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0)
2023(6156)
2022(5176)
2021(4567)
2020(3775)
2019(7946)
2018(7716)
2017(14430)
2016(7678)
2015(8571)
2014(8324)
2013(8192)
2012(7848)
2011(7164)
2010(7095)
2009(6556)
2008(6271)
2007(5795)
2006(5248)
2005(4934)
作者
(25546)
(21395)
(21212)
(20190)
(13524)
(10240)
(9593)
(8281)
(8238)
(7505)
(7374)
(7175)
(6916)
(6910)
(6887)
(6677)
(6581)
(6426)
(6315)
(6161)
(5461)
(5348)
(5250)
(4966)
(4873)
(4863)
(4735)
(4610)
(4427)
(4418)
学科
(32167)
经济(32109)
管理(29858)
(27104)
(22519)
企业(22519)
方法(14918)
数学(12835)
数学方法(12721)
技术(11962)
环境(11242)
(9476)
(8660)
(8270)
中国(8142)
(7323)
业经(7157)
技术管理(6700)
农业(6534)
(5955)
贸易(5951)
(5930)
(5769)
规划(5191)
地方(5147)
(5012)
环境规划(5007)
(4917)
财务(4908)
财务管理(4895)
机构
大学(119270)
学院(118973)
(48927)
经济(48001)
管理(44579)
研究(44319)
理学(38752)
理学院(38381)
管理学(37698)
管理学院(37530)
中国(31919)
科学(28999)
(25820)
(24834)
(23633)
研究所(21765)
(20840)
业大(20480)
农业(19952)
中心(19540)
(18074)
财经(16878)
(16410)
北京(16111)
(15397)
经济学(15082)
(14549)
技术(14483)
师范(14276)
(14008)
基金
项目(84217)
科学(66200)
基金(61830)
研究(57047)
(56604)
国家(56161)
科学基金(47104)
社会(37654)
社会科(35669)
社会科学(35655)
(33150)
基金项目(32109)
自然(31438)
自然科(30690)
自然科学(30679)
自然科学基金(30109)
(28221)
教育(25498)
资助(25069)
编号(20991)
重点(19700)
(18630)
(18230)
(18188)
创新(17224)
计划(16914)
科研(16621)
国家社会(16410)
成果(15723)
教育部(15386)
期刊
(54745)
经济(54745)
研究(33206)
中国(25565)
学报(24075)
科学(21794)
(21782)
大学(17759)
管理(17325)
学学(17041)
(15524)
农业(15270)
技术(11847)
教育(10817)
经济研究(9774)
业经(8587)
(8371)
财经(8353)
(7827)
金融(7827)
科技(7608)
技术经济(7480)
(7306)
业大(7033)
(6693)
问题(6351)
农业大学(5928)
商业(5854)
资源(5421)
(5359)
共检索到176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春  董哲昱  
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它自身却隐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工业污染通过大气、水源等媒介"强迫"人们接受污染的危害,人们为了治疗因污染所造成的疾病和伤害而支付费用,形成被动的污染消费。本文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建立一个反映污染治理技术和污染消费质量因素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就提高污染治理技术和污染消费质量对社会消费、失业和福利水平等的影响进行经济学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和污染消费质量都有改善环境的效果,但前者对改善环境的力度更大;二者都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前者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荣辉  
技术进步的方向将对经济活动的环境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技术进步由污染型向绿色型的转变,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模式从"灰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根本变革。本文在区分污染型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将绿色技术引入污染排放方程构建理论模型,着重考察了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双重外部性特征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机理,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当前技术进步呈现出显著的污染密集型特征,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2)绿色技术进步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的排放,是改善中国环境质量的关键手段;(3)工业行业全样本回归中,环境规制有效纠正了绿色技术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环境改善效应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然而在污染密集行业的子样本回归中,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陈志国  
环境污染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降低和消除环境破坏,使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界定和测度,形成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为实现环境质量的真正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一、重视提升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现实意义党十八大强调指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婧  谢向伟  
随着我国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实施和“两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集聚已成为当下区域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也使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协调好要素空间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亟需解决问题。本文将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引入传统的产出密度函数,构建一个能够刻画集聚经济、绿色技术进步、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四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10-2020年我国299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效应,集聚经济的环境效应存在异质性,集聚经济同时具有增长和减排的双重效应。因此,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应健全集聚减排机制;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城市开放、环境规制和环保投入等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谢丽文  
环境污染是推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成为工业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染治理的重视,针对工业污染的防治逐步形成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建设治污设施对污染排放物进行末端治理;二是通过革新技术并作用于生产系统形成前端预防。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污染防治的末端治理与前端预防,对于遏制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相关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要素投入产出的视角构建包含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指标的计量模型,对比分析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效率,并按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对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的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宇  
