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7)
2023(9003)
2022(7322)
2021(6735)
2020(5729)
2019(12973)
2018(12804)
2017(24502)
2016(13394)
2015(14843)
2014(14403)
2013(13998)
2012(12576)
2011(11300)
2010(11392)
2009(10352)
2008(9962)
2007(8705)
2006(7494)
2005(6607)
作者
(42754)
(35300)
(35201)
(33183)
(22718)
(17231)
(15635)
(13891)
(13638)
(12545)
(12189)
(11890)
(11726)
(11295)
(11178)
(11007)
(10684)
(10677)
(10342)
(10279)
(9191)
(8845)
(8527)
(8236)
(8018)
(8005)
(7760)
(7706)
(7286)
(7154)
学科
(53052)
经济(52991)
管理(37014)
(35778)
(28802)
企业(28802)
方法(28684)
数学(26204)
数学方法(25661)
(14668)
(12816)
中国(12686)
(12069)
(11326)
贸易(11321)
业经(11242)
(11051)
农业(9761)
技术(8665)
理论(8616)
(8497)
地方(7765)
环境(7676)
(7388)
财务(7355)
财务管理(7338)
(7295)
(7176)
银行(7129)
(6981)
机构
大学(190832)
学院(190079)
(74054)
经济(72643)
管理(72505)
研究(66816)
理学(64197)
理学院(63481)
管理学(61838)
管理学院(61566)
中国(48447)
科学(46478)
(45496)
(40431)
业大(37541)
农业(37077)
(36290)
研究所(33854)
(30457)
中心(29864)
(28032)
财经(25010)
北京(24654)
农业大学(24633)
(24196)
(22954)
经济学(22351)
技术(22334)
(22310)
(22037)
基金
项目(139034)
科学(107899)
基金(101840)
(94347)
国家(93655)
研究(89305)
科学基金(78461)
社会(56401)
自然(55903)
(55217)
自然科(54706)
自然科学(54686)
自然科学基金(53724)
社会科(53582)
社会科学(53565)
基金项目(53505)
(47678)
资助(43079)
教育(41586)
编号(33466)
重点(31993)
计划(30150)
(29677)
(29446)
(28942)
科研(28101)
创新(27590)
科技(26661)
(25848)
成果(24630)
期刊
(72231)
经济(72231)
研究(47665)
学报(42267)
(39876)
中国(35830)
科学(35255)
大学(30384)
学学(29294)
农业(27861)
管理(26158)
(22387)
教育(16753)
技术(16344)
(15682)
(13655)
金融(13655)
经济研究(13292)
业大(13042)
业经(12579)
财经(11955)
农业大学(11246)
(11182)
统计(10856)
(10206)
(10124)
科技(10118)
技术经济(9588)
问题(9405)
商业(9030)
共检索到265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香尘  邹辉  刘康  韦玲静  黄杰  张桂姣  张盛  莫飞龙  吕业坚  
鱼类品种和养殖环境差异会影响鱼类的肌肉品质。本研究测定分析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边鲤和建鲤肌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评估金边鲤的肌肉品质,为开发和推广金边鲤稻田养殖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稻田金边鲤的粗脂肪、粗灰分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池塘金边鲤(P0.05)。稻田金边鲤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P<0.05),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金边鲤(P<0.05),而内聚性显著低于池塘金边鲤、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文波  周明瑞  侯梦丹  文露婷  杜雪松  翟旭亮  李虹  林勇  罗辉  
为评估不同养殖环境对禾花鲤(Cyprinus carpio)肌肉营养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法检测稻田和池塘2种养殖环境下禾花鲤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池塘组禾花鲤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池塘组肌肉粘性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内聚性和剪切力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池塘组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D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2组禾花鲤肌肉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为色氨酸(Trp)和缬氨酸(Val);在脂肪酸测定结果中显示,池塘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柳兰  龙亚男  张乐纪  张纯  徐来  刘巧  罗杰  杜宗君  杨淞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丽君  郭全友  马东林  王海华  杨絮  马本贺  黄海潮  郑尧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下台湾泥鳅和泥鳅的形体性状、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并探讨了它们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泥鳅,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in pond-cultivated mode, PPOC)肥满度(1.00±0.01) g/cm~(3)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下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in pond-cultivated mode, MPOC) (0.50±0.01) g/cm~(3) (P<0.05),泥鳅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台湾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台湾泥鳅(P<0.05),池塘养殖模式下2种泥鳅的致动脉粥样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低于稻田养殖的相同品种(P硬度_((PPAC)),弹性_((MPOC))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形体性状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肥满度与体长体高比呈负相关(–0.996),与质构特征、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池塘模式更适合台湾泥鳅养殖,稻田模式更适合泥鳅养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剑  赵仲孟  黄志鹏  赵瀚  李强  张露  柯红雨  苏旭涛  肖宇  杜军  
