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2)
- 2023(10190)
- 2022(8371)
- 2021(7571)
- 2020(6665)
- 2019(14873)
- 2018(14679)
- 2017(28139)
- 2016(15355)
- 2015(16939)
- 2014(16896)
- 2013(16793)
- 2012(15526)
- 2011(13758)
- 2010(14162)
- 2009(13627)
- 2008(13566)
- 2007(12224)
- 2006(10967)
- 2005(9883)
- 学科
- 业(82305)
- 济(74977)
- 经济(74899)
- 企(65456)
- 企业(65456)
- 管理(54679)
- 农(45388)
- 方法(33203)
- 农业(30270)
- 业经(27588)
- 数学(25916)
- 数学方法(25567)
- 财(21442)
- 务(16550)
- 财务(16532)
- 财务管理(16523)
- 地方(16021)
- 技术(15822)
- 企业财务(15594)
- 中国(15200)
- 策(14221)
- 制(14121)
- 划(13105)
- 和(12443)
- 贸(12223)
- 贸易(12214)
- 易(11850)
- 体(11760)
- 理论(11567)
- 学(11276)
- 机构
- 学院(229369)
- 大学(217605)
- 济(98355)
- 经济(96789)
- 管理(94748)
- 理学(82298)
- 理学院(81510)
- 管理学(80025)
- 管理学院(79642)
- 研究(73088)
- 中国(59054)
- 农(57426)
- 科学(46465)
- 京(45155)
- 农业(43979)
- 财(41738)
- 业大(41469)
- 江(40919)
- 所(37691)
- 中心(34483)
- 研究所(34306)
- 财经(33325)
- 经(30119)
- 经济管理(28748)
- 州(28259)
- 经济学(27993)
- 省(27323)
- 农业大学(27179)
- 北京(26612)
- 院(25741)
- 基金
- 项目(155586)
- 科学(124570)
- 基金(114652)
- 研究(110996)
- 家(100489)
- 国家(99504)
- 科学基金(86990)
- 社会(72975)
- 社会科(68841)
- 社会科学(68821)
- 省(64841)
- 基金项目(61385)
- 自然(57920)
- 自然科(56545)
- 自然科学(56533)
- 自然科学基金(55507)
- 划(51291)
- 教育(48027)
- 资助(46282)
- 编号(44608)
- 业(37017)
- 创(35073)
- 发(34916)
- 重点(34871)
- 部(33626)
- 成果(32203)
- 创新(32010)
- 农(31827)
- 国家社会(29930)
- 科研(29725)
- 期刊
- 济(117593)
- 经济(117593)
- 农(59956)
- 研究(58689)
- 中国(42491)
- 农业(40567)
- 管理(36116)
- 科学(35352)
- 学报(35205)
- 财(33379)
- 业经(27301)
- 大学(27127)
- 学学(26660)
- 融(21755)
- 金融(21755)
- 业(21461)
- 技术(20950)
- 财经(15967)
- 问题(15898)
- 经济研究(15873)
- 技术经济(14418)
- 资源(14274)
- 农村(13799)
- 村(13799)
- 经(13721)
- 农业经济(13607)
- 世界(12507)
- 版(12348)
- 教育(12215)
- 统计(11961)
共检索到337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本华 胡正义 吕家珑 周丽娜 徐成凯
于2003-02~2004-01,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鹰潭红壤丘陵农业区降水中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欧洲EM EP和美国NADP监测降水中的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本研究区域降水中不同月份的NH+4-N,NO-3-N含量及沉降量均变异较大,各形态氮含量和沉降量的极值出现的月份基本同步,表现为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研究区域NH+4-N,NO-3-N和无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3,0.43和1.06 m g/L,分别是同期欧洲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平均含量的1.5,1.1和1.3倍,是同期美国降水中对...
关键词:
江西红壤丘陵农业区 氮湿沉降 降水监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俊 郭熙 傅聪颖 朱青
为探究南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离散分布规律,以江西省鹰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鹰潭市1996年、2009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村居民点离散度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探究鹰潭市近二十年农村居民点离散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6—2009年和2009—2018年农村居民点面积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83.35、204.14hm2/a,鹰潭市农村居民点规模仍处于增长阶段,但聚集程度降低,破碎化程度上升。2)1996、2009和2018年,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离散度均值分别为0.41、0.42和0.45,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级别为Ⅰ级的乡镇分别占乡镇总数的41.18%、35.29%和26.47%,级别为Ⅱ级的乡镇分别占乡镇总数的35.29%、44.12%和50.00%,级别为Ⅲ级的乡镇均占乡镇总数的23.53%。乡镇农村居民点离散度整体上升,区域农村居民点离散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3)1996—2018年,地形位指数和人口密度对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小,到城镇和公路距离对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大,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地形位指数、到公路距离和人口密度为农村居民点离散度主导因素,到城镇距离、到河流距离、地均GDP为农村居民点离散度重要因素,各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能增强其他影响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离散度的解释力。本研究可为南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统筹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步礼 常学礼 陈雅琳 宋彦华 杜宾成
采用3S技术并根据1:250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同时用空间内插法计算了流域对应的大气降水量,通过选择烟台市大沽夹河流域内农业产值和作物单产量等因子,采用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揭示了降水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对产值具有累积效应,主要表现在牧业产值和渔业产值上,分别在2a和10a滑动平均相关性极显著;呈线性回归关系,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置信度。同时揭示了降水与流域内作物单产量相关性不大,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通过修建水利措施,拦蓄大气降水、增加农用水资源的补给源,影响降水在单产量中的作用地位。并由此讨论了烟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素琪 王云琦 王玉杰 张会兰 于雷 唐晓芬 朱锦奇 周彬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NH3的排放量较高;2)缙云山地区大气活性氮主要是还原态的NH+4-N,其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3)监测期内湿沉降中NO-3-N、NH+4-N和DO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41±0.304)、(0.821±0.480)和(0.203±0.211)mg/L,3种形态氮的月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NH+4-N>NO-3-N>DON;4)NO-3...
