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9)
- 2023(4341)
- 2022(3749)
- 2021(3514)
- 2020(2915)
- 2019(6839)
- 2018(6880)
- 2017(11507)
- 2016(7507)
- 2015(8704)
- 2014(9029)
- 2013(8565)
- 2012(8180)
- 2011(7545)
- 2010(7869)
- 2009(6983)
- 2008(7340)
- 2007(6792)
- 2006(6215)
- 2005(5615)
- 学科
- 济(20609)
- 经济(20573)
- 管理(16170)
- 业(14497)
- 企(11704)
- 企业(11704)
- 学(10592)
- 理论(8194)
- 方法(7450)
- 农(7271)
- 教学(6860)
- 中国(6509)
- 教育(6225)
- 财(5956)
- 数学(5524)
- 数学方法(5316)
- 业经(5280)
- 农业(4909)
- 制(4904)
- 学法(4684)
- 教学法(4684)
- 地方(4637)
- 和(4341)
- 环境(4291)
- 学理(4033)
- 学理论(4033)
- 银(3916)
- 务(3906)
- 财务(3891)
- 财务管理(3871)
- 机构
- 学院(108743)
- 大学(107258)
- 研究(43385)
- 科学(33072)
- 中国(31105)
- 管理(29875)
- 济(29759)
- 农(28972)
- 经济(28633)
- 所(26086)
- 京(24683)
- 理学(24432)
- 研究所(24058)
- 理学院(24006)
- 农业(23354)
- 管理学(23031)
- 管理学院(22869)
- 业大(21457)
- 江(20939)
- 中心(18319)
- 技术(18170)
- 省(17512)
- 范(17244)
- 师范(16819)
- 院(16709)
- 州(16366)
- 财(16139)
- 北京(15566)
- 室(15410)
- 农业大学(14549)
- 基金
- 项目(69418)
- 科学(49567)
- 研究(47206)
- 基金(44159)
- 家(42628)
- 国家(42249)
- 科学基金(31870)
- 省(30288)
- 划(26205)
- 教育(23931)
- 自然(23246)
- 社会(23005)
- 基金项目(22708)
- 自然科(22628)
- 自然科学(22613)
- 自然科学基金(22190)
- 社会科(21371)
- 社会科学(21360)
- 编号(20396)
- 资助(19684)
- 成果(18355)
- 重点(17622)
- 课题(16751)
- 计划(16141)
- 科技(15809)
- 发(15470)
- 科研(14061)
- 创(14058)
- 部(13709)
- 年(13305)
共检索到173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云
池养脊尾白虾经过3个月生长可达性成熟,抱卵亲虾占总虾数比例为3.84%-16.71%,相对抱卵量平均值为512.72粒/克体重。本试验中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与月龄关系可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在目前的轮捕条件下,3月龄的个体可供渔具选择,年总死亡率φ=0.6270,轮捕死亡率E=0.2744,自然死亡率D=0.3526。若把首次轮捕月龄从3月龄提高到4月龄,轮捕强度控制在F=1.40,则产量可以比原来提高48.38%左右,且产量也能持续下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伟 王佳佳 张秀红 唐帅 王培春 李健 李吉涛
为估计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本研究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家系,构建了40个脊尾白虾全同胞家系,其中包括25个半同胞家系,利用一般线性模型估计了脊尾白虾50日龄和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以及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性状的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5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69、0.31~0.44和0.20~0.65,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54、0.31~0.47、0.33~0.71;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52、0.30~0.49、0.43~0.48和0.33~0.77;经过t检验,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 4和0.205 8,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 0和0.212 4。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总腹节长及体重3个生长性状和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及第1次产卵时间4个繁殖性状均达到中高等遗传力水平,体重和体长性状为高度正相关,体重和抱卵量性状为低度正相关。本研究为脊尾白虾高繁殖力性状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伟 王佳佳 张秀红 唐帅 王培春 李健 李吉涛
为估计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本研究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家系,构建了40个脊尾白虾全同胞家系,其中包括25个半同胞家系,利用一般线性模型估计了脊尾白虾50日龄和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以及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性状的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5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69、0.31~0.44和0.20~0.65,80日龄体长、总腹节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54、0.31~0.47、0.33~0.71;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和第1次产卵时间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52、0.30~0.49、0.43~0.48和0.33~0.77;经过t检验,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 4和0.205 8,体重与体长、抱卵量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 0和0.212 4。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总腹节长及体重3个生长性状和抱卵量、单位体长抱卵量、单位体重抱卵量及第1次产卵时间4个繁殖性状均达到中高等遗传力水平,体重和体长性状为高度正相关,体重和抱卵量性状为低度正相关。本研究为脊尾白虾高繁殖力性状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柳飞 李健 李吉涛 葛倩倩 葛红星 沈明明
采用静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碳酸盐碱度(3.5,5,6.5,8 mmol/l)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存、生长、繁殖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的96 h lc_(50)值为8.73 mmol/l(p h约为9.15);脊尾白虾的死亡率、特定生长率、抱卵率、孵化率、性腺发育及变态幼体成活率随碱度的上升而降低,3.5 mmol/l的低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繁殖影响不显著(p≥0.05),高于该碱度则会显著降低其生长及繁殖能力(p<0.05);随着碳酸盐碱度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碱度胁迫组脊尾白虾鳃和肝胰腺中的免疫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志辉 马杭柯 张培 徐莞媛 孙金秋 阎斌伦 张庆起 高焕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存活以及水体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梯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对脊尾白虾进行养殖实验,测定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水体氨氮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0.61 mg·L~(-1)、0.85 mg·L~(-1)、1.15 mg·L~(-1)、1.49 mg·L~(-1),即随养殖密度升高氨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随养殖周期的延长呈现升高的趋势。