭之间地震影响差异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地震影响 纵向实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蒲实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成为当前乃至较长一个时期内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涉及范围广、目标多重、利益关系复杂、耗费时间长,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其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就农民安置与农业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汶川地震已近两周年了。受灾居民是否从地震灾害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影响受灾居民灾后恢复的决定因素如何?本文利用2010年1月在六个重灾县(市)收集的1000余户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对受灾居民灾后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成的受灾居民经济状况已恢复到灾前水平;宏观社会资本(突出表现在信任上)对灾后恢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灾程度对灾后恢复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对灾后恢复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因素如常住地、民族等也对灾后恢复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灾后恢复 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钟贤 刘邵权 苏春江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交通 通达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 张磊 蒋远胜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尽快重建家园,恢复和提升发展能力,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灾后重建工作浩繁、持久、面广,为了使灾后重建免走弯路,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的类似灾难,在承受巨大创痛的同时更需要对灾后重建规划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需求评估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义 徐宏
文章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调查所获数据,介绍震区致残者的基本情况,对其生存状态和需求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地震致残者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其住房状况较差,婚姻问题多样,就业率和就业层次较低,社会保障力度相对薄弱,其中农村地震致残者的问题尤为突出。整体而言,由于特惠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其核心需求满足低,长远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程度错位。另外,心理康复工作不完善使其全面康复得不到保障。针对地震致残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玖平 吴敏 马艳岚
对汶川八级地震灾区城镇和农村新建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居住条件、管理体制、社会生活、心理状态、就业形势等现状,针对灾后新建社区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包括增强社区基础保障、建立社区组织机构、加强社区模式管理、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汶川八级地震 灾后新建社区 社区管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经济分析机构和专家学者,纷纷表述了各自的观点。他们运用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预测手段,分析预测了此次地震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但这些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我们关于地震灾害对中国经济、产业影响的结论,并基于短期和长期对汶川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价。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经济影响 分析 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有关灾情的逐渐浮出,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从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全面探讨了此次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认为,从短期看,此次地震将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物价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将受到的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看,此次地震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汶川震灾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邓大胜 李睿婕
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灾害社会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大规模抽样社会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三个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援助和支持;与此同时,灾区群众体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中的各项社会公益行动;灾区群众的整体信任程度较高,与灾前相比,社会信任水平呈明显上升之势。灾区人民的互助、参与、团结与信任,构成了他们重建家园时最可依赖的"社会资本"。在制订灾后重建政策时,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