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9)
2023(6818)
2022(5673)
2021(5091)
2020(4272)
2019(9332)
2018(8831)
2017(16283)
2016(9100)
2015(9821)
2014(9352)
2013(9219)
2012(8618)
2011(7745)
2010(7532)
2009(6720)
2008(6497)
2007(5598)
2006(4922)
2005(4301)
作者
(30938)
(25758)
(25638)
(24124)
(16531)
(12678)
(11262)
(10074)
(10073)
(9038)
(8949)
(8708)
(8594)
(8278)
(8127)
(7984)
(7963)
(7670)
(7563)
(7462)
(6871)
(6369)
(6154)
(5990)
(5893)
(5804)
(5687)
(5661)
(5351)
(5315)
学科
(34101)
经济(34055)
管理(24843)
(24216)
(18338)
企业(18338)
方法(15859)
数学(14315)
数学方法(14179)
(10887)
(10462)
(9128)
(9087)
贸易(9086)
(8883)
中国(8716)
业经(7680)
农业(7464)
地方(6577)
环境(6170)
(5932)
技术(5848)
(5388)
财务(5385)
财务管理(5373)
企业财务(5116)
(5035)
(4913)
(4900)
金融(4899)
机构
大学(130981)
学院(129352)
(51289)
研究(50733)
经济(50402)
管理(46792)
理学(41576)
理学院(41024)
管理学(40079)
管理学院(39899)
(37547)
科学(36523)
中国(36263)
农业(30816)
业大(28780)
(28334)
(27595)
研究所(26606)
中心(22212)
(20944)
农业大学(20325)
(19364)
(18543)
(18403)
(17368)
财经(17050)
北京(16619)
(16596)
科学院(16392)
实验(16081)
基金
项目(98358)
科学(75750)
基金(72756)
(69280)
国家(68731)
研究(59841)
科学基金(56468)
自然(40941)
自然科(40027)
自然科学(40008)
自然科学基金(39351)
基金项目(39042)
(38968)
社会(38628)
社会科(36601)
社会科学(36588)
(33864)
资助(29387)
教育(26548)
重点(23143)
计划(22815)
(20946)
科技(20902)
(20879)
(20861)
编号(20710)
科研(20352)
(19870)
创新(19634)
(18107)
期刊
(49631)
经济(49631)
学报(34685)
(32339)
研究(32165)
科学(27725)
中国(24718)
大学(24361)
学学(23678)
农业(22257)
管理(15682)
(15245)
(12340)
业大(10831)
(9636)
金融(9636)
农业大学(9425)
经济研究(9209)
(8731)
业经(8364)
财经(8257)
技术(8063)
教育(7819)
科技(7689)
(7014)
问题(6795)
林业(6694)
资源(6641)
中国农业(6446)
(6392)
共检索到183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温蓉  田明礼  安玥琦  温利  陈浩  肖淑婷  阮秋凤  刘茹  熊善柏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培育的体系新品种“华海1号”团头鲂的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养殖模式(池塘组及大湖组)的“华海1号”团头鲂为对象,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对其表观及质地进行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对营养特性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湖养殖团头鲂空壳率以及其肉质的亮度、白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高于池塘养组,且大湖组肌肉水分含量更高,粗脂肪含量更低。池塘组和大湖组鱼肉EAA/TAA及EAA/NEAA比值分别为0.41、0.82以及0.38、0.72均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必需氨基酸构成。池塘组必需氨基酸指数虽高于大湖组,但其必需氨基酸中仅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组,而大湖组鱼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池塘组的1.05倍及1.01倍,且大湖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21.0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提升4.00%,EPA和DHA含量为池塘组的14.20倍和7.51倍,故大湖组鱼肉营养更为均衡。池塘组鱼肉谷氨酸及丙氨酸TAV值均大于1,大湖组赖氨酸TAV值大于1,但大湖组鱼肉中鲜味及甜味氨基酸总占比更高,苦味氨基酸总占比更低,且大湖组呈鲜味的AMP及IMP含量为池塘组的1.24倍及1.54倍,而呈苦味的Hx及HxR仅为池塘组的62.74%及44.53%,结合感官评价可知,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使熟制后大湖组鱼肉呈现鲜甜味。大湖组鱼肉中对气味呈负面影响的(Z)-4-庚烯醛、1-己醇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及ROAV值更低,气味品质更佳。大湖组感官评价中质地、色泽、滋味、气味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与上述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大湖养殖模式团头鲂的质地品质及营养品质均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熟制后鱼肉风味更适口,可作为一种更优的养殖模式进行推广,本研究为选取合适的养殖模式以提升“华海1号”团头鲂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屈文俊  陈万光  祖恩普  
团头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屈文俊,陈万光,祖恩普(河南省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471000)团头鲂是一种优良淡水养殖品种。在传统的养殖结构中,一般被搭配利用,生长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产量和效益也没有体现出来。1995年,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打破四头鲂传统养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喻亚丽   李清   张浪   孙艳红   鲁晓蓉   魏辉杰   陈见   李佩   高银爱   王贵英  