#N/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惠敏  施文正  徐冠洪  曲映红  
为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对鲤(Cyprinus carpio)肌肉风味的影响,2021年8-10月随机采集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进行感官分析并测定其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对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感官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肌肉在10月时,气味上有明显差异。稻田和池塘养殖鲤肌肉中氨基酸及核苷酸种类相同,稻田养殖的鲤肌肉中呈鲜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的鲤肌肉味精当量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 EUC)最高含量达到了5.68 g MSG/100 g,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的EUC值4.61 MSG g/100 g;同时,稻田养殖鲤肌肉中土腥味、青草味的物质,如己醛、壬醛的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综上表明,稻田养殖的鲤滋味更为鲜美,土腥味的物质含量更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伟  李大鹏  潘宙  郭威  谢从新  何绪刚  亓成龙  
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析方法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系水力和质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的草鱼和团头鲂的终末体质量高于对照池塘的养殖鱼类;试验池塘2种鱼的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空壳体质量比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池塘草鱼和团头鲂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的鱼类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俊杰  张世勇  朱昱璇  王明华  张美琴  陈校辉  边文冀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特性,随机选取传统池塘(TP)、高密度循环水系统(HD-RAS)和水泥池塘(CP)养殖模式下的鲜活斑点叉尾,测定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TP和HDRAS的斑点叉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P;CP的肝体比(2.35%±0.22%)显著高于TP和HD-RAS;与TP相比,HD-RAS和CP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低,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更高;HD-RAS肌肉的亮度值(L*)(58.18±3.56)、红度值(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元  王从碧  赵成法  龙晓文  
为了解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Carassius auratus)的形态学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实验分别采集体质量(210.04±26.52)g的稻田养殖鲫(以下简称稻田鲫)和池塘养殖鲫(203.74±7.12)g(以下简称池塘鲫)各5尾,测量体质量、体长、尾柄长和尾柄高,解剖并称量两侧肌肉、内脏和肝脏重,计算和比较肥满度(CF)、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尾柄长/尾柄高比值和出肉率(MY);同时测量了两种养殖模式鲫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稻田鲫的VSI、HSI和尾柄长/尾柄高比值均显著高于池塘鲫,而MY低于池塘鲫;(2)池塘鲫肌肉中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稻田鲫,而粗灰分含量低于稻田鲫;(3)池塘鲫肌肉中的总必需氨基酸(∑EAA)、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呈味氨基酸(∑DAA)含量及必需氨基酸评分(EAAS)均显著高于稻田鲫;(4)稻田鲫肌肉中的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池塘鲫,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低于稻田鲫。综上表明,池塘鲫的肥满度、肌肉氨基酸含量高于稻田鲫,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低于稻田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喻亚丽   李清   张浪   孙艳红   鲁晓蓉   魏辉杰   陈见   李佩   高银爱   王贵英  
以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为对象,采用短期微流水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4、8和12 d)对杂交鲌“先锋1号”色度、肌纤维直径、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杂交鲌“先锋1号”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条件下,8 d和12 d皮的黄度值显著升高,各实验组肌肉的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 下同)。处理8 d时,肌纤维密度、肌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提升,分别较对照组提升了70.96%、92.04%、198.99%、35.7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灰分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差别(P>0.05, 下同);杂交鲌“先锋1号”在处理4 d时的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高于8 d和12 d;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变化不显著,各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33%、74.91%、76.56%、76.75%.。第8 d时肌肉中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花生三烯酸(C20:3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分别为6.85、41.05和53.84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α-亚麻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分别为48.05、1336.43和524.43 mg/100 g显著高于4 d和12 d。研究表明,短期微流水处理8 d时,在保证肌肉营养品质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体色和肌肉颜色,增加肌肉口感,为池塘养殖淡水产品品质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玲巧  亓成龙  曹静静  李大鹏  
