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7)
- 2023(2277)
- 2022(1729)
- 2021(1575)
- 2020(1232)
- 2019(2706)
- 2018(2650)
- 2017(4585)
- 2016(2505)
- 2015(2842)
- 2014(2820)
- 2013(2722)
- 2012(2567)
- 2011(2319)
- 2010(2337)
- 2009(2081)
- 2008(2190)
- 2007(2222)
- 2006(2048)
- 2005(1528)
- 学科
- 济(8684)
- 经济(8678)
- 管理(7677)
- 业(4264)
- 中国(4122)
- 地方(3658)
- 农(3564)
- 环境(3452)
- 企(3282)
- 企业(3282)
- 业经(2772)
- 及其(2395)
- 划(2244)
- 农业(2220)
- 学(2180)
- 教育(2155)
- 发(2098)
- 财(1999)
- 和(1865)
- 土地(1795)
- 规划(1726)
- 建设(1710)
- 制(1704)
- 理论(1659)
- 环境规划(1647)
- 策(1610)
- 工作(1556)
- 方法(1543)
- 融(1467)
- 金融(1467)
- 机构
- 学院(31035)
- 大学(30684)
- 研究(12009)
- 济(10605)
- 管理(10318)
- 经济(10238)
- 中国(9399)
- 理学(7922)
- 理学院(7806)
- 管理学(7635)
- 京(7614)
- 管理学院(7572)
- 科学(7354)
- 江(6507)
- 中心(6305)
- 农(6103)
- 所(5734)
- 财(5651)
- 省(5408)
- 院(5042)
- 州(4990)
- 研究所(4986)
- 范(4918)
- 技术(4883)
- 师范(4859)
- 业大(4829)
- 北京(4744)
- 农业(4667)
- 职业(4286)
- 财经(3836)
共检索到5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车娜
年虽已转,但话题未变。从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今年两会召开,"土壤污染防治"这个锐话题在社会上频频亮相。相关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设用地污染的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文
鉴于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增加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治理,美国在这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借助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力的执行机构,通过实施系统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项目,在政府、厂商、公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美国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机动车 排放污染 治理 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肖攀 艾萍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产业转移让大量工业企业从沿海向内陆迁徙,从城市向乡镇转移。这个过程中,污染工业企业从城市迁走,调整了市区用地结构。但转身留下的土地有的成了"毒地",对人体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苗强 尹芳 刘明 蒋云飞
面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与完成供前土壤污染调查时间短这一矛盾,河北雄安新区开创性地实施以片区为调查单元加并联调查的工作路径,有效地为疏解项目落地提供了安全保障,形成了与新城建设相匹配的土壤污染调查“雄安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企业被关停并转、"退二进三"搬离城区,城市经济结构因"腾龙换鸟"日趋服务化、高端化,城市发展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建设用地资源。但一些工业企业遗留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加强这些污染场地的管理,利用科学、经济的方法进行治理修复,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环保理念落后、意识匮乏、门槛偏低等原因,大量工业企业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洪斌 罗明 鞠正山 吴克宁
[目的]评价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等级,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分区进行划定,建立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区分级以及风险控制区划方法,提出不同风险分区的管控对策。[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进行评价,构建农用地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体系。[结果]利用目前已有的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可以将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划分为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5种类型,根据其污染风险等级,按照安全与基本安全保护区、低风险监控区、中风险预警区和高风险限制区对其进行管控利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顾振华 高翔 徐雨婧
贸易保护与环境保护事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议题。为了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以高低污染生产技术可内生选择为切入点,在幼稚产业保护模型中加入污染技术更新成本,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探究非关税壁垒影响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机制及其效应;然后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实施频率、覆盖范围和保护力度3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持续提高非关税壁垒的实施频率,并扩大非关税壁垒的覆盖范围最终会增加企业污染排放强度;非关税壁垒保护力度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呈现U型关系,且该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和高污染行业样本中更为突出;生产技术是联系政府政策和企业行为的关键影响机制,短期、合理的非关税壁垒力度将会促进技术发展,并且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但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则会适得其反。本文研究为致力于贸易开放和节能减排的中国政府和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的中国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金友森 许和连
如何实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与环境治理共赢是当前中国经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与中国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出口贸易转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转型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改变变量衡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出口贸易转型主要通过正向的结构效应和负向的技术效应影响环境污染,当出口贸易转型未达到临界值时,结构效应大于技术效应;当出口贸易转型超过临界值时,结构效应小于技术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以及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而言,出口贸易转型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为明显。本文的经验发现为深化理解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出口贸易转型 环境污染 一般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志明 耿景珠 黄微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基础数据,深入考察亚太价值链嵌入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亚太价值链嵌入加剧了中国的空气污染,且后向嵌入的加剧作用强于前向嵌入;从动态视角看,亚太价值链嵌入与空气污染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总体和后向嵌入仍处于亚太价值链嵌入的空气污染恶化区间,而前向嵌入处于空气污染恶化区间与改善区间的交界地带。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存在显著的行业和嵌入对象异质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产出规模扩大和空气污染排放强度提高是亚太价值链嵌入加剧空气污染的两个重要渠道,且产出规模扩大的中介效应更为凸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彬辉 叶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在法律概念、风险管控标准、风险决策、管控沟通以及法律责任竞合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建议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法律概念,设定土壤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两类风险管制标准,并实现参数本地化,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决策和沟通交流制度,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制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彬辉 叶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在法律概念、风险管控标准、风险决策、管控沟通以及法律责任竞合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建议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法律概念,设定土壤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两类风险管制标准,并实现参数本地化,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决策和沟通交流制度,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颖昊 周涛 靳拓 徐志宇
[目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是推动农业农村污染合作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研究不同主体在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方法]该文基于农用地膜生命周期污染防治的逻辑链条分析,系统研究了废旧地膜回收过程中的价值生成和绩效损失途径,提出地膜污染防治典型合作模式与治理路径。[结果]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培育环保意识和市场,通过补贴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但会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政府在生产环节的绩效损失。[结论]在典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型、混合型模式适合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调动市场资源,建立起“生产—回收”的市场内循环机制;在市场内循环机制建立成熟后,一般由政府主导型转为混合型,并在混合型后期逐步过渡为生产者主导型,使得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成为一个非政府主导行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昊生 王剑飞 孙久文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当前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使用机器学习与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借助2007~2018年中国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数据,研究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显著减少了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其原因在于改革提升了集体和国有土地的替代性,因而降低了国有建设用地的出让面积,但是未显著影响国有建设用地的单位价格。结合理论分析,上述结果说明该改革并未显著改变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市场结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该改革对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金的影响大于集体建设用地。以上结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