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6)
- 2023(16199)
- 2022(13836)
- 2021(13042)
- 2020(11030)
- 2019(25381)
- 2018(24867)
- 2017(47099)
- 2016(25680)
- 2015(28908)
- 2014(28504)
- 2013(28370)
- 2012(26051)
- 2011(23538)
- 2010(23106)
- 2009(21213)
- 2008(20509)
- 2007(17499)
- 2006(15084)
- 2005(13153)
- 学科
- 济(104213)
- 经济(104111)
- 管理(72951)
- 业(70285)
- 企(56649)
- 企业(56649)
- 方法(51760)
- 数学(46092)
- 数学方法(45511)
- 中国(28870)
- 农(27401)
- 财(24211)
- 学(23708)
- 业经(21392)
- 贸(21118)
- 贸易(21109)
- 易(20597)
- 技术(19744)
- 农业(18961)
- 地方(18081)
- 制(17484)
- 环境(17460)
- 和(15745)
- 理论(15696)
- 银(15616)
- 银行(15543)
- 行(14814)
- 务(14749)
- 财务(14672)
- 财务管理(14652)
- 机构
- 大学(369318)
- 学院(365586)
- 济(149216)
- 经济(146417)
- 管理(144323)
- 研究(128410)
- 理学(126650)
- 理学院(125207)
- 管理学(122682)
- 管理学院(122051)
- 中国(94237)
- 科学(82486)
- 京(79155)
- 农(67359)
- 所(65697)
- 财(62861)
- 研究所(60867)
- 业大(60777)
- 中心(56712)
- 农业(53495)
- 财经(51903)
- 北京(50079)
- 江(49833)
- 经(47655)
- 范(46584)
- 院(46241)
- 师范(46005)
- 经济学(45474)
- 经济学院(41210)
- 州(40456)
- 基金
- 项目(261569)
- 科学(204883)
- 基金(191784)
- 研究(182401)
- 家(171295)
- 国家(169977)
- 科学基金(144228)
- 社会(115840)
- 社会科(110013)
- 社会科学(109983)
- 基金项目(101345)
- 省(100383)
- 自然(96747)
- 自然科(94564)
- 自然科学(94537)
- 自然科学基金(92826)
- 划(86068)
- 教育(83501)
- 资助(80211)
- 编号(71109)
- 重点(59187)
- 部(57765)
- 成果(55897)
- 发(55297)
- 创(54603)
- 创新(51127)
- 科研(50884)
- 计划(49644)
- 课题(49269)
- 教育部(48800)
- 期刊
- 济(151292)
- 经济(151292)
- 研究(102779)
- 学报(67042)
- 中国(66652)
- 农(59705)
- 科学(59551)
- 管理(51095)
- 大学(49390)
- 学学(47015)
- 财(44894)
- 农业(41887)
- 教育(35603)
- 技术(31826)
- 融(27095)
- 金融(27095)
- 经济研究(26145)
- 财经(24758)
- 业经(23417)
- 业(22865)
- 经(21222)
- 科技(20024)
- 问题(19861)
- 技术经济(18993)
- 业大(18032)
- 版(17951)
- 统计(17555)
- 图书(17199)
- 贸(16768)
- 资源(16668)
共检索到518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傅帅雄 张可云 张文彬
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工业由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不可避免。但工业污染伴随着产业转移也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这必将对生态环境原本就相对脆弱的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实证分析发现,污染转移不仅与污染型行业的转移有关,同时还受到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影响,并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提升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产业转移 减排技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帅雄 张文彬 张可云
在Battese and Coelli(1992)模型基础上,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类污染型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各行业在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都比东部地区要高。从经济效率来看,大部分污染型行业势必在未来布局选择上会倾向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都相对较弱,污染型行业向这些地区大规模转移必然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此,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污染型行业的优化布局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污染型行业 产业转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污染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生了相当大的破坏。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由于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得的同时也为环境的破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主要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定性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规模、环境管制、要素禀赋以及产业开放政策四个因素。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国际产业转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红岩 王静 秦志琴 董威励
首先构建污染密集指数来分辨挑选出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计算基尼系数以及产业集中率来判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间转移特征和空间转移特征;最后运用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从而得出影响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其转移方向为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经济外向度、创新能力的影响,其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向,经济发展状况、产权制度对其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红岩 李京梅
基于20002013年省际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空间布局与我国主要工业污染物分布转移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影响沿线FDI布局转移的因素,得出结论:我国主要工业污染物分布转移与沿线国家FDI空间布局正相关;环境规制强度、制造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劳动力工资水平等对沿线国家FDI空间布局影响显著;沿线国家FDI在我国的地区布局具有显著自我累积效应。从合理环境规制的制定实施、区域差异化利用外资等方面提出提高外资利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污染转移 静态动态面板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红岩 李京梅
基于2000~2013年省际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空间布局与我国主要工业污染物分布转移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影响沿线FDI布局转移的因素,得出结论:我国主要工业污染物分布转移与沿线国家FDI空间布局正相关;环境规制强度、制造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劳动力工资水平等对沿线国家FDI空间布局影响显著;沿线国家FDI在我国的地区布局具有显著自我累积效应。从合理环境规制的制定实施、区域差异化利用外资等方面提出提高外资利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污染转移 静态动态面板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可云 傅帅雄
