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
- 2023(20)
- 2022(45)
- 2021(32)
- 2020(24)
- 2019(47)
- 2018(54)
- 2017(74)
- 2016(53)
- 2015(52)
- 2014(56)
- 2013(66)
- 2012(50)
- 2011(39)
- 2010(55)
- 2009(50)
- 2008(39)
- 2007(51)
- 2006(26)
- 2005(32)
- 学科
- 水产(291)
- 学(285)
- 动物(212)
- 动物学(202)
- 殖(114)
- 养殖(102)
- 业(62)
- 畜(55)
- 虾(49)
- 及其(47)
- 防(47)
- 牧(45)
- 牧业(45)
- 畜牧(45)
- 畜牧业(45)
- 治(43)
- 防治(43)
- 产业(40)
- 鱼(39)
- 水产业(38)
- 淡(38)
- 淡水(38)
- 水(37)
- 物(34)
- 环境(34)
- 生物(31)
- 管理(30)
- 其他(26)
- 农(26)
- 济(26)
- 机构
- 大学(837)
- 学院(775)
- 研究(601)
- 科学(590)
- 农(566)
- 农业(514)
- 水产(507)
- 所(454)
- 中国(453)
- 研究所(450)
- 实验(421)
- 室(409)
- 实验室(403)
- 洋(399)
- 海洋(394)
- 重点(387)
- 院(335)
- 研究院(331)
- 业(328)
- 部(327)
- 科学研究(318)
- 产科(316)
- 业大(283)
- 技术(275)
- 海洋大学(274)
- 农业大学(251)
- 省(236)
- 海水(230)
- 江(227)
- 上海(212)
共检索到1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学武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王滨
针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的现象,本研究从形态、血清和mRNA水平上对其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光镜观察显示,无眼侧消褪区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有眼侧和无眼侧黑化区域(P<0.05),电镜观察发现,无眼侧消褪区域皮肤中黑色素颗粒模糊,黑色素细胞中色素体存在凋亡现象。无眼侧黑化区域消褪过程中,鳞片类型经历了由栉鳞—弱栉鳞—圆鳞转变的过程,栉鳞上硬棘数量也随之减少。无眼侧黑化消褪的牙鲆血清中的黑色素聚集激素(MCH)肽含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和无眼侧黑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妮 史宝 柳学周 徐永江 常亚青 陈圣毅 臧坤
通过统计学、酶联免疫学等方法研究3个池塘中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生长状况、血清四碘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Ⅰ)和温度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365 d的养殖过程中,3个池塘牙鲆体重和体长持续增长且体重日增长率和体长日增长率在温度较高的夏末秋初出现较高值。3个池塘牙鲆血清中T3、T4含量变化整体趋势一致,血清T4浓度在夏末出现最高值,T3浓度在秋初出现最高值,滞后于T4。IGF-I水平最高值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末、秋初滞后于GH最高值夏初。牙鲆血清中T3、T4、GH和IGF-I 4种激素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存玉 徐永江 柳学周 杨洪军 史宝 史学营 朱学武
为研究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牙鲆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饵料、水环境及底质等的关系,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牙鲆肠道、养殖水体、饵料和池塘底泥等7个样品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牙鲆肠道(B1)中以厚壁菌门(30.49%)、变形菌门(19.16%)和梭杆菌门(11.11%)为主,其中芽孢杆菌属(27.66%)占绝对优势,弧菌属(0.16%)丰度最小;工厂化养殖牙鲆肠道(B5)中以变形菌门(44.31%)、厚壁菌门(11.57%)和放线菌门(4.79%)为主,其中不动杆菌属(10.37%)丰度最大,弧菌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腾腾 关长涛 公丕海 崔勇 李真真
关键词:
褐牙鲆 大菱鲆 塑胶环保型网箱 网箱养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司飞 孙朝徽 于姗姗 赵雅贤 宋立民 王树亮 王青林 姜秀凤 王玉芬 于清海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_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_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_a最少,为11.917。
关键词:
牙鲆 回捕群体 增殖放流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秉钧 王波 张桂军
对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犬齿牙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5.52g/d,第1年平均为1.65g/d,第2年平均为2.34g/d,第3年平均为1.3g/d,第4年平均为0.75g/d。养殖1周年其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两周年达1500g;其全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076TL3.1785(R2=0.9765),全长与体高和标准体长的关系分别为TL=2.5685BD-0.6594(R2=0.9823),TL=1.1957SL-0.1724(R2=0.9922)
关键词:
犬齿牙鲆 工厂化养殖 生长特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张凯 蓝功岗 史宝
为了开发适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苗种放流的标志技术,利用编码金属标签(CWT)对不同规格牙鲆苗种进行了标记实验,并从标记死亡率、脱标率、适宜标记鱼规格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种规格的牙鲆苗种后,脱标均发生在标记后的4 d内,其后未再发生脱标现象。小规格苗种[全长为(5.92±0.41)cm]死亡率较高(13%),中规格苗种[全长(8.92±0.36)cm]死亡率为2%,大规格苗种[全长为(12.06±0.62)cm]死亡率为1%。小规格、中规格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自干 李谷 吴恢碧 陶玲 李晓莉 姚延丹 赵巧玲 樊启学
由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组成复合人工湿地,与池塘有机结合构成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应用于草鱼苗种培育,研究了该系统对池塘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在760 mm/d的水力负荷率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NH4+-N、NO2--N、NO3--N、TN、TP、COD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56±3.71)%、(50.73±3.95)%、(46.33±4.95)%、(27.99±2.78)%、(58.15±3.38)%、(29.60±2.24)%和(84.49±1.77)%;湿地出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结果表明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对养殖用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养殖用水 净化效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汉平 陈大庆 钟鸣远 邱顺林 黄木桂 麦家伯 张邦杰
鲥鱼幼鱼池塘驯化养殖试验王汉平,陈大庆,钟鸣远,邱顺林,黄木桂,麦家伯,张邦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鲥鱼(TenuealosareevessiiRichardson)是我国名贵洄游性鱼类,但近年来,资源量急剧下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在宽 陆建中 陈晓良 刘浩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健 李吉涛
池塘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传统方式,也是当前陆基海水养殖的主体。自20世纪70年代,海水池塘养殖经历了粗放式、半集约、集约化和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发展历程。然而,海水池塘养殖产业中仍存在养殖生物生态适应性机制不清、养殖系统产出不稳定、营养物质利用效率低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海水养殖虾蟹良种与生态环境的互作机制解析,研发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营养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搭建养殖信息采集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创建生态工程化养殖新模式,实现养殖系统高效可持续产出,是我国海水池塘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