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8)
2023(2550)
2022(2255)
2021(2135)
2020(1851)
2019(4011)
2018(3934)
2017(6852)
2016(4280)
2015(4724)
2014(4824)
2013(4797)
2012(4825)
2011(4570)
2010(4621)
2009(4239)
2008(4474)
2007(3939)
2006(3556)
2005(3330)
作者
(16224)
(13728)
(13725)
(12920)
(9018)
(6772)
(6040)
(5329)
(5182)
(5151)
(4994)
(4915)
(4796)
(4760)
(4528)
(4201)
(4195)
(4131)
(4100)
(4033)
(3657)
(3634)
(3433)
(3344)
(3216)
(3115)
(3035)
(3010)
(2973)
(2948)
学科
(15249)
经济(15225)
管理(8483)
(8207)
(7874)
(6449)
企业(6449)
方法(6175)
数学(5088)
数学方法(4917)
(4505)
地方(4169)
中国(3782)
业经(3382)
(3269)
贸易(3267)
(3146)
农业(3069)
理论(3027)
(2760)
(2731)
(2547)
水产(2453)
环境(2407)
及其(2385)
(2382)
金融(2380)
(2281)
地方经济(2263)
(2242)
机构
大学(68312)
学院(66198)
研究(30102)
科学(23552)
(20715)
(20548)
中国(20159)
经济(20026)
管理(19324)
(18266)
研究所(17301)
农业(16779)
理学(16492)
理学院(16130)
(15736)
管理学(15457)
管理学院(15350)
业大(15086)
(11953)
中心(11907)
(11240)
(10929)
(10875)
农业大学(10615)
实验(10355)
(10299)
师范(10082)
实验室(10018)
科学院(9741)
重点(9592)
基金
项目(47918)
科学(35812)
基金(34033)
(33284)
国家(33061)
研究(28501)
科学基金(25778)
自然(19391)
(19324)
自然科(18977)
自然科学(18964)
自然科学基金(18615)
基金项目(17743)
(17288)
社会(15986)
社会科(14999)
社会科学(14993)
资助(14505)
教育(13177)
计划(11992)
重点(11964)
科技(11520)
(10194)
编号(9923)
科研(9825)
(9817)
(9537)
专项(9243)
创新(9086)
成果(9012)
期刊
(23761)
经济(23761)
学报(21044)
(18969)
研究(17369)
科学(16842)
中国(14389)
大学(14276)
学学(13749)
农业(12783)
管理(7416)
教育(7197)
(6897)
业大(6850)
(6726)
农业大学(5654)
(5607)
林业(5016)
技术(4691)
(4543)
金融(4543)
自然(4071)
科技(3967)
资源(3782)
中国农业(3647)
财经(3599)
经济研究(3395)
自然科(3298)
自然科学(3298)
业经(3172)
共检索到10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英  董志国  程汉良  李家乐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1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差异。这四种蚌中分别有2~5个SOD位点,其中SOD-1为一强带且仅见于F1SC中,SOD-2在F1SC中为强带,但在F1CS中较弱,而其双亲中则无该带;SOD-3为一强带均保守的见于四种蚌中,SOD-4为一强带但仅在杂种F1SC中无表达,SOD-5为一强带但仅在池蝶蚌中未检到;在两亲本与其杂种F1中分别检测到4~6个EST同工酶位点,其中EST-4仅见于杂种F1SC中,EST-5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汉丰  张根芳  李家乐  袁伟康  
测量了三角帆蚌(S)和池蝶蚌(C)及其杂交F1代(SS,CC,S♀×C♂,C♀×S♂)8月龄时的11个外部形态特征数据,使用壳长校正样本规格差异后,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正交F1代(SC)的体型偏于母本三角帆蚌,而反交F1代(CS)的体型则介于两亲本之间。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合判别率达81.16%,引入正反杂交F1代进行判别则综合判别准确率下降至57.46%。以上结果暗示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可能高于现在普遍认为的种间关系。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谢楠  李应森  郑汉丰  汪桂玲  李家乐  戚鸟定  袁伟康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家乐  董志国  郑汉丰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特有淡水经济贝类,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母蚌。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角帆蚌人工繁殖初步成功,解决了育珠所需的蚌源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三角帆蚌种质退化问题突出,表现在抗逆性下降、经济性状变差,因此有必要开展三角帆蚌良种选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华志华  毛树坚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11种组织中16种同工酶系统的酶谱表型、组织分布、活性含量和迁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酶谱特征与基因表达状况作了讨论。证实酯酶和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表型和活性含量在病蚌体内有明显的紊乱现象,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病理机制与消化系统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消化系统两种酶谱的特异性变化,可作为瘟病早期诊断的生化辅助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贺刚  何力  方春林  许映芳  费春平  丁立云  
采用肾细胞体内注射法分析了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F1代的染色体核型。三种龟染色体倍数为2 n=52,核型公式为18 m+10 st+24 t,臂数NF=80。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三种龟的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和醇脱氢酶(ADH),分析了三种龟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共检测50个基因座位,其中中华草龟15个,中华花龟16个,杂种龟19个,多态位点3个(Ldh-3,Pod-2和Pod-3),多态座位百分比P分别为13.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梦红  武震  周作强  刘其根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尧服  黄助辉  何顺华  傅锦楠  龚小华  叶荫云  韩晓勇  张建磊  万新生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雷明  白志毅  刘晓军  李清清  殷浩  李家乐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小玉  张根芳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以浙江金华汤溪威旺养殖基地的三角帆蚌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研究了单养鲢、鳙和三角帆蚌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属)组成等的差异,以及养蚌池混养鲢鳙对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以及优势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蚌(10#)围隔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高密度鲢(12#)围隔(P<0.05),其蓝藻数量及生物量显著高于高密度鲢(12#)和低密度鳙(13#)围隔(P<0.05),绿藻数量则显著低于低密度鲢单养(11#)围隔(P<0.05)。在鱼蚌混养的情况下,单养蚌(10#)围隔浮游植物平均数量显著高于鲢-蚌混养(15#,16#)和鳙-蚌混养(17#,18#)围隔(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吉华  王伟良  王岩  王小冬  林青霞  朱生博  
2005年5~11月在浙江省诸暨某池塘研究了吊养在池塘水表层下10 cm、40 cm和80 cm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吊养在不同水层的三角帆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吊养在表层下40 cm水层的蚌蚌壳长、蚌壳宽和蚌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吊养在表层下10 cm和80 cm水层的蚌,吊养在表层下10 cm处的蚌生长最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蒋文枰  王中华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志仪  李勇  谢先中  
利用切片染色确定了碱性磷酸酶在三角帆蚌外套膜中主要分布在黏膜层。在培养的细胞中分别加入碱性磷酸酶激活剂、抑制剂和放线菌酮,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钙离子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当加入碱性磷酸酶激活剂时,其活力升高,钙离子浓度升高;而加入抑制剂时,其活力降低,钙离子浓度相应下降;加入放线菌酮时,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浓度开始升高,后来下降,其结果与蛋白质抑制剂的作用相一致,综合上述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外套膜的碱性磷酸酶有促进钙代谢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