以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为对象,采用短期微流水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4、8和12 d)对杂交鲌“先锋1号”色度、肌纤维直径、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杂交鲌“先锋1号”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条件下,8 d和12 d皮的黄度值显著升高,各实验组肌肉的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 下同)。处理8 d时,肌纤维密度、肌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提升,分别较对照组提升了70.96%、92.04%、198.99%、35.7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灰分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差别(P>0.05, 下同);杂交鲌“先锋1号”在处理4 d时的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高于8 d和12 d;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变化不显著,各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33%、74.91%、76.56%、76.75%.。第8 d时肌肉中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花生三烯酸(C20:3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分别为6.85、41.05和53.84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α-亚麻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分别为48.05、1336.43和524.43 mg/100 g显著高于4 d和12 d。研究表明,短期微流水处理8 d时,在保证肌肉营养品质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体色和肌肉颜色,增加肌肉口感,为池塘养殖淡水产品品质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志成  刘奇飞  潘嘉传  钱文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周  胡杨  安玥琦  吕昊  郭晓东  尤娟  熊善柏  
以池塘养殖草鱼为对象,采用室内微流水系统处理草鱼,研究处理时间(0、1、4、7和10 d)对草鱼鱼肉基本营养组成、滋味特征和滋味成分、气味特征和气味成分、感官评分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滋味成分、气味成分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草鱼鱼肉中脂肪和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显著增加,但鱼肉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气味分析仪(电子鼻)结果表明,微流水处理能显著改变草鱼鱼肉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处理后的草鱼鱼肉中IMP、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丝氨酸和丙氨酸)、苦味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其总挥发性盐基态氮(TVB-N)、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含量显著减少。微流水处理4 d的草鱼鱼肉气味评分、滋味评分和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处理0和1 d的草鱼样品,而与处理7和10 d草鱼样品无差异。短时间微流水处理能有效提升草鱼鱼肉品质,适宜处理时间为4 d,处理后的草鱼鱼肉无腥味、鲜味明显增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香尘  邹辉  刘康  韦玲静  黄杰  张桂姣  张盛  莫飞龙  吕业坚  
鱼类品种和养殖环境差异会影响鱼类的肌肉品质。本研究测定分析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边鲤和建鲤肌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质构特性,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评估金边鲤的肌肉品质,为开发和推广金边鲤稻田养殖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稻田金边鲤的粗脂肪、粗灰分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池塘金边鲤(P0.05)。稻田金边鲤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P<0.05),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金边鲤(P<0.05),而内聚性显著低于池塘金边鲤、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伟  李大鹏  潘宙  郭威  谢从新  何绪刚  亓成龙  
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析方法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系水力和质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的草鱼和团头鲂的终末体质量高于对照池塘的养殖鱼类;试验池塘2种鱼的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空壳体质量比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池塘草鱼和团头鲂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的鱼类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宝成  刘兴国  曾宪磊  陆诗敏  高美云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顺龙  徐跑  李丹丹  裘丽萍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吴伟  郑尧  陈家长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试验以团头鲂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各试验区共鉴定出藻类5门92种,其中绿藻46种、蓝藻15种、裸藻15种、硅藻10种、隐藻5种、甲藻1种。浮游植物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绿藻丰度、绿藻比例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浮游植物总丰度、蓝藻丰度、蓝藻比例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文波  周明瑞  侯梦丹  文露婷  杜雪松  翟旭亮  李虹  林勇  罗辉  
