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7)
- 2023(10722)
- 2022(9098)
- 2021(8204)
- 2020(6728)
- 2019(14996)
- 2018(14923)
- 2017(27590)
- 2016(15296)
- 2015(17348)
- 2014(17404)
- 2013(17046)
- 2012(16418)
- 2011(14893)
- 2010(15308)
- 2009(14609)
- 2008(14637)
- 2007(13605)
- 2006(12319)
- 2005(11763)
- 学科
- 济(64254)
- 经济(64154)
- 管理(46959)
- 业(43928)
- 企(35696)
- 企业(35696)
- 中国(21891)
- 地方(19387)
- 农(18990)
- 方法(18388)
- 制(17893)
- 财(17274)
- 业经(16860)
- 学(15493)
- 数学(14843)
- 数学方法(14560)
- 银(13607)
- 银行(13579)
- 融(13276)
- 金融(13272)
- 行(13150)
- 农业(12605)
- 体(12163)
- 贸(11439)
- 贸易(11425)
- 环境(11328)
- 发(11212)
- 易(10967)
- 技术(10664)
- 地方经济(10613)
- 机构
- 学院(224420)
- 大学(223295)
- 济(89214)
- 经济(87067)
- 研究(84995)
- 管理(77848)
- 中国(65799)
- 理学(64479)
- 理学院(63626)
- 管理学(62389)
- 管理学院(61958)
- 科学(52904)
- 京(49682)
- 财(45603)
- 所(45020)
- 农(41793)
- 研究所(40186)
- 中心(38269)
- 江(38040)
- 财经(33859)
- 业大(33201)
- 农业(32396)
- 北京(32039)
- 范(31062)
- 院(30895)
- 师范(30630)
- 经(30401)
- 州(30044)
- 省(29745)
- 经济学(27157)
- 基金
- 项目(140413)
- 科学(109205)
- 研究(102394)
- 基金(99084)
- 家(87334)
- 国家(86536)
- 科学基金(72811)
- 社会(63942)
- 社会科(60429)
- 社会科学(60416)
- 省(56506)
- 基金项目(51256)
- 划(47304)
- 教育(46593)
- 自然(46137)
- 自然科(45036)
- 自然科学(45022)
- 自然科学基金(44187)
- 编号(41306)
- 资助(40994)
- 发(35660)
- 成果(35551)
- 重点(32868)
- 课题(30712)
- 部(30182)
- 制(29531)
- 创(29136)
- 发展(28130)
- 展(27666)
- 创新(27438)
- 期刊
- 济(114621)
- 经济(114621)
- 研究(72985)
- 中国(56722)
- 农(41040)
- 学报(39322)
- 财(36581)
- 科学(35000)
- 管理(33373)
- 大学(29952)
- 教育(29403)
- 学学(28181)
- 农业(27505)
- 融(26365)
- 金融(26365)
- 技术(19960)
- 业经(19215)
- 财经(17607)
- 经济研究(17455)
- 经(15220)
- 问题(14367)
- 业(14119)
- 版(11849)
- 贸(11667)
- 科技(11115)
- 世界(10839)
- 国际(10593)
- 图书(10556)
- 技术经济(10347)
- 现代(10251)
共检索到372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珣 李晓云 孙丽娜
为研究多环麝香污泥处理技术,以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发酵试验,调查堆肥过程中佳乐麝香(galaxolide abbalide,HHCB)和吐纳麝香(tonalide,AHTN)的降解情况。同时,基于16S r 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的分子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消化污泥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堆肥发酵技术可以较好的降低消化污泥中的多环麝香浓度。佳乐麝香降解率可以达到86.84%,吐纳麝香降解率为7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强 高菲 杨红生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带新鲜组织、降解组织及脱落碎屑中定殖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的总脂含量显著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中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和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含量相比于新鲜叶片有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碎屑中定殖了繁盛的细菌群落;海带碎屑的硅藻脂肪酸标志16∶1(n-7)/16∶0比值最高,降解组织中该比值也显著高于新鲜叶片,表明硅藻类也大量定殖于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鲜海带组织中不含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DHA,而在降解叶片和脱落碎屑中都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该标志物(0.65%和1.57%),指示了原生动物在...