基于DEA模型测算各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及地区性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下降趋势,主要因技术进步变化而引起,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第二,无论是否考虑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不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进步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作用更大;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作用较大,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有较大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并未考虑到环保和绿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草原  周亚雄  
环境保护"费改税"是我国当前税收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一个污染外部性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内,研究了市场失灵状态下"配套型"环境税、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之间的逻辑机理。结果显示:污染的外部性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基于差异化税率的配套型环境税有助于实现福利视角的帕累托改进与区域差距收敛;在技术进步率、污染系数等外生条件既定情形下,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显著存在;但是只有超越临界值的技术进步才能产生持续的双重红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杨春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萍萍  
一、引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企业弥补环境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倒逼企业开展旨在降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赵连阁等,2014)。Lanjouw和Mody(1995)最早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支出和环境技术专利数分别作为衡量环境规制和环境技术创新的指标,使用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于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环境专利数的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匀  
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成了严重的问题;最近十几年来,环境污染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性甚至全球性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环境污染是没有国界的。经济越开放,环境越易受外因造成的变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探讨开放、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开放经济中环境污染的发生、传递的机制和治理对策,对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保护环境,对于转变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江  罗珺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化学品投入量大幅增加所产生的农业污染问题的现状,认为农业污染的形成与农业产业政策、城乡经济结构、污染治理资金、环境综合管理、农业环境政策、污染治理法律以及农民环境意识等因素有关。为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建立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体系、实行流域的综合管理、增强农业污染环境管理能力、加大农民环境教育力度以及建立农业环境保护立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也光  周畅  王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与各项环境政策的落实,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度逐年增加,对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择2007-201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财务报表信息形成较为全面的企业环境成本,并将其划分为资本化与费用化两个部分,在微观层面考察省级地区污染治理投资对环境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污染治理投资越多,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越小—投资具有"挤出效应";该效应集中在资本化的环境成本中,而对费用化部分影响不显著;该效应在非三大经济区域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细分地区污染治理投资的类型,发现废气、废水与其他治理项目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其他投资无显著影响。其他指标分析显示:企业规模越大能够支付的企业环境成本越大;相较于资本化环境成本,重污染企业缴纳了更多的排污费与环保罚款等费用化成本。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杨刚强  
基于2000—2016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识别环境规制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竞争状态因污染类型不同具有异质性,环境规制竞争并没有出现恶性的"逐底竞争",但废气和废物污染处于"弱竞争"状态,废水污染是"标尺竞争";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EKC假说得以验证,否定"污染天堂"的存在,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影响。此外.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柳芳  郑国洪  孙鹏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积极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成为促进国家治理的现实路径之一。采用2010~2016年省级地方政府数据,探讨国家审计关注环境污染、促进国家治理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对环境污染具有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的投入力度越大、监督和咨询建议功能发挥得越好,越有助于该地区工业"三废"处置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为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国家审计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及水平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吉军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福利影响,与传统经济理论形成鲜明的对照,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竞争优于完全垄断,但是如果发生了市场失灵,对整个社会来说完全垄断就优于完全竞争。为此,本文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现实,进一步深入探讨环境污染外部性的福利效果,重新考察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作用的约束条件。虽然我们依据完全竞争市场与负外部性会得到产生过多污染的结论,其解决方法是征收等于外部性的边际社会成本的税收,但这并不适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从负外部性角度看,我们发现不竞争市场结构可能产生高于或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的产出和污染,虽然通过征税让企业负外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