为评估不同养殖环境对禾花鲤(Cyprinus carpio)肌肉营养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法检测稻田和池塘2种养殖环境下禾花鲤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池塘组禾花鲤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池塘组肌肉粘性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内聚性和剪切力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池塘组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D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2组禾花鲤肌肉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为色氨酸(Trp)和缬氨酸(Val);在脂肪酸测定结果中显示,池塘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母昌考  张海琪  
为了充分利用电厂冷却水 ,开展了团头鲂的温流水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在 5 0m2 的流水池中 ,投放了 4 92 7kg规格为 75g的团头鲂鱼种 ,经过 8个月的饲养 ,共收获 6 30 0尾鱼 ,平均体重达 4 12 4g ,单产达到5 1 96kg/m2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释介  丁宁  冯淳淞  闫有利  罗永康  
为较好的了解评价河流网箱养殖与普通池塘养殖鲤鱼鱼肉的营养品质及特点,分别对2种养殖方式的鲤鱼肉的感官、色泽、肌苷酸(IMP)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蒸煮得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表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生肉清香味更强、土腥味和鱼腥味更低,熟肉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河流网箱养殖鲤鱼生、熟肉总体可接受度均更高;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亮度值L~*和白度值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2)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3)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质量分数(18.16%)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17.43%),水分与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率(67.13%)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55.86%);4)池塘养殖鲤鱼肉的蒸煮得率(78.91%)显著(P<0.05)低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83.11%)。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河流网箱养殖鲤鱼具有更多的蛋白质和鲜味物质,气味、质地和口感更佳,且较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丽君  郭全友  马东林  王海华  杨絮  马本贺  黄海潮  郑尧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下台湾泥鳅和泥鳅的形体性状、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并探讨了它们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泥鳅,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in pond-cultivated mode, PPOC)肥满度(1.00±0.01) g/cm~(3)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下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in pond-cultivated mode, MPOC) (0.50±0.01) g/cm~(3) (P<0.05),泥鳅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台湾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台湾泥鳅(P<0.05),池塘养殖模式下2种泥鳅的致动脉粥样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低于稻田养殖的相同品种(P硬度_((PPAC)),弹性_((MPOC))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形体性状与营养品质密切相关,肥满度与体长体高比呈负相关(–0.996),与质构特征、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池塘模式更适合台湾泥鳅养殖,稻田模式更适合泥鳅养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磊磊  宋学宏  孟祥雨  张铖  张卫业  赵杰  顾秋明  
以饲料系数、养殖产量、成虾规格、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作为判据,水质状况作为参考,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实验对象,在放养密度为60、105、150、195、240尾/m35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00 d的养殖试验,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50尾/m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95尾/m3和240尾/m3组(P<0.05),而养殖产量及成虾规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成虾规格较小。养殖期间各养殖水体的水质均能满足养殖虾的生长需求;高温季节除了高密度组的亚硝态氮盐指标稍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吉红  孙海涛  单世涛  
对池塘和网箱养殖匙吻鲟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池塘组肌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网箱组(P<0.05),粗脂肪含量低于网箱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池塘组和网箱组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和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池塘组∑MUFA含量高于网箱组(P0.05);池塘组∑n-3PUFAs/∑n-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