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4)
2023(5335)
2022(4616)
2021(4185)
2020(3571)
2019(7890)
2018(7806)
2017(14395)
2016(8205)
2015(9181)
2014(8771)
2013(8675)
2012(8065)
2011(7228)
2010(7095)
2009(6313)
2008(6143)
2007(5466)
2006(4926)
2005(4416)
作者
(27999)
(23349)
(23317)
(21861)
(14392)
(11426)
(10376)
(9184)
(8867)
(8064)
(8045)
(7965)
(7580)
(7529)
(7312)
(7295)
(7270)
(6996)
(6867)
(6642)
(6072)
(5834)
(5692)
(5382)
(5334)
(5300)
(5071)
(4910)
(4874)
(4807)
学科
(29105)
经济(29075)
管理(17804)
(17653)
方法(13556)
(13406)
企业(13406)
数学(12144)
数学方法(11980)
(11548)
(8854)
中国(7156)
环境(6355)
(6317)
地方(6090)
农业(6031)
业经(6001)
(5125)
贸易(5122)
(4956)
(4890)
理论(4584)
(4455)
(4038)
(3985)
及其(3951)
(3868)
技术(3846)
(3841)
金融(3841)
机构
大学(116129)
学院(114463)
研究(47848)
(41544)
经济(40603)
管理(37533)
科学(35368)
中国(34056)
理学(32432)
(32263)
理学院(31924)
管理学(31018)
管理学院(30850)
(27136)
农业(26154)
(25875)
研究所(25490)
业大(24657)
中心(21163)
(17874)
(17809)
(17715)
(17383)
农业大学(17015)
(16979)
北京(16042)
(15835)
实验(15638)
师范(15446)
科学院(15366)
基金
项目(85628)
科学(65915)
基金(62083)
(59307)
国家(58863)
研究(53301)
科学基金(47690)
自然(34787)
(34520)
自然科(33945)
自然科学(33929)
自然科学基金(33343)
基金项目(33322)
社会(32281)
(30536)
社会科(30509)
社会科学(30498)
资助(25621)
教育(23967)
重点(20860)
计划(20381)
编号(19283)
(19168)
科技(18845)
(18013)
科研(17733)
(17382)
创新(16376)
(15644)
专项(15597)
期刊
(43268)
经济(43268)
学报(30920)
研究(30860)
(27954)
科学(25295)
中国(24851)
大学(21624)
学学(20777)
农业(19073)
管理(12947)
(12391)
教育(11153)
(10704)
业大(9254)
(8114)
金融(8114)
技术(7855)
(7685)
农业大学(7572)
资源(7478)
经济研究(7318)
林业(7039)
财经(6668)
科技(6542)
业经(6297)
中国农业(6003)
(5806)
自然(5767)
问题(5558)
共检索到168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旭音  刘冰  陈颖  沈志勇  
河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既反映了不同的来源,又显示了污染水平。选择太湖周边具有不同污染源特征的漕桥河、梁溪河和大浦河,针对水体、悬浮物、沉积物3种不同介质,研究其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化。微量元素特征及变化分析表明,3条河流整体上磷的含量较高,金属元素在城镇和工业区河段较高。元素主成分分析显示,接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的河流,主成分组成差别明显。元素特征对比值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元素对的变化并不一致,不同河道大体反映了工业废水、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的特点;分配系数KD值的大小顺序为Fe>Al>Zn>Cr>Ni>K,多数元素的KD值都是漕桥河最高,梁溪河最低,Zn的KD值则是大浦河最高,漕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晖  张昭  李伟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湖北梁子湖水体及底泥中12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As,Ba,Co,Cr,Cu,Hg,Mn,Ni,Pb,Sb,Sr和Zn)的含量及空间格局,并通过饮用水及地表水质量标准及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梁子湖水质及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梁子湖的水体质量较好,仅Cu是潜在污染物质;对湖泊底质而言,As是主要污染物质,Cu、Pb和Zn处在轻微的污染状态。空间格局显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体中的重金属分布有较强的区域性,最大值出现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梁子岛附近;在湖泊底泥中由于地质背景一致性而差别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较之湖泊水体,湖泊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关系更密切,强相关性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欢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ier Sinensis)可食部位中常量元素(钠(Na)、钾(K)、镁(Mg))、微量元素(锰(Mn)、铁(Fe)、铜(Cu))以及重金属(铬(Cr)、镉(Cd)、汞(Hg))分布特征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前,中华绒螯蟹中可食部位中元素分布:K>Na>Mg>Fe>Cu>Mn>Hg>Cr>Cd;相比于未加工的可食部位中元素含量,烹饪后K含量降低,Na和Mg元素含量整体增加,其他元素含量因烹饪方式、部位、性别的不同变化不一,不同烹饪方式对同一部位、同一元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布规律不变(所有样品均是干重)。基于3种重金属含量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烹饪前后THQ值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不构成显著风险。研究表明:烹饪方式对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中元素含量变化具有影响,但不会提高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研究以期弥补以食品原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华绒螯蟹中重金属风险危害评估的不足,为中华绒螯蟹的精准膳食风险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家春  林昌虎  杨钧屹  李朝桢  王永  杨加文  戚燕强  
[目的]为了解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明确白及栽培的适生土壤环境,为白及人工栽培的土壤环境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微量元素有效态与化学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水平,并探讨影响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制约因素。[结果]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pH为7.65~7.99,有机质为26.86~280.58 g/kg,全氮为1.55~14.44g/kg,全磷为0.47~0.99 g/kg,全钾为1.89~19.52 g/kg;碱解氮为99~641 mg/kg,有效磷为2.40~18.75 mg/kg,速效钾为70~122 mg/kg;有效铜为0.45~1.70 mg/kg,有效锌为0.83~14.66 mg/kg,有效铁为11.80~119.85 mg/kg,有效锰为24.88~52.55mg/kg。[结论]适宜白及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较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对土壤微量元素铜和锰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与土壤微量元素锌及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白及人工种植过程中,选择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丰富的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更有利于白及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梅  柴仲平  毛东雷  杨雪峰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暴增海  马桂珍  徐晓红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卫科  何佳庆  杨丽红  卢鑫  李捷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所选取的恢复植物对其所需的中量、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影响和改善边坡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高速公路典型护坡物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壤深度紫穗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主要中量和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及其根际对元素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铁和铜以及中量元素镁根际有效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P 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铁、锰、铜、镁有效含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锌、钙有效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无明显变化趋势;紫穗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元素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根系对铁、铜、钙、镁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效应。