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5)
2023(9675)
2022(8663)
2021(8247)
2020(6895)
2019(16194)
2018(16290)
2017(31516)
2016(17075)
2015(19274)
2014(19273)
2013(19068)
2012(17282)
2011(15433)
2010(15129)
2009(13654)
2008(13262)
2007(11338)
2006(9692)
2005(8175)
作者
(49443)
(40700)
(40483)
(38666)
(25931)
(19589)
(18460)
(16222)
(15548)
(14419)
(14172)
(13470)
(12742)
(12741)
(12634)
(12291)
(12245)
(12099)
(11655)
(11619)
(10176)
(9821)
(9796)
(9268)
(9155)
(9149)
(9099)
(8989)
(8143)
(8136)
学科
(65553)
经济(65481)
管理(50289)
(46079)
(38715)
企业(38715)
方法(34016)
数学(29549)
数学方法(29079)
(16663)
(16309)
(16206)
中国(15482)
业经(13943)
环境(13229)
地方(12802)
理论(11627)
农业(11403)
(11317)
(11105)
财务(11039)
财务管理(11018)
(10910)
贸易(10905)
(10621)
技术(10597)
(10575)
企业财务(10459)
(9991)
教育(9204)
机构
大学(240450)
学院(237695)
管理(99212)
(89090)
理学(87034)
经济(86980)
理学院(86101)
管理学(84348)
管理学院(83948)
研究(76617)
中国(55339)
(51366)
科学(50263)
(39962)
(38243)
业大(37320)
(36890)
研究所(35188)
中心(34833)
财经(32954)
(32689)
北京(32480)
(31509)
师范(31231)
(29940)
农业(29039)
(28485)
(27073)
经济学(25494)
师范大学(25408)
基金
项目(171433)
科学(134542)
基金(124590)
研究(124068)
(108705)
国家(107845)
科学基金(92989)
社会(75950)
社会科(71961)
社会科学(71940)
(66760)
基金项目(66622)
自然(62691)
自然科(61208)
自然科学(61197)
自然科学基金(60048)
教育(56727)
(56613)
资助(52212)
编号(50701)
成果(40368)
重点(37832)
(37467)
(35547)
(35213)
课题(34495)
科研(33426)
创新(32833)
教育部(31885)
大学(31779)
期刊
(91109)
经济(91109)
研究(66899)
中国(40418)
学报(38762)
科学(35615)
管理(34660)
(32253)
大学(28928)
(28884)
学学(27130)
教育(26448)
农业(23235)
技术(20869)
(15763)
金融(15763)
业经(14877)
财经(14545)
图书(14326)
经济研究(14057)
理论(12482)
科技(12411)
(12154)
技术经济(11890)
实践(11791)
(11791)
问题(11700)
(11452)
资源(11287)
统计(11218)
共检索到329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宁  卢然  赵云皓  李小朋  王兆苏  
随着环境管理转型的需要,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从以标准制修订为主转向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宣传培训并重的阶段。本研究总结了已有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内容研究成果,基于评估的"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可持续性"四准则,提出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与国家标准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有效性、标准实施的效果、效益、效率等五个方面开展评估的技术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迎春  李峰  朱昌雄  杨正礼  
农田非点源污染带给我国水环境的污染负荷越来越大,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且明显缺位,难以对农田水环境污染进行定量化管理和控制。本文分析了建立农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建立该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将农田管理与污染物排放相协调的农田水污染控制标准框架与体系,探索该标准在实践过程中的推行机制,为该标准制定和实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期刊] 改革  [作者] 章政   郭雨蕙   吴瀚然  
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是我国工业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手工搜集的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构建政策变量,利用2001—2014年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标准提升的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差异化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标准提升显著降低了以化学需氧量为表征的企业水污染排放,基于多种方法开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是可靠的。机制分析显示,企业减排没有以减产停产为代价,而是通过前端清洁生产和末端污染去除的方式共同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标准提升的减排效应在制定出台地方标准、标准提升幅度适中、企业达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为此,应持续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序推进排放标准的覆盖、优化和更新,对不同水平企业分层分级设定排放限值,促使污染企业“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锁强,胡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宏伟  朱继业  王腊春  窦贻俭  
水环境已经成为整个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至关重要。在对无锡城北地区水污染物负荷、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功能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排水规划,统计分析出区域内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根据污水集中处理方案,计算出区域水污染物的削减量,然后运用河网水质模型,预测水污染物削减后河流水质改善状况,以改善后水环境质量为本底值,以下游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功能为控制要求,反推该区域在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所能接纳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科学计算得知区域水环境纳污能力为19.8t/d,由此确定的经济规模有限,必将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刚  史会剑  谢锋  汪涛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地方性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地方排放标准在促进"两高"行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三个转变"的历史时期,地方排放标准是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有力抓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钟柳青  吴嘉军  陈仲星  焦桂花  
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中国省级面板回归模型,探索性分析人口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并通过时间线性模型和斜率虚拟交互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中国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稳定状态,它对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有下降趋势,这有利于我国赢得治理空气污染的时间和空间。技术进步并不会自动渗透到环境保护领域,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多还是要依靠政策推动。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伟  韩芳  王卫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是大气污染及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论文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4种大气污染物的总量及各自排放量作为因变量,以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值比重和去除比作为自变量,应用IPAT模型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去除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影响作用不明显。通过对比发现,模型模拟结果低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布的数据,高于《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该模型模拟的误差百分比为12.4%,可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弥补排放清单和环境统计公报的不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创  
为了全面评估和了解中原地区的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及其差距,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废水这五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着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这些研究将为政府进一步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有区别的环境污染防治目标提供理论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保留  罗宏  薛婕  
通过近十余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从年际变化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三个角度,对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随时间推移基本呈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且行业集中度均超过60%;污染物排放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其中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为重要控制地区。对"十五"以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内的污染控制政策效果分析表明,大气污染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控制。而为了进一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需针对污染物基本的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亦文  文晓茜  胡宗义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以200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存在α收敛;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而在引入人均GDP、产业结构等六个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贸易自由度增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区污染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雨蕙  吴瀚然  章政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熊兴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佟新华  
日本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与水体有机物污染排放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本文运用STIRPAT模型研究这一时期人口、经济、技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5种影响因素对BOD排放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技术是控制BOD排放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是减排BOD的根本途径,而适宜的城市化水平是遏制BOD排放量快速增加趋势的重要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