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7)
- 2023(13903)
- 2022(12137)
- 2021(11444)
- 2020(9568)
- 2019(22152)
- 2018(21759)
- 2017(42808)
- 2016(22832)
- 2015(25576)
- 2014(25298)
- 2013(24429)
- 2012(22137)
- 2011(19558)
- 2010(19129)
- 2009(17165)
- 2008(16103)
- 2007(13601)
- 2006(11339)
- 2005(9272)
- 学科
- 济(86951)
- 经济(86855)
- 管理(67625)
- 业(62176)
- 企(51252)
- 企业(51252)
- 方法(44176)
- 数学(38862)
- 数学方法(38335)
- 财(24439)
- 农(24110)
- 中国(22100)
- 业经(19278)
- 学(18238)
- 地方(17670)
- 农业(16671)
- 环境(15125)
- 理论(14727)
- 贸(14719)
- 贸易(14714)
- 务(14665)
- 财务(14595)
- 财务管理(14563)
- 技术(14445)
- 易(14285)
- 和(13981)
- 企业财务(13800)
- 制(13785)
- 划(13146)
- 银(11160)
- 机构
- 大学(310800)
- 学院(309637)
- 管理(129033)
- 济(121861)
- 经济(119340)
- 理学(113986)
- 理学院(112832)
- 管理学(110810)
- 管理学院(110248)
- 研究(96432)
- 中国(69047)
- 京(63760)
- 科学(60350)
- 财(55468)
- 业大(46675)
- 农(45981)
- 所(45598)
- 财经(45453)
- 中心(44752)
- 研究所(42044)
- 经(41666)
- 江(41626)
- 范(40236)
- 师范(39868)
- 北京(39163)
- 经济学(36971)
- 农业(35961)
- 院(35913)
- 财经大学(34369)
- 州(34232)
- 基金
- 项目(226805)
- 科学(179698)
- 研究(166424)
- 基金(166226)
- 家(143937)
- 国家(142772)
- 科学基金(124542)
- 社会(105507)
- 社会科(100052)
- 社会科学(100027)
- 基金项目(89122)
- 省(88378)
- 自然(81542)
- 自然科(79685)
- 自然科学(79666)
- 自然科学基金(78195)
- 教育(76827)
- 划(74146)
- 编号(67893)
- 资助(67886)
- 成果(53239)
- 部(50285)
- 重点(50152)
- 发(47628)
- 创(47560)
- 课题(45385)
- 创新(44360)
- 科研(43787)
- 教育部(43747)
- 国家社会(43460)
- 期刊
- 济(121908)
- 经济(121908)
- 研究(85477)
- 中国(50555)
- 学报(47628)
- 管理(44712)
- 科学(44111)
- 财(42067)
- 农(40906)
- 大学(36958)
- 学学(34932)
- 教育(32920)
- 农业(29023)
- 技术(27257)
- 财经(21090)
- 业经(21039)
- 融(20338)
- 金融(20338)
- 经济研究(19828)
- 经(17930)
- 问题(16043)
- 图书(15979)
- 科技(15269)
- 理论(14872)
- 技术经济(14324)
- 版(14211)
- 业(13958)
- 实践(13773)
- 践(13773)
- 资源(13555)
共检索到419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猛
地方政府是区域环境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本文通过构建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从区域环境资源配置主体角度研究污染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配置环境资源时,区域的污染排放量将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如果中央政府不从内在动力层面引导地方政府改善环境配置行为,现阶段几乎所有地区的污染排放量将大幅上升。
关键词:
污染排放 环境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占华
当前,围绕节能减排的补贴政策已广泛被各国政府采用,而不同的补贴政策可能在减排效果、产品产量及价格影响上存在差异。有鉴于此,本文在博弈的视角下,重点研究了价格补贴与研发补贴的污染减排效果差异。结果表明:政府的价格补贴在降低本国最终产品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外国最终产品的产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本国的污染排放,但将导致外国的污染排放出现较小幅度的增加,而研发补贴则将同等降低本国和外国的污染排放量。相比较而言,本国价格补贴比研发补贴对减少本国污染排放量的作用更为有效。此外,本文还发现了最优补贴水平受到污染税率等因素影响的事实。
关键词:
价格补贴 研发补贴 污染减排 福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鹏程 孙玉栋 梅正午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体制下的"以环境换增长"问题加剧了空气污染,财政分权主要是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来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的。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环境保护支出、环境保护费等地方政府行为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与空气污染显著正相关,财政分权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地方政府竞争、环境保护支出、征收排污费等政府行为可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但是财政分权会抵消政府行为对空气质量的正向影响;(2)财政分权下政府行为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在轻污染和重污染地区存在较大区域性差异,地方政府竞争、排污费等在重污染地区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在轻污染地区效果不显著。空气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增加环境保护支出,强化环境保护费的征收和管理,还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着眼于财政分权下经济发展导向、官员晋升标准等长效化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行为 空气污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瑞芝 林婷 王群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俞会新 王怡博 孙鑫涛 李中圆
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了我国2005~2016年275个城市的政府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污染减排效应,为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量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民间机构参与环境治理的有效方式,对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要好于政府单一的环境规制效果。因此,要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多方协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保宣传教育、环境信息公开、监督政府与企业行为方面的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旻 钱津津 张帆
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但在分权制财政体制下,内生的财政压力使财力受限地区只能与财力发达地区进行互补性财政竞争,其结果是财政压力较大地区放松环境规制,沦为"污染避难所"。而来自中央政府和民众的外生压力驱使污染企业密度大的地区加强环境治理强度。"先污染后治理"的地方环境策略空间上导致"环境马太效应",时间上具有短视性。据此,中央政府可设立向财力受限地区倾斜的专项转移支付,促使其具备足够的财政竞争能力,强化环境源头规制的激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玉萍 许和连
本文利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城市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策略性竞争行为显著影响到FDI的区位选择,其中本辖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当地引资能力,而邻近辖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则明显阻碍了本地FDI的流入,积极的财政支出扩张和资金缺口成为各地区竞相争夺FDI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分权体制下的FDI竞争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渠道影响到地区环境质量:一方面,FDI本身的生产活动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外资带来了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治理经验有助于提高国内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董伟婷 张珩月