为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池塘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含肉率都在65%以上;池塘组的贮存损失和失水率(分别为1.73%和17.19%)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分别为2.37%和27.16%),而冷冻渗出率(3.96%)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3.35%);水库网箱养殖组的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78%和1.03%)均显著高于池塘组(分别为16.69%和0.90%),而粗脂肪含量(2.99%)显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温蓉  田明礼  安玥琦  温利  陈浩  肖淑婷  阮秋凤  刘茹  熊善柏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培育的体系新品种“华海1号”团头鲂的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养殖模式(池塘组及大湖组)的“华海1号”团头鲂为对象,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对其表观及质地进行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对营养特性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湖养殖团头鲂空壳率以及其肉质的亮度、白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高于池塘养组,且大湖组肌肉水分含量更高,粗脂肪含量更低。池塘组和大湖组鱼肉EAA/TAA及EAA/NEAA比值分别为0.41、0.82以及0.38、0.72均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必需氨基酸构成。池塘组必需氨基酸指数虽高于大湖组,但其必需氨基酸中仅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组,而大湖组鱼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池塘组的1.05倍及1.01倍,且大湖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21.0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提升4.00%,EPA和DHA含量为池塘组的14.20倍和7.51倍,故大湖组鱼肉营养更为均衡。池塘组鱼肉谷氨酸及丙氨酸TAV值均大于1,大湖组赖氨酸TAV值大于1,但大湖组鱼肉中鲜味及甜味氨基酸总占比更高,苦味氨基酸总占比更低,且大湖组呈鲜味的AMP及IMP含量为池塘组的1.24倍及1.54倍,而呈苦味的Hx及HxR仅为池塘组的62.74%及44.53%,结合感官评价可知,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使熟制后大湖组鱼肉呈现鲜甜味。大湖组鱼肉中对气味呈负面影响的(Z)-4-庚烯醛、1-己醇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及ROAV值更低,气味品质更佳。大湖组感官评价中质地、色泽、滋味、气味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与上述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大湖养殖模式团头鲂的质地品质及营养品质均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熟制后鱼肉风味更适口,可作为一种更优的养殖模式进行推广,本研究为选取合适的养殖模式以提升“华海1号”团头鲂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明  叶金云  沈斌乾  潘茜  王友慧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吉红  孙海涛  单世涛  
对池塘和网箱养殖匙吻鲟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池塘组肌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网箱组(P<0.05),粗脂肪含量低于网箱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池塘组和网箱组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和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池塘组∑MUFA含量高于网箱组(P0.05);池塘组∑n-3PUFAs/∑n-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丽  魏泽宏  唐涛  刘少军  麦康森  
为探究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与池塘传统养殖鱼类在肌肉营养品质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方面的差异,以翘嘴鲌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翘嘴鲌肌肉进行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与分析,并建立了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翘嘴鲌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翘嘴鲌肌肉蛋白脂肪无显著性差异,"跑道"养殖组翘嘴鲌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必需氨基酸[(8.54±0.01) g/100 g]和总氨基酸含量[(17.36±0.00) g/100 g]。在两种翘嘴鲌肌肉中共鉴定到2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相较于池塘传统养殖组,"跑道"养殖组提高了翘嘴鲌肌肉中2-庚酮、正己醇和1-辛烯-3-醇的含量,降低了乙醇、2-丁酮、3-羟基-2-丁酮、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正戊醛、正庚醛、苯甲醛、正辛醛和壬醛的含量。"跑道"养殖组翘嘴鲌相较于池塘传统养殖组,降低了部分能产生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改善肌肉挥发性气味的潜能。研究表明,"跑道"养殖翘嘴鲌在不改变肌肉成分的基础上,改善了翘嘴鲌肌肉氨基酸和风味物质的组成。以上结果为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养殖下的翘嘴鲌肉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