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6)
2023(4158)
2022(3462)
2021(3127)
2020(2724)
2019(5643)
2018(5834)
2017(10315)
2016(5795)
2015(6580)
2014(6842)
2013(6296)
2012(5821)
2011(5277)
2010(5290)
2009(5011)
2008(4836)
2007(4367)
2006(3887)
2005(3584)
作者
(18057)
(14912)
(14830)
(14225)
(9434)
(7111)
(6797)
(5860)
(5821)
(5472)
(5135)
(5050)
(4979)
(4917)
(4762)
(4526)
(4489)
(4474)
(4451)
(4189)
(3878)
(3806)
(3716)
(3502)
(3495)
(3377)
(3290)
(3201)
(3185)
(3135)
学科
(18375)
经济(18344)
管理(16727)
(11717)
(9470)
企业(9470)
(6898)
中国(6631)
(6114)
(5913)
(5882)
地方(5742)
(5513)
方法(5209)
(5158)
银行(5138)
(4956)
(4783)
金融(4776)
环境(4630)
数学(4213)
理论(4212)
数学方法(4148)
业经(4090)
及其(3638)
体制(3592)
教育(3498)
(3444)
(3419)
制度(3418)
机构
学院(78180)
大学(77071)
研究(29991)
(27170)
经济(26348)
管理(26195)
中国(23255)
理学(21654)
理学院(21369)
管理学(20855)
管理学院(20712)
科学(19844)
(17661)
(17209)
(16231)
研究所(14645)
(14586)
农业(13926)
(13840)
中心(13729)
业大(13587)
(11668)
(11540)
技术(11080)
(10815)
北京(10665)
财经(10597)
(10501)
师范(10311)
(9544)
基金
项目(53085)
科学(40187)
研究(38457)
基金(36148)
(32710)
国家(32437)
科学基金(26524)
社会(22864)
(22660)
社会科(21497)
社会科学(21493)
基金项目(18742)
(18676)
教育(17607)
自然(16887)
自然科(16477)
自然科学(16465)
自然科学基金(16124)
编号(15831)
资助(14698)
成果(13713)
课题(12430)
重点(12339)
(11954)
(11027)
(10878)
(10728)
计划(10663)
创新(10439)
科研(10076)
期刊
(33656)
经济(33656)
研究(23381)
中国(22043)
学报(17054)
(16688)
科学(13169)
大学(12337)
教育(11999)
(11849)
学学(11729)
农业(11065)
管理(10272)
(8668)
金融(8668)
技术(7129)
业经(5950)
(5547)
经济研究(5234)
财经(5137)
(5083)
业大(4975)
(4461)
科技(4436)
农业大学(4213)
职业(4212)
问题(4193)
图书(3860)
会计(3753)
(3655)
共检索到12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长学  
当前,我国污染防治形势与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应按照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将污染防治深刻融入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和具体行动上,在更高水平和更大层面上形成污染防治协同机制合力。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污染防治整套协同机制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长学  
当前,我国污染防治形势与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应按照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将污染防治深刻融入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和具体行动上,在更高水平和更大层面上形成污染防治协同机制合力。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污染防治整套协同机制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兵  
我国农业正处于向深度农业、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工业化是我国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工业化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科技化为主要特征,在助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内源性环境污染风险。此类环境风险与传统农业生活污染以及城市工业化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区别,对有效防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对农业工业化污染相对有效的防治主体及其运行方式分析,建议调动社会多元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以环境法治为终极目标和保障机制的,包含国家(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自主治理、司法救济的多维法治协同防治体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惠芹  周骥平  张键  何朝龙  张振环  王国田  
在对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实验室环境安全与污染防治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形成了由5个硬件体系和6个软件体系组成的功能体系结构。实验室环境安全与污染防治体系的构建,对高校实验室废液、废气、实验动物尸体、废弃试剂瓶和实验设备用油等处理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坤  
构建一套完善的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是保证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础。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消除不协调的因素;立法协调和协调立法,使新的法律法规相衔接。同时,应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法》,使其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确立法律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树忠  
我国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环境污染是多源的,往往难以区分边界和责任,土壤污染、水污染如此,空气污染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污染防治必须构建起协同机制。同时,环境质量是共同需要的,无论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无论富裕也罢、贫困也罢,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质量提出要求,每个人都向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同呼吸共命运,决定了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环境利益共同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树忠  
我国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环境污染是多源的,往往难以区分边界和责任,土壤污染、水污染如此,空气污染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污染防治必须构建起协同机制。同时,环境质量是共同需要的,无论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无论富裕也罢、贫困也罢,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质量提出要求,每个人都向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同呼吸共命运,决定了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环境利益共同体。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惠芹  周骥平  何朝龙  徐文  李江  
