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0)
- 2023(12887)
- 2022(11272)
- 2021(10647)
- 2020(8849)
- 2019(19793)
- 2018(19867)
- 2017(37784)
- 2016(20453)
- 2015(22783)
- 2014(22040)
- 2013(21457)
- 2012(19264)
- 2011(17214)
- 2010(17053)
- 2009(15780)
- 2008(14813)
- 2007(12711)
- 2006(10907)
- 2005(9161)
- 学科
- 济(73949)
- 经济(73872)
- 管理(61393)
- 业(56851)
- 企(49058)
- 企业(49058)
- 方法(34154)
- 数学(28948)
- 数学方法(28570)
- 农(19856)
- 中国(19752)
- 财(18492)
- 业经(18019)
- 学(17564)
- 技术(17088)
- 地方(15260)
- 理论(14239)
- 贸(13712)
- 贸易(13703)
- 环境(13419)
- 易(13280)
- 制(13196)
- 农业(13163)
- 和(12893)
- 务(12034)
- 财务(11970)
- 财务管理(11952)
- 划(11697)
- 技术管理(11619)
- 银(11458)
- 机构
- 学院(276305)
- 大学(276106)
- 管理(112052)
- 济(103751)
- 经济(101367)
- 理学(97778)
- 理学院(96722)
- 管理学(94988)
- 管理学院(94501)
- 研究(89434)
- 中国(64720)
- 京(58170)
- 科学(57639)
- 财(46171)
- 所(44057)
- 农(42521)
- 业大(42053)
- 研究所(40501)
- 中心(40349)
- 江(38934)
- 财经(37547)
- 范(37297)
- 师范(36960)
- 北京(36254)
- 经(34122)
- 农业(33421)
- 院(33310)
- 州(32256)
- 技术(30327)
- 经济学(29882)
- 基金
- 项目(196743)
- 科学(154923)
- 研究(145056)
- 基金(141775)
- 家(123329)
- 国家(122285)
- 科学基金(105668)
- 社会(89874)
- 社会科(85055)
- 社会科学(85032)
- 省(78293)
- 基金项目(75851)
- 自然(69363)
- 自然科(67740)
- 自然科学(67724)
- 自然科学基金(66470)
- 教育(66339)
- 划(65345)
- 编号(60125)
- 资助(57116)
- 成果(47844)
- 重点(43639)
- 创(43155)
- 部(42039)
- 发(41909)
- 课题(40876)
- 创新(40266)
- 项目编号(37672)
- 科研(37580)
- 大学(36488)
- 期刊
- 济(111429)
- 经济(111429)
- 研究(78398)
- 中国(49749)
- 学报(43900)
- 管理(41087)
- 科学(40490)
- 农(38732)
- 财(33912)
- 教育(33753)
- 大学(32819)
- 学学(30760)
- 农业(27552)
- 技术(24220)
- 融(20439)
- 金融(20439)
- 业经(19990)
- 经济研究(17935)
- 财经(17028)
- 图书(16228)
- 科技(15427)
- 经(14430)
- 业(14094)
- 问题(13892)
- 理论(13656)
- 技术经济(13104)
- 实践(12766)
- 践(12766)
- 版(12550)
- 现代(12529)
共检索到389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扬娜 刘子锐 胡波 王跃思
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对全球气候、区域环境质量乃至人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过去几十年,随着新粒子及前体物监测仪器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外场观测实验来关注不同大气环境下的NPF事件。自从在污染大气背景下频繁观测到NPF事件以来,高凝结汇(condensation sink,CS)下的新粒子成核和增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大气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梳理了近年来污染地区——以中国超大城市为代表的NPF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NPF事件发生和发展特征、诱发因素、成核机制以及贡献新粒子增长的关键化学组分,并进一步探讨了与区域NPF事件相关的气候效应和环境影响,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未来开展污染背景下新粒子事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国龙 殷晨曦
应对气候变化的"30/60"目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虽已顺利收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攻坚阶段下京津冀地区的二次污染防治。本文立足秋冬治霾的瓶颈期,比较分析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厘清我国大气污染成因的综合性、复杂性、特殊性特征,分析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反思我国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型机遇,深入探讨国际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从外部防范转型、工业模式转型、能源体制转型、发展模式转型四个层面出发,探索效率与责任并重的精准化、系统化内生治理之路,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模式 结构转型 内生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杰 李惠民 张明顺
控制大气污染背景下,减少煤炭消费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从1998年开始,北京市减少煤炭消费政策已经持续实施近20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经验。文章对北京市减煤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工业用煤的减少在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占同期煤炭消费减少总量的71.7%。尽管人均生活煤耗量下降了43.5%,但从绝对量来看,生活领域在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减少中的贡献有限。从北京市的政策经验来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持续推动、资金保障、有力的政策执行机制是减煤政策成功的基本要素。城市在开展减煤行动时,应协调好减煤政策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长期坚持。为减少资金压力,保障减煤政策顺利开展,适宜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开展。