研究表明,高速公路边坡栽植紫穗槐可维持和改善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稳定,进而存在抵御边坡水土流失的潜在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张清海  林绍霞  崔斗斗  林昌虎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含量的剖面特征,为鸟王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技术和室外实地考察,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和剖面土壤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平均含量差别很大,野生茶园的全Fe和全Zn含量最高,分别是39 646和6131 mg/kg,天然林地的全Mn、全Cu和全Mo的含量最高,分别是163.92、13.22和1.23 mg/kg;野生茶园的有效Fe、有效Mn、有效Zn和有效B含量最高,分别是148.47、31.12、5.46和0.32 mg/kg,天然林地的有效Cu含量最高,为1.32 mg/kg;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剖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月  周冀衡  陈习羽  刘朝科  张拯研  张一扬  解燕  张涛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云南省陆良县植烟土壤及烟叶中铜、锌、铁、锰、硼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照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标准,陆良县植烟区土壤有效铁含量(76.78 mg/kg)、有效锰含量(36.80 mg/kg)极高,有效铜含量(1.59 mg/kg)、有效锌含量(2.13 mg/kg)较高,有效硼含量(0.54 mg/kg)适中;烟叶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丰富,烟叶铜含量为0.12~62.99 mg/kg,与土壤有效铜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56),受海拔高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烟叶锌含量为12.62~162.26 mg/kg,与土壤有效锌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超  戴全厚  王玲玲  
以贵州省草海湿地典型集水区——沙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开展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本地区含量都较丰富。四种元素的等值线图反映,Fe含量极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Mn在研究区南部有范围很小的高值区,Cu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南边缘部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u与M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Mn与Cu、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Fe与N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Zn与Mn、N表现出极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丽  文仕知  何功秀  
对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7种微量元素(Fe、Cu、Zn、Mn、Pb、Ni、Cd)的含量、积累、空间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以Mn元素含量最高,Cd元素含量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要高于乔木层各组分。可能是受到枯枝落叶层的分解作用的影响,林地土壤中Fe、Mn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但各微量元素在各层次土壤变化规律不明显。枫香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总贮量为22 971.515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总量为81.426 kg.hm-2,占0.35%,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二者的养分积累量为10.147 kg.hm-2,占0.05%。...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龚胜生  
土壤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以土壤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尺度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微量元素与人口健康相关性进行探讨.结论如下:1)县域尺度上Zn、B、Mo、Mn、Fe、Cu 6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均存在明显空间聚集特征,B元素的Morans I值最大,其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好,Zn元素的Morans I值最小,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差;空间分布模式中以高值聚类(HH)所占比例最高,同时正热点区域比例均高于负热点区域,不同微量元素之间的正、负热点区域空间分布存在某些一致现象.2)县域尺度上人口健康水平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非在整个区域内随机散发分布,长寿指数的集聚性要略高于死亡率,表明县域尺度上湖北省长寿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长寿指数和死亡率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同时发生高值或低值聚集的县域个数和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分布特征.3)Mo和Cu两种元素与人口健康指标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人口健康状况;适量的Zn和Mn元素是已被证明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但在本次研究的县域尺度上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与人口健康的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卫  周冀衡  赵松义  张一扬  李晓忠  杨虹琦  柳均  汤若云  
为了解湖南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采集了3295个土样并利用多元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对其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较低,有效锌含量适宜,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铁含量丰富.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含量表现为湘南、湘中较高,湘西较低;有效钼、有效锰则是由东往西增加.施肥时应适当增施钼肥,并注意钼肥形态,湘西地区还应适当增施锌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薛萐  肖列  
【目的】探索农耕地撂荒对土壤微量元素演变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农耕地撂荒后不同坡向土壤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阴坡由于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大,植被生长旺盛。有机碳、全氮、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变化规律性较强,表现为在演替前期变化较小,而后期随撂荒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有效铜则随撂荒年限呈降低趋势。阳坡土壤有机碳、全氮及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则随年限呈波动变化。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量元素密度变化不同,阳坡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密度在演替前10年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阳华  钟欣平  王颖  
[目的]研究土壤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利于深入认识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恢复及土壤养分综合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喀斯特高原山地区52份土壤样品的C:N、C:P、N:P、Ca:Mg、Fe:Mn、Cu:Zn、B:Mo、P:S、Ca:S和Al:Si共计10个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范围、相互作用效应及其对土壤质量的贡献。[结果]B:Mo、Al:Si的变异系数130%。C:N与Fe:Mn、Cu:Zn间呈显著正相关,与Al:Si呈出极显著负相关;C:P、N:P与B:Mo、P:S,Cu:Zn与Al:Si呈极显著负相关。前4个主成分反映出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82.479%,依次受C:P、N:P,Cu:Zn、Al:Si,Ca:Mg、Ca:S和Fe:Mn等的支配。[结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计量指标间呈较强的互作效应,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亦对土壤质量起到明显的支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