针对高校实验室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普遍存在操作规范和管理保障制度等方面缺失的现状,通过实验室建设前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规范、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处理工作规范、废气处理工作规范、实验动物尸体处理工作规范、实验试剂瓶处理规范等来解决高校实验室主要污染源的处理问题,并通过构建各环节污染防治处理过程工作规范体系,发挥现有的污染防护硬件和渠道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英欣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村经济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损害,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要想快速改善农村污染问题,提升农村污染防治效率,有必要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但是,针对我国农村污染的法律并不完善,不利于政府、环保部门以及污染主体等各类主体承担环境治理责任,需要基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要求,不断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规范,强化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与执法监督,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姬鹏程  孙长学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逐步加强,在推进重点治污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流域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注重行政、经济、法律与工程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与协调配合。从2007年开始,全国开始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朝先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多数年份都在增长,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始终在1.5%左右。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区分"环境污染治理直接投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投资是指直接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具有直接环保效益的投资,具体包括老工业污染源、建设项目"三同时"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中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静  
在一体化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发展协作机制迫在眉睫。协调沪苏浙皖污染"联防共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应立足长三角大气、水等污染防治的现状,针对区域污染防治困境,从协作治理角度完善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探寻源头防控、统筹协作、强化制度、协同推进的污染防治"共保联治"新路径,推动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高子瑜  
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核心问题。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在分析国家审计参与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体系的特征,构建审计监督促进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框架,基于协同视角分析审计监督促进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的实施路径,进而提出完善审计监督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世琦  
【目的】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态势,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方法】从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化肥施肥量、化肥生产效率的国家比较,氮肥施用量的环境风险与产量风险判定,省域尺度下的化肥施用量及面源污染风险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情况;从两次全国污染普查比较分析了国家面源污染减排成效,从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及其占比、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空间(养殖业、种植业、氮肥减量和节约粮食)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结果】(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年超过400.0 kg、2012年超过450.0 kg和2019年达到475.0 kg,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很大,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保障。(2)国家尺度上的农田氮肥施用量近年来逐渐降低,2019年降低为161.1 kg·hm~(-2),处于合理区间的下沿,但局部施肥超量与不足应予以重视。(3)全国尺度下的氮肥施用量160.0—170.0 kg·hm~(-2)能够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450.0—500.0 kg的较高水平。(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方案,首先是畜禽粪便全部还田利用,养殖污染排放量基本趋零,基本消除农业面源Ⅴ类水体;其次种植业总氮(TN)排放量降低至4.0×10~5—4.5×10~5 t,总磷(TP)排放量降低至4.0×10~4—5.0×10~4 t;三是节约粮食和减少农产品浪费能为农田减肥、减排、去压、休养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适宜施肥、土壤保育和作物生产,提高要素质量和协调关系,形成适合地域的农作制度,并开展推广应用。【结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是由科学家、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和协同合作整体,调动科学家能动性,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国家粮食和环境双安全发展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龙  
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纳入防治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然而该法大部分规定均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农村水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为了保护农村水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转变立法理念,建立城乡并重的水污染防治机制,细化农村水污染防治相关规定,扩大水污染源控制范围,健全农村水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的环境知情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