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8)
- 2023(4787)
- 2022(3858)
- 2021(3510)
- 2020(2941)
- 2019(6430)
- 2018(5869)
- 2017(11479)
- 2016(5585)
- 2015(6315)
- 2014(6096)
- 2013(5786)
- 2012(5385)
- 2011(4569)
- 2010(4974)
- 2009(5023)
- 2008(3947)
- 2007(3601)
- 2006(3203)
- 2005(3032)
- 学科
- 融(24613)
- 金融(24612)
- 银(21187)
- 银行(21185)
- 行(20675)
- 济(19733)
- 经济(19704)
- 业(17361)
- 企(15706)
- 企业(15706)
- 中国(15332)
- 管理(13481)
- 中国金融(10888)
- 制(8008)
- 财(7873)
- 方法(7284)
- 地方(6791)
- 业经(6623)
- 农(6225)
- 务(5771)
- 财务(5758)
- 财务管理(5748)
- 企业财务(5574)
- 数学(5449)
- 数学方法(5402)
- 理论(5312)
- 事业(5145)
- 产业(4826)
- 体(4805)
- 农业(4612)
- 机构
- 学院(72404)
- 大学(71782)
- 济(32211)
- 经济(31491)
- 中国(26121)
- 管理(25945)
- 研究(24058)
- 理学(21648)
- 理学院(21416)
- 管理学(21114)
- 管理学院(20981)
- 财(17139)
- 银(14646)
- 京(14489)
- 融(14208)
- 银行(14199)
- 中心(13938)
- 金融(13938)
- 财经(13510)
- 行(13305)
- 经(12269)
- 科学(11704)
- 人民(11436)
- 经济学(11276)
- 所(10934)
- 江(10663)
- 国人(10509)
- 中国人(10462)
- 中国人民(10366)
- 财经大学(10305)
- 基金
- 项目(46481)
- 研究(37455)
- 科学(36786)
- 基金(33765)
- 家(29077)
- 国家(28299)
- 社会(25121)
- 科学基金(24129)
- 社会科(23950)
- 社会科学(23943)
- 省(18162)
- 基金项目(17315)
- 教育(16307)
- 编号(15356)
- 划(14667)
- 资助(13540)
- 成果(13460)
- 自然(13122)
- 自然科(12828)
- 自然科学(12825)
- 自然科学基金(12619)
- 发(10881)
- 国家社会(10674)
- 创(10650)
- 融(10635)
- 性(10579)
- 重点(10572)
- 课题(10456)
- 部(10186)
- 项目编号(10120)
共检索到12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昱
人们往往有种感触,对于成功和充实的人生都会归于内心的文化情结。文化色彩愈浓,人生也就愈真实了。宋汉光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央行官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书道上有了卓著的成就,靠得就是内心对中国文化的不断追求吧。 也许是因为绍兴这座古城的人文积淀太深,也许是因为宋汉光速一名字的古韵意味太浓,当我们站在他的作品前,笔画间彰显出的强烈而纯粹的艺术气质和人文精神令人叹为观正,那超脱现代,沉积古意的意境让自己恍惚之间荡尽千年,却又看到未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
科技创新呼唤创新文化先行,创新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加以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现实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成长的。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就是在承传传统基础上,又要立足于现实,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 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四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施需要我们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理应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首善之区。如何认识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发挥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对大学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鸣娟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本世纪初世界文化大交流、大发展和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为把中国文化引向现代化和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引向成功勇开先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鲁迅、胡适为主要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一系列改造中国旧文化的主张。对此,有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运动,造成中国传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跃平 王开盛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关键词:
创新文化 创新网络 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长春
作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代表,任正非和张瑞敏奋战商海三十余年,他们的管理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分。作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代表,任正非和张瑞敏奋战商海三十余年,分别带领华为和海尔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三十多年来,两位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不断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经验。任正非和张瑞敏的管理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分。
关键词:
任正非 张瑞敏 企业管理思想 差异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桂生 唐少清 陶金元 严家明
企业家精神、创新文化、高质量发展看似不同的术语,但是其存在相互关联的递增关系。企业家精神对于推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演进、社会财富积累甚至是制度变迁具有重要作用,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要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来源与含义入手,分析创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与本质内容,从中寻找企业家精神、创新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创新文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美玲 毕新华
通过引入IT治理、社会维度两个中介变量,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对IT-业务融合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分析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236份有效问卷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文化不仅对IT-业务融合有直接影响,而且通过IT治理和社会维度两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IT-业务融合。此外,中介变量的传导作用在两种(有机式与机械式)组织结构下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提升IT-业务融合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基础与内涵。大学是国家创新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地,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创新文化,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积累,并肩负起积极的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超中 武夷山
目前,我国创新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现实需求。其基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范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范畴,另一方面,人们对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内在张力认识不够,旧的创新文化难以解决原创性资源稀缺问题。以原创性为中心开展创新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文化自身的转型,并需要中国文化创新的支撑。在自主创新条件下,传统文化创新与新型创新文化建设能够相互为用,并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生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在《科学时报》8月21指出,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大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大都有求实、创新等词汇,但从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体制与校园环境氛围看,与真正的创新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精神理念与价值判断上的重物质轻精神、重共性轻个性:在教育理念上重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责无旁贷。大学之知识传承、知识发展、知识运用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必须担负起对国家发展进步负责的使命。大学强则国家兴,科技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激发、滋养和支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以知识创新为立身之本的大学,其创新性和创新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创新文化的存否,创新文化是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卫民
2015年3月31日,是亚投行接收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截止日期,到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共有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五大洲。由于英国申请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链锁反应,导致美国终于按捺不住了。奥巴马总统派出了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访问中国,并在3月31日表示,美国已准备好欢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