关键词:
氮质量浓度 氮湿沉降 缙云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慧敏 郭熙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评价 耕地健康 健康诊断 生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尤彬 阮雅玲
以农产品为主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成为推升价格总水平的主要因素。针对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对通胀加剧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鹰潭市金融机构以信贷手段助力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平抑所进行的探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缓解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信贷 农产品价格波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葛波 庄家尧 常猛 张宇
【研究意义】为了客观的反映森林对林内外气温的调节作用,本文探究了林分类型的不同林内外气温变化的特征。【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铜山林场的麻栎(Quercus carruth)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林内温度进行监测,以裸地(Nudation)作为对照,数据处理并分析林内外温度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春、夏、秋季的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冬季大;麻栎林、毛竹林、杉木林的林内气温季较差、年较差均小于裸地;各林分在春、夏、秋季均有降低林内气温的作用,其中毛竹林在春、秋季降低林内气温的效果最好(3.3、3.8℃);各林分均能有效地降低林内气温的年均值,各林分林内温度年均值的大小依次为:裸地、毛竹林、杉木林、麻栎林,其中,麻栎林的效果最为显著,能降低气温年均值0.5℃,毛竹林和杉木林的效果一般,能降低气温年均值0.3、0.4℃。森林有滞后林内气温最高温、次低温出现时间的作用,其中麻栎林的滞后作用较好,约为75 min,其次是杉木林、毛竹林。林内外月气温最高值、最低值的差值与林冠的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森林有降低林内最高温,提高林内最低温的作用,其中杉木林作用最为显著,麻栎林次之,毛竹林效果最差。【结论】该结论可为苏南地丘陵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和林分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金生 周柳强 曾艳 谢如林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目的】对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区域氮素沉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广西南宁市赤红壤甘蔗种植区,采用雨量计连续8年(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集降雨水样,测定其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研究该地区大气湿沉降浓度及沉降量的月、季和年度变化。【结果】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各月的差异较大,分别为0.08~3.80、0.04~3.25、0.12~5.52和0.20~6.65 mg N L~(-1),月均浓度分别为0.73、0.67、1.40和1.89 mg N L~(-1),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NO~-_3-N、NH~+_4-N、DIN和TN沉降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3、0.51、1.04和1.45 mg N L~(-1)。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且受降雨量的影响大于降雨频次的影响;不同形态氮沉降量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O~-_3-N、NH~+_4-N、DIN和TN年均沉降量分别为6.55、6.32、12.86和17.95 kg N hm~(-2),TN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DIN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占氮素总沉降的72.50%,DIN中NO~-_3-N和NH~+_4-N分别为TN比例的36.87%和35.63%,两者的沉降量比例无明显差异。NH~+_4-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NO~-_3-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与氮沉降浓度呈现明显季节性差异,两者间呈相反趋势;雨水中各形态氮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月氮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无机氮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铵态氮和硝态氮沉降量占全氮沉降量比例分别呈逐年下降和升高的趋势。该区域大气氮素湿沉降高,年均沉降17.95 kg N hm~(-2),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
大气湿沉降 氮沉降 华南 甘蔗种植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覃夏 王绍华 薛利红
【目的】建立基于水稻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早稻氮素诊断模型,并利用模型指导水稻生产实践,实现水稻氮素追肥的精确定量。【方法】基于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水稻冠层NDVI与植株吸氮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了检验,筛选出最佳的氮素光谱诊断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对早稻的追肥用量进行了实时推荐,并和当地农户施肥模式及氮肥-产量曲线计算出的最佳氮肥用量和产量进行对比。【结果】水稻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NDVI与水稻植株吸氮量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高于整个生育期,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要优于线性函数。独立试验检验结果表明,单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金顺 吴胜生
在1996年气候条件风调雨顺,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粮食和收入“双超”历史已成定局的背景下,1997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势如何?增收途径和工作着力点在哪里?这已成为从事农村工作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总结经验,展望来年,现结合江西省鹰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淑燕 余新晓 信忠保 李庆云 李海光 雷凤燕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相邻的2条支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水文站1986-2004年观测的次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资料,研究了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增加水土保持措施为主)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量、产沙量;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小,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不显著,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和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时,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显著,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武思宏 王云琦 张满良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44%、75%和86%;流域在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比前期(1986—1994年)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输沙量减少较大.从年内径流输沙变化来看,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的减沙效应在5月和9月更为显著;而对于治理流域的两期土地利用时期,各月降水越多,后期时的流域月均输沙量比前期减少越多.暴雨洪水过程线和输沙过程线分析表明,土地覆被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艳
铜产业是江西省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优势产业,鹰潭市致力于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经过多年积累,已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而铜产业竞争力强弱更多地体现在铜原料、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应对等方面。据此,笔者进行了调研分析。(一)铜资源竞争力。第一,享有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漓江流域典型丘陵区4种果树光合特性及叶片性状研究
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临界剪切力季节变化
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土地征用意愿与征地制度改革——基于江西省鹰潭市的实证研究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对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认识和建议
南方高岗丘陵农业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基于SWAT模型的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模拟研究
山东省地面沉降防治研究工作进展及典型区地面沉降规律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产量的影响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