关键词:
煤炭消费 大气污染控制 能源转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姚静 李梦凡 张奇
湖泊水流运动和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对湖泊水质起着关键作用。采用水动力和粒子示踪耦合模型,并结合野外粒子示踪实验来调查鄱阳湖洪水季节空间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流域五河点源入湖污染物和湖区空间面源分布污染物均会沿着不同方向迅速进入湖泊主河道,在快速水流推动下逐渐向北部湖区迁移,但部分污染物因东北部湖湾区存在顺时针方向环流而发生长时间滞留和富集。野外粒子示踪实验同样表明,东北部湖湾区污染物迁移路径随着该湖区水流运动表现得复杂多变,除了可以明显观察到顺时针方向的污染物运动,还可以发现污染物向湖岸边界和湖汊迁移,最终滞留在东北部湖湾区,而康山湖区污染物在快速水流推动下主要沿主河道向西北主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对脆弱性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现状与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脆弱性研究对于推动地理学人地系统研究的借鉴意义。作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脆弱性研究得到了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呈现出跨学科、综合集成的研究趋势,在概念体系、分析框架、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丰富,但尚未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完善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随着脆弱性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文与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的耦合系统脆弱性过程与机制,脆弱性研究在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的尺度嵌套问题、促进人地系统研究的综合集成与学科交融、增强人地系统研究的实践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嘉颖 魏也华 陈雯 肖伟烨
科学认知城市多中心演化规律和规划实践对理解中国在经济转型期的发展逻辑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城市多中心概念与测度、驱动机理、绩效研究,以及中国城市多中心的规划实践等方面梳理了相关进展。研究表明,多中心性的概念涵盖形态、功能和治理3个维度,通常基于中心与次中心的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测度;城市多中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体制交织、市场力量权衡选择和政府规划干预互馈的空间结果,触发和推动的主导因素既具有趋同性,也存在异质性;多中心发展策略在优化空间组织的同时可能带来一定负外部性,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应纳入研究范畴;多中心发展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空间治理、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但规划实施成效有待检验。未来,城市多中心研究应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利用多源数据探究不同维度不同尺度的多中心性,重视城市多中心的动态演化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加强对城市多中心多重绩效的系统分析,以及关注多中心规划实践涉及的多层次治理以及治理变革中的整合与冲突。
关键词:
城市多中心 空间重构 绩效研究 规划实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唐晓霞 雷杨 宋映雪 郑新乐 姜仁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提出,低碳建筑成为建筑业节能减排重要发展方向。基于2010-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低碳建筑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主题词共现、文献共被引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低碳建筑文献数量与被引频次均呈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能源脱碳、建筑能源性能和材料性能问题上;低碳政策和低碳转型问题是未来研究前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小云 张政晓 王唯梁
团队内分化出若干派系子群体的现象在组织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而且这种非正式子群体间的互动往往决定着团队过程和产出。本文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首先剖析了团队内子群体间关系相对于传统群际关系的独特性,然后详细阐述了团队背景下子群体间关系研究对于团队组织行为理论建构的意义,随后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诠释了子群体间的互动对团队产出的影响,最后就团队背景下子群体关系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
团队 子群体 群际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顺 李欢欢
以升温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韧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基于此,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并对其定量化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基于已有研究发展脉络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城市韧性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候风险的能力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曹春辉 周豫汝 张华 李会军