随着生态环境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可能引发的生态效应已经成为目前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研究的热点。同时,生态环境对产业布局研究的影响也受到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在回顾"污染天堂"假说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污染天堂"最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对中国未来有关"污染天堂"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污染天堂” 产业布局 环境规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帅雄 张可云 张文彬
借鉴Abay Mulatu和Reyer Gerlagh(2009)的研究,应用地区与产业特征交互作用的经典贸易模型,对中国区域间的"污染天堂"效应进行了测度。实证分析表明,在各省环境规制力度不同的条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从环境规制力度大的省份向环境规制力度小的省份转移;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力度普遍弱于东部地区。因此,若不加以重视,中西部地区很可能会沦为东部污染密集型产业规避高环境规制的"污染天堂",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关键词:
环境规制力度 污染天堂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麟科 仇焕广 崔永伟 王晓工
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居民收入和城市人口的扩张,养殖业有进一步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集中的趋势,加剧了畜禽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该文建立了两个企业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环境污染税费征收对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的影响。运用反向回溯法,得到模型的均衡解。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固定成本较低,发达地区的畜禽企业会在不发达地区设立分厂,以获得当地的产品销售市场,畜禽养殖业会根据环境污染税费引致的成本重新布局生产。因此,国家可以有效利用环境污染税费调节畜禽养殖业布局。最优环境污染税费与畜牧产品需求、畜牧产品变动成本和排污量高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规划目标在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环境污染 动态博弈 空间布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志强 苗长虹
以中国31个省市为例,运用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率等指标对2000~2014年污染产业转移的空间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考察污染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污染产业的省域分布呈先集中后分散的特征,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集聚变化特点,包括先集中后分散、趋于集中和趋于分散三种类型,多数行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00~2014年东部省份的污染产业以转出为主,中西部内陆省份污染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升;污染产业的转移会造成工业污染的转移,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污染转移的作用尤为明显,说明承接地应针对承接转移产业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管制力度。
关键词:
污染产业 工业污染 产业转移 污染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莉
污染产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增加产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文章采用产业竞争力模型和DEA模型,运用我国10个污染产业与30个省份2007—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污染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污染产业转移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1)2014年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污染产业发展仍具有竞争力;(2)污染产业由经济较发达省份向经济欠发达省份转移;(3)污染产业转出省环境效率随污染产业转出下降,大多数承接污染产业省份环境效率随污染产业转入下降,我国省际污染产业转移没有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鹏杰
本文以转移合理度为指标对污染密集型行业转移进行重新界定和测算,基于数理模型的分析结论,运用我国30个省20012014年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以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及绿色技术效率对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密集型行业转移存在绿色技术效率的门限效应,当绿色技术效率较低时,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并不能促进污染密集型行业转移;当绿色技术效率水平达到门槛值以上时,绿色技术效率和环境规制则对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转移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毋泽鹏 王奇
为更好地研究产业跨国转移对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将其分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并纳入LMDI分解模型,识别全球39个主要国家CO_2、SO_2排放密集型产业并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18.11%的碳密集型产业,该过程在减少发达国家23.97亿吨CO_2排放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41.42亿吨排放;前者减排主要得益于碳密集型产业转出的结构变化,占总效应的66.99%,而后者增排主要源于产业转入规模增加,贡献达70.80%。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的污染排放效应,发现随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转移的污染排放影响在人均GDP为2.05万美元前后分别呈现增排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还发现,硫密集型产业存在类似现象,差别在于当人均GDP为1.43万美元时就发生转变,这可能与CO_2、SO_2两者不同的全球性与局地性污染特征有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毋泽鹏 王奇
为更好地研究产业跨国转移对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将其分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并纳入LMDI分解模型,识别全球39个主要国家CO_2、SO_2排放密集型产业并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18.11%的碳密集型产业,该过程在减少发达国家23.97亿吨CO_2排放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41.42亿吨排放;前者减排主要得益于碳密集型产业转出的结构变化,占总效应的66.99%,而后者增排主要源于产业转入规模增加,贡献达70.80%。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的污染排放效应,发现随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转移的污染排放影响在人均GDP为2.05万美元前后分别呈现增排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还发现,硫密集型产业存在类似现象,差别在于当人均GDP为1.43万美元时就发生转变,这可能与CO_2、SO_2两者不同的全球性与局地性污染特征有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伟丽 方浪 刘硕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管制与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出"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利用1996-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从总体上看,该效应的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滞后1期时效应最明显;分时段的分析显示,随着我国环境管制强度整体加强和产业结构变化,"污染避难所"效应增强。同时原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基础较好、区域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