基于2000-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数据,用工业废气排放量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实证比较分析了地区税负水平和环境政策两种税收竞争手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税负降低使东、西部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显著降低环境质量,但全国和中部却表现相反;地方政府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使全国、东部和中部工业废气污染加剧,出现"趋劣竞争"现象;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仅在东部和中部成立;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董伟婷 张珩月
基于2000-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数据,用工业废气排放量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实证比较分析了地区税负水平和环境政策两种税收竞争手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税负降低使东、西部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显著降低环境质量,但全国和中部却表现相反;地方政府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使全国、东部和中部工业废气污染加剧,出现"趋劣竞争"现象;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仅在东部和中部成立;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磊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地方政府双重目标管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会加剧环境污染,但是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会随着环境约束目标的引入而减弱,即双重目标管理会抑制环境污染。影响机制分析显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会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抑制技术创新和加剧工业用地价格扭曲而加剧环境污染,环境约束目标的引入会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和抑制工业用地价格扭曲而削弱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中西部以及欠发达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更大,在东部以及发达城市,这种加剧作用较小。在东部以及发达城市,环境约束目标的引入可以削弱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在中西部以及欠发达城市,这种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设
文章运用2007—2016年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效应模型,检验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支出的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检验经济增长、污染减排、节能环保财政支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地方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的增加,污染物排放减少,且节能环保财政支出规模每增加1%,污染排放减少0.2414%,我国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引入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量后,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仍然呈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未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向右移动,拐点推迟到来,说明单纯提高环境保护财政支出规模不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还需要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必要调整。
关键词:
污染减排 地方财政支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亮
在我国由中央政府主导的节能减排模式下,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成为影响节能减排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模型,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地方政府在实施节能减排中的经济行为。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能源消耗、工业"三废"的治理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力度和影响居民生活的方面重视不够。现行财权事权不对称的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是地方政府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制度性障碍,因此,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地方政府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欣怡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债规模的增加与区域环境污染间存在何种影响效应?文章通过构建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城投债等指标,采用面板动态系统GMM估计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地方政府债对于区域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即城投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城投债对于财政分权的环境污染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维度指标检验下,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在当前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日益上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发挥城投债的积极效应,对于区域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投债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激励扭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冉启英 杨小东 任思雨
首先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两步SYSGMM和广义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来看,地方政府竞争恶化了环境质量,即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明显;(2)从不同的分位区间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呈现出"低污染地区增加污染,高污染地区抑制污染"的倒"V"型特征;(3)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中-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抑制到促进的阶梯型转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俊杰 张红
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执行力度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直接因素,文中研究影响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行为的因素。文章内容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地方政府自身及地方政府间协同治理空气污染的决策演化过程。研究显示,中央政府抽查行为,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补贴,增大对地方政府的奖励与惩罚,增大对区域联合治理行为的惩罚与奖励,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行为的执行效力。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共治、互动监察、利益补偿等对提升地方空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地方政府 治理 演化博弈 仿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