关键词:
海带 脂肪酸标志 降解 定殖 微型生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秀花 林慧敏 董天嘉 孔佳磊 邓尚贵
为探讨醉鱼糟制过程中酒糟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本实验以大黄鱼为原料,用传统糟制工艺制作醉鱼,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醉鱼酒糟液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糟制过程中不同用盐量(2%、5%和10%)大黄鱼pH值在糟制前5 d或10 d稍有上升后逐渐降低,而TVB-N值在糟制期间逐渐下降,糟制30 d后的TVB-N值均低于30 mg/100 g,其中5%用盐量组最低;5%用盐量组在不同鱼糟比(1∶1、1∶1.5和1∶2)下,大黄鱼p H和TVB-N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糟制过程中醉鱼品质较稳定。5%用盐量组醉鱼酒糟液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鱼糟比为1∶2的酒糟液Chao指数最大(167),表明物种丰度最高;鱼糟比为1∶1的酒糟液Shannon指数最大(2.75),Simpson指数最小(0.109),表明细菌多样性最高;酒糟液涉及细菌17个门和1个未分类菌门,143个属,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绝对优势;弧菌属、Chloroplast norank和肠杆菌属是优势菌属,发酵前期弧菌属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为醉鱼酒糟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控制糟制水产品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黄鱼 酒糟液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燕燕 陈茜 王悦齐 李春生 李来好
发酵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食物保存方法。在酶和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作用下,发酵不仅赋予水产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且能增加水产品的营养价值。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创建和完善,宏基因组成为研究发酵水产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基因挖掘的重要工具。乳杆菌、葡萄球菌以及酵母菌等对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有密切关系,并常用于发酵水产品微生物发酵剂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传统发酵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探讨微生物对传统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的影响,并对微生物与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二者关系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发酵水产品行业的品质一致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产食品 微生物 品质 宏基因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元棋 姚慧敏 刘莹 李江燕 张利 方家松
海洋表层透光区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颗粒有机物(POM)的形式输送至深海。异养微生物以其对于POM的分解作用机制不同而分为两类:颗粒附着的附生菌(particle-attached mode,PAM)和自由营生的自由菌(free-living mode mode,FLM),是介导海洋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然而,目前对PAM和FLM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固定深度原位海水的探讨,或者在实验室模拟中以某一固定压力直接富集微生物。本次研究采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50米深表层海水,并接种~(13)C标记和非标记的POM,设置0.1、10、30和60 MPa四个压力梯度,以逐渐加压的方式模拟颗粒物沉降过程进行富集培养,探讨了在模拟海洋有机颗粒物下沉过程中两种不同形式微生物的演替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变。结合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DNA-SIP)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9个活性OTUs被~(13)C所标记,主要隶属于α-Proteobacteria以及γ-Proteobacteria。在不同压力梯度下,附生菌或自由菌中活性OTUs的类型和丰度有显著差异。此外,微生物网络结构(network)的相互作用在高压下呈正向为主,表明着深海中存在着激烈的物种竞争,微生物群落在高压下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和模块化,具体表现为network拓扑特征系数的弹性和稳定性。模拟颗粒沉降高压培养结果重点揭示了在沉降过程中,静水压力对海洋中下降颗粒物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范艳君 朱玲 朱伟 高志强 庄志猛
将PCR-DGGE技术和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珠江口水体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替:不同站位之间既存在共同谱带,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S4和S5两个站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相邻站位相比,DGGE指纹图谱变化明显,是颗粒附着微生物从海淡水混合区向海水区演替的中间过渡类型。对DGGE图谱中19条主带回收、测序表明,两个序列与已培养的微生物同源性≥99%,其余17条序列均与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种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91%~100%);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其中变形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 陈鑫珠 黄勤楼 游小凤 林东文 王华 黄小云 黄秀声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海鲜菇菌糠发酵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在肉羊瘤胃内降解特性。【方法】以海鲜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0.1%植物乳杆菌、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以及3%糖蜜,以不添加菌剂和糖蜜的处理为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室温厌氧发酵45 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发酵品质(p H及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取发酵效果最佳处理的发酵菌糠和菌糠原料进行瘤胃降解试验,测定发酵前后海鲜菇菌糠DM、CP、NDF和ADF不同发酵时间点(4,8,12,24,48及72 h)的瘤胃降解率,并计算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P含量均升高,NDF含量均降低,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发酵效果最佳,其CP含量提高了9.69%(P<0.05),NDF、ADF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9.12%(P<0.05),2.66%和28.71%。各试验组p H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均升高,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p H值最低,为3.29,乳酸含量最高(7.84%),较对照组提高了33.11%(P<0.05)。