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0%、4.55%、4.01%及3.63%,存活率分别为86.11%、86.67%、81.82%及72.22%,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与养殖密度成负相关关系,且两个指标各组之间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脊尾白虾的最适工厂化养殖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养殖密度 生长 氨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然 史文军 王李宝 黎慧 于志君 胡润豪 吴旭干 沈辉 乔毅 成婕 蒋葛 万夕和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rRNA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MQ2101具有酵母的典型形态且与二尖梅奇酵母相似度达99.82%,结果表明菌株MQ2101为二尖梅奇酵母。致病性结果初步分析显示,MQ2101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39×10~(7 )CFU/尾。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脊尾白虾鳃、肌肉和肝胰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胰腺病变最为严重,肝小管呈现空泡化,管腔体积变大;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定殖的菌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每年2—5月发病迅速,发病率在5%~30%,死亡率在3%~10%。本研究确定了二尖梅奇酵母为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病原,其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致病性,主要侵染组织为肝胰腺和鳃。以上研究结果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年军 严小军 徐继林 徐善良
运用感官分析和GC/MS技术研究了两种新型海洋风味素对养殖脊尾白虾的感官特征和海鲜风味的影响,以及在暂养过程中的吸收规律。在脊尾白虾室内暂养的饲料中添加从海藻中提取的两种新型风味素DBP和TBP,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后分别测定其体内的风味素含量,并进行感官分析,对各个实验组的明度、色调、香味、风味、异味、滋味、味觉、弹性和嫩度等感官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打分,并对虾的色泽、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特征进行整体的描述与评价。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能通过饲料添加的途径吸收一定浓度的风味素,两种风味素在脊尾白虾体内的累积能力各不相同。在实验条件下,脊尾白虾肉中风味素TBP的最大累积量为754.5ng·g-1,而...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风味素 感官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冉 刘红
对虾繁殖性状的相关分子遗传标记一直是甲壳动物中研究极少的部分,为了筛选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性状(产卵与产卵量)相关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子标记,为凡纳滨对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选择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基因作为筛选基因。本实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VG基因进行SNP位点筛查,并与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150个凡纳滨对虾样品中,VG基因的4个结构域一共可以检测到37个SNP位点,8个能引起蛋白质氨基酸的同义突变,3个错义突变,26个无义突变。(2)对37个位点进行分析,发现4个可能的SNP候选位点。(3)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4个候选位点都在中等多态水平,多态信息较为丰富。(4)对4个候选位点与产卵次数、产卵总量、平均产卵量和单位体质量产卵量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位点3 839与总产卵量和单位体质量产卵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娜娜 杨瑞斌 谭博真 曾小理 何林强 徐兆利 朱振 刘海平 杨学芬
本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结合生物学测量数据,利用函数拟合求得生长方程,并解剖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采自西藏哲古措的1616尾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开展了年龄、生长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异尾高原鳅年龄分布为1~6龄,高龄个体较少。体长为3.47~14.30 cm,体重为0.40~28.70 g,生长特性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13.891[1-e-0.168(t+2.895)](R2=0.940); Wt=28.179[1-e-0.168(t+2.895)]3.0115(R2=0.991)。拐点年龄为3.65,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26cm、8.31g。异尾高原鳅雌雄性比为1∶3.01,χ2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志新 陈孝煊 刘小玲 梅晓华 陈喜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刚 范阳 刘伟光 杨红波 祁宝仑 钟海浪
卡特拉(Catla catla)(汉语名称厚唇鲃,卡特拉是根据其学名音译而成的。)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和病害少等优点。 1983年由中国渔业考察团从孟加拉国引进少量当年鱼苗。其中一部分在珠江水产研究所池塘培育。经过4年疏养雌雄个体体重达到4.7kg,并且性腺已发育成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鱼曾一度中断试验,因而人工繁殖一直未能取得成功。1990年我们对该鱼继续进行人工繁殖及其生物学的研究。1991年6月份我们人工催产成功,获得鱼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仁良 张崇文 丁友坤 陈川保 李明孚
研究了温室(18~25℃)池养暗纹东方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和河毒素。试验结果表明:池养暗纹东方雄鱼成熟系数二、三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0 1480±0.0100和 0. 1317±0.0140;三、四月份雌鱼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440±00400和0.3058±0.0460。与野生的暗纹东方相比较,经统计检验,P>0.05,成熟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池养暗纹东方不经降海洄游,性腺完全能发育成熟,能进行人工催产并孵化得苗,并且证明活体各部分均无毒或弱毒,这对于大规模开展暗纹东方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何光喜 刘其根 张峻德 陈来生 洪荣华 陈马康 童合一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
关键词:
大眼华鳊 年龄 生长 繁殖 千岛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晨 毕晓颖 卢明艳
以白花、短梦、法国回声、金娃娃、金皇后、紫花共6个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品种的花器官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采用0.1%HgCl2消毒10min效果最好,污染率为26.67%,死亡率为6.70%;不同外植体部位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能力不同,花茎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59.00%;花茎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的能力与花苞大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有关,适宜的花苞长度为4~8cm,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1+IBA0.5mg·L-1;将不定芽丛切割至4~6株的株丛转接到MS+6-BA2.0mg·L-1+IBA0.5m...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