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7)
- 2023(2396)
- 2022(2018)
- 2021(1963)
- 2020(1593)
- 2019(3595)
- 2018(3665)
- 2017(6317)
- 2016(3849)
- 2015(4554)
- 2014(4876)
- 2013(4461)
- 2012(4298)
- 2011(3833)
- 2010(4075)
- 2009(3689)
- 2008(4024)
- 2007(4039)
- 2006(3463)
- 2005(3241)
- 学科
- 济(12315)
- 经济(12297)
- 管理(11373)
- 业(8706)
- 企(7388)
- 企业(7388)
- 教育(4379)
- 中国(4343)
- 理论(4160)
- 财(4111)
- 农(4072)
- 学(3740)
- 教学(3477)
- 制(3473)
- 方法(3427)
- 业经(3090)
- 银(2940)
- 银行(2936)
- 行(2776)
- 务(2726)
- 财务(2717)
- 财务管理(2699)
- 农业(2673)
- 地方(2581)
- 企业财务(2500)
- 和(2462)
- 融(2398)
- 金融(2397)
- 学法(2329)
- 教学法(2329)
- 机构
- 学院(53299)
- 大学(50598)
- 研究(16887)
- 济(16774)
- 经济(16122)
- 管理(15665)
- 中国(14043)
- 理学(12259)
- 理学院(12065)
- 管理学(11726)
- 管理学院(11628)
- 京(11438)
- 科学(10672)
- 江(10489)
- 财(10119)
- 所(9095)
- 州(8572)
- 范(8551)
- 师范(8460)
- 中心(8289)
- 农(8188)
- 技术(7997)
- 研究所(7788)
- 职业(7530)
- 北京(7512)
- 财经(7281)
- 省(7172)
- 业大(6863)
- 经(6430)
- 师范大学(6355)
共检索到92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荣 陈志兴
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德育观,其主要体现在:主张超越性和本真性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本质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目标论,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池田大作 和谐教育 德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仲雯雯 杨舰 曲德林
协调问题已日渐成为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协调观的角度分析,池田大作先生在环境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提出的环境教育理念体现了包含生命尊严的环境整体观、利他的环境价值观和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观。这种协调观源于池田大作先生所处的独特时代背景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体现了创新环境思想、培养博爱精神以及提升保护环境内驱力等时代价值,对于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池田大作 环境教育理念 协调观 科学技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建非
多元文化将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置于全球的文化与政治格局中,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重大的挑战。多元文化促使教育的使命价值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上实现了高度契合,教育也成为促进人的幸福、联接人与社会、缔造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传统意义下教育的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也逐渐超越"冲突"走向"整合",超越"传递"走向"创新";对教育改革实践来说,应选择"中和位育"的改革立场,推进以协作共享为特征的公平实践,教育标准应走向多元整合,教育关系也应在对话与协商中实现重构,在拓展教育空间中应注重营造和谐生态,使教师能力从传递维持型走向批判反思型。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池田大作 当代教育理念 改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振锋 王礼力 翟淑君
技术观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技术观。工业技术观、生态技术观各自适应了不同时代的需求。和谐技术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奠定了二者和谐共生的客观前提,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为了实现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必须进行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德育 和谐共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宁武杰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关键词:
和谐德育研究 和谐社会 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耀臻
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视野去审视大学德育建设,提出应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教育建设,实现和谐心灵、和谐人际、和谐校园与和谐生命的完美构建。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德育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传信 詹万生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与社区的德育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应立足于学校与社区的特点,挖掘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各自的优势,在管理方面,达成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的协调统筹,在德育资源方面,实现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的共享互补,从而建立学校与社区和谐互动的德育机制,促进"学校—社区"合力育人德育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社区德育 青少年 德育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明才
国民党上台执政,降低了"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望步入"和平相处"与"和谐发展"的时期。未来两岸关系可望出现"军事对峙明显降温、经贸合作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日趋热络、协商对话全面重启"的良好局面。但是,国民党不可能与我谈和平统一,民进党不可能停止闹独立,美国不可能放弃以台制华,两岸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前进中有反复、发展中有波折、交流中有交锋,尤其是政治关系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和谐 前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勇 廖冲绪
农村留守家庭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农村留守家庭因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使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结构失衡、角色错位、内容复杂等新特点,由此引发了家庭各代之间在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上的冲突。消弭这些冲突,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需要增进代际沟通,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并积极推进社会帮扶。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家庭 代际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瑞明
回溯世界教育和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高等教育从处于经济社会之外,到游离于经济社会边缘,然后逐渐进入经济社会的中心,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彼此独立到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作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手段的作用越来越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