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菌糠DM、CP、NDF和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8.61%,8.58%,14.75%和8.93%(P<0.05),有效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7.66%,11.75%,20.74%和3.39%(P>0.05)。【结论】在海鲜菇菌糠中添加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能明显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及其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慧敏 陈曦 孟顺龙 周剑 范丁月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方龙香 张露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部分功能特征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首先对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介,其次对近年来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功能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微生物角度的见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慧敏 陈曦 孟顺龙 周剑 范丁月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方龙香 张露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部分功能特征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首先对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介,其次对近年来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功能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微生物角度的见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春雪 陶玲 张世羊 李晓莉 宋景华 李谷
借助BIOLOG检测法,研究了栽种莲藕池塘及养殖黄颡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莲藕后底泥中有机质(OM)含量分别减少11.45%(深度0~5 cm)、19.12%(深度5~10 cm),莲藕的生长能促进根区底泥有机质的消耗,对底泥中的总氮(TN)、总磷(TP)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种植组与对照组在养殖周期后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高于初始值,且种植组AWCD变化率更显著,表明栽种莲藕的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更;对0~5 cm与5~10 cm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比较发现同一环境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不同;养鱼组(0~5 cm)底泥中微生物Biolog代谢功...
关键词:
鱼藕轮作池塘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底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斌 谷雪景 尚鹤 刘小楠
Phytoremediation is a method of clearing up pollutants from environment by plants.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saving land resources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More importantly,it does not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o it has a bright future for apply phytoremediation in cleaning the co...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植物修复 杨树 降解 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张新军 王瑞红 李傲 李欣彤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 500~4 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析,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分解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优势菌门丰度受总氮、碳氮比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率、碳氮比显著影响真菌优势菌门变化(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受海拔、凋落物降解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高海拔(4 100和4 300 m)和低海拔(3 500、3 700和3 900 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别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海拔细菌和真菌共生网络复杂程度差异较大;掩埋1年后,凋落物在不同海拔的降解率为28.2%~45.2%,碳氮比与凋落物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海拔、碳氮比、土壤含水率均对细菌、真菌群落演替和凋落物降解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对凋落物降解贡献更大。本研究可为色季拉山高寒森林不同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凋落物降解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拔 细菌 真菌 凋落物 降解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书林 徐润钰 王馨悦 白宏宇 刘宇 陈春虹 王小芬
为研究农用酵素对化粪池微生物群落和出水肥料价值的影响,以农村户用式三格化粪池为反应器,设置添加0.2%(V∶V)酵素(AJ)和不添加农用酵素(CK)处理,测定化粪池三池出水的pH、铵态氮、游离氨、硝态氮、sCOD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以及AJ和CK出水灌溉的小白菜植株根长、株高、叶面积、干重和鲜重等指标,并利用共现性网络和线性判别效应量分析(LEfSe)对微生物信息进行注释并推测中心类群。结果表明,添加农用酵素改变了化粪池出水细菌中除Fastidiosipila外的优势类群和所有中心类群,AJ中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和脱硫微杆菌属(Desulfomicrobium)的丰度相比CK分别提升7.04%和10.14%(P<0.05)。而在CK中,泰氏菌属(Tissierella)同时是优势类群和中心类群,在AJ中丰度下降5.62%(P<0.05)。农用酵素的添加可减少人粪尿发酵过程中对植物生长有害成分的含量,AJ出水的游离氨和sCOD分别比CK降低24.5%和27.5%(P<0.05)。施用AJ出水可使小白菜的成活率和产量比CK分别升高17%和34%。综上,在人粪尿发酵过程中添加农用酵素可提升有益土壤或植物生长的细菌丰度,提高有机物代谢速率,并降低对作物生长有害成分的含量,提升了出水的肥料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作明 郑娜 方柏山
将采自炼油厂污水处理生化反应池的活性污泥以芘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与驯化,通过对6个不同时期混合菌群总DNA的提取,采用降落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细菌16SrDNA基因V3区进行扩增和产物分离,对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芘降解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驯化过程中,芘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的演替过程,芘浓度的大小是影响芘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银华 雷雪芹 徐廷生 王青青 田英申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