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
- 2023(1222)
- 2022(1057)
- 2021(984)
- 2020(801)
- 2019(1782)
- 2018(1683)
- 2017(3404)
- 2016(1840)
- 2015(1938)
- 2014(1918)
- 2013(1932)
- 2012(1835)
- 2011(1649)
- 2010(1682)
- 2009(1593)
- 2008(1499)
- 2007(1237)
- 2006(1187)
- 2005(1146)
- 学科
- 济(8379)
- 经济(8369)
- 土地(7543)
- 管理(4984)
- 学(4497)
- 业(3544)
- 经济学(3491)
- 问题(3044)
- 环境(2775)
- 企(2381)
- 企业(2381)
- 农(2327)
- 方法(1785)
- 中国(1756)
- 发(1748)
- 资源(1707)
- 划(1656)
- 城市(1606)
- 及其(1586)
- 财(1564)
- 农业(1516)
- 数学(1513)
- 数学方法(1496)
- 制(1371)
- 体(1313)
- 染(1297)
- 污染(1261)
- 防(1240)
- 规划(1235)
- 利用(1229)
- 机构
- 大学(26682)
- 学院(25816)
- 研究(11249)
- 济(9851)
- 经济(9578)
- 管理(9430)
- 中国(8931)
- 农(8235)
- 科学(7840)
- 理学(7776)
- 理学院(7645)
- 管理学(7496)
- 管理学院(7452)
- 京(6915)
- 农业(6762)
- 所(6265)
- 业大(6004)
- 研究所(5754)
- 中心(5395)
- 资源(5129)
- 省(4787)
- 江(4774)
- 农业大学(4616)
- 院(4487)
- 财(4333)
- 北京(4057)
- 科学院(3938)
- 财经(3525)
- 范(3446)
- 环境(3443)
共检索到4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肖攀 艾萍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产业转移让大量工业企业从沿海向内陆迁徙,从城市向乡镇转移。这个过程中,污染工业企业从城市迁走,调整了市区用地结构。但转身留下的土地有的成了"毒地",对人体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坚
步入正轨的中英经贸宋坚英国是同我国开展经贸关系最早的西欧大国。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总的说中英经贸关系是发展的,但速度不快,时有曲折,问题也不少。近年来,由于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双边经贸关系正走入正轨。只要继续本着互利合作和严格遵循已达成协议的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宗艳
2023年1月9日,一个由联合国支持的专家组在美国气象学会第103次年会上表示,有着地球“保护伞”之称的臭氧层有望在未来40年内恢复。这主要得益于过去30多年来世界各国在执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所采取的有力行动,逐步减少、限制及停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臭氧层修复有望,这对于应对气候危机颇有分歧的世界各国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一方面,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生命带来伤害,另一方面,这也证明世界各国的通力协作应对气候危机并不是徒劳。显然,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当下及未来紧迫任务的情况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宗艳
2023年1月9日,一个由联合国支持的专家组在美国气象学会第103次年会上表示,有着地球“保护伞”之称的臭氧层有望在未来40年内恢复。这主要得益于过去30多年来世界各国在执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所采取的有力行动,逐步减少、限制及停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臭氧层修复有望,这对于应对气候危机颇有分歧的世界各国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一方面,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生命带来伤害,另一方面,这也证明世界各国的通力协作应对气候危机并不是徒劳。显然,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当下及未来紧迫任务的情况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周妍 周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在获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严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因此,学习借鉴国外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利用先进经验,研究中国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利用形势与问题,提出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利用的工作建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庆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搬迁改造老工业区、清理僵尸企业等相关工作的落实,结合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增存挂钩等政策的导向作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逐步走向存量时代。然而,由于在历史经营中对环保生产认识不足,可供重新开发利用的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城中工业园和城乡接合部的低效或闲置建设用地,一定程度上存在污染问题,有的还较为严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教进
再生水作为自然水外的补充性水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地下水回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对于再生水的利用是很多城市解决水危机的重要出路。但再生水毕竟是污水处理过后的水源,其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在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对于再生水,我们不仅要加强综合利用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其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何谓再生水再生水是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非自然性水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黎孔清 李烨 欧名豪
当前,土地利用成为了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成为使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在中央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的新形势与新背景下,如何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来达到低碳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目标,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事实上,一直以来国土部门对节能减排以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杰灵 王冬银 戴珂
20世纪60年代,西南地区是国家部署"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70年代末期国家政策发生调整后,"三线"企事业单位开始陆续向城市或发达地区调迁,在原生产、科研、生活区域遗留下大量的闲置建设用地,亟待盘活利用。为此,2015年上半年,笔者对四川、云南、重庆三省市"三线"调迁单位原址土地再利用和闲置废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找出闲置原因及盘活这些土地的办法。土地闲置废弃的原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曾纪勇 赵艳玲 李建华 高杨 何厅厅 王亚云
针对重金属工业污染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基于《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纳入健康风险、投资收益及社会可接受程度来构建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以东莞市麻涌镇某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进行了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作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的适应度分别为56.26、69.14、58.00,该区适宜作为商服用地,不适宜做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雄燕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76年、1987年、1999年、2007年、2015年5个时间节点下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基础,采用ERDAS进行相应监督分类,通过Eviews实证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他地类显著减少,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2)滇池流域的水体显著受到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而呈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如无进一步的土地利用改进措施,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土地利用 水体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雄燕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76年、1987年、1999年、2007年、2015年5个时间节点下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基础,采用ERDAS进行相应监督分类,通过Eviews实证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他地类显著减少,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2)滇池流域的水体显著受到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而呈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如无进一步的土地利用改进措施,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土地利用 水体污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车娜
年虽已转,但话题未变。从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今年两会召开,"土壤污染防治"这个锐话题在社会上频频亮相。相关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设用地污染的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凡文 徐玉梅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缘起农业集约经营。在农耕社会,农业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始于农业土地,土地集约利用的思想由此生发。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就写道:"凡人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强调了土地的经营宁可少而精,不应广种薄收。我国明代的《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提法创新,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可以看出:其核心的转变,在于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强调和提升。这一质量要求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与合理布局,也包括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综合管理改革等多个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土地制度改革。而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建立有效机制,在把控好建设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