依恋理论作为人类情感发展的核心理论为组织管理研究提供了解析人际关系互动和情感联结的新视角,相关研究发现可以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选聘、团队成员匹配、团队沟通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极富实践价值的参考。通过文献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国际管理学领域对于依恋研究的持续关注,国内组织管理领域缺少对依恋研究意义的足够认知,依恋的研究价值被长期忽视了。本文在系统回顾依恋风格研究的发展历程、类型、测量、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依恋风格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以及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1)现有依恋风格的研究成果多基于西方情境,有关东方情境下依恋风格的管理研究不足,同时缺少跨文化的比较研究;(2)研究多基于组织微观层面的个体变量,对于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研究并不充分;(3)组织依恋量表的开发、跨层级的研究设计、实验干预和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的使用构成了组织管理领域依恋风格研究的新亮点。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依恋风格研究现状的整合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深化和推动国内组织管理领域依恋风格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依恋风格 依恋理论 组织管理 依恋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伟
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问题的研究正在成为金融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和国际学术前沿。本文从绿色金融内涵、理论、作用、政策与发展现状等方面,全面回顾了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过程;从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的必要性、激励机制、实现路径、产品创新,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政策框架、制度体系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开展深化性研究、开展完善性研究和开展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金融 前瞻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陶岚 彭菁 李坤
本研究以2012—2020年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分析环保税与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究环保税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1)环保税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起到推动作用,两者呈正相关;(2)在环保投资增加的同时,“费改税”制度的变动会使得排污未达标的重污染企业负担加重;(3)进一步分析得出国有企业对环保税政策表现更为敏感,其环保投资的被促进效果更明显。本研究对环保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也为环保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环保税 环保投资 环境规制 重污染行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严翔 于涛 汪鑫
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驱使企业总部与其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并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聚,这一现象催生了总部经济理论。本文从总部经济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相关理论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总部经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对我国城市总部经济发展从理论研究的不足、战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创新方向上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内涵 机制 研究进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青 于婷婷 王翼飞
2008年,国家正式实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城乡风貌作为直接反映城乡特有景观和风采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明晰城乡风貌研究方向和途径,本文辨析了"城乡风貌"的概念,梳理了1980年以来国内外城市风貌、乡村风貌和城乡风貌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进展情况。研究旨在从不同视角综述国际风貌规划的动态,以此讨论城乡复合型风貌的研究前景,为城乡风貌统筹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关键词:
城乡风貌 研究进展 国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蓉 刘晨 薛德升
全球化语境主导的城市研究中,多样和异质的宗教既是文化流动的重要构成,也是表征移民身份和理解其日常行为实践的重要维度。论文回顾了近30 a来宗教地理视角下对于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宗教空间和宗教信仰群体的行为实践2个方面梳理宗教嵌入城市空间的主要方式、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总结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①多种宗教场所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其空间特征发生多样化变迁;②功能多样的宗教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日趋重要;③宗教信仰群体的居住社区显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④宗教信仰群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征身份和认同。此外,多元文化共存的语境下的宗教更被视为引发空间争议的新来源,成为分析城市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学者们认为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西方社会,异质宗教的本地嵌入过程使原本"隐匿的"宗教场所逐渐浮现成为城市中"可见的"空间。这种异质宗教在城市中的视觉表征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秩序,也对社会关系提出新的挑战,成为了引发广泛争议的新来源。然而,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目前对上述话题鲜有涉及,期望本文所提供的西方研究进展对社会文化视角下理解中国城市全球化进程及其中的多元文化治理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