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3)
2023(7479)
2022(6452)
2021(5868)
2020(5197)
2019(12151)
2018(11904)
2017(22785)
2016(12953)
2015(14848)
2014(15043)
2013(15147)
2012(14349)
2011(13053)
2010(13155)
2009(12192)
2008(12379)
2007(11121)
2006(9595)
2005(8428)
作者
(41452)
(34777)
(34744)
(33027)
(21996)
(16894)
(15980)
(13529)
(13142)
(12446)
(11982)
(11919)
(11158)
(11157)
(11081)
(10999)
(10924)
(10320)
(10265)
(10132)
(8805)
(8653)
(8589)
(7942)
(7941)
(7921)
(7769)
(7668)
(7160)
(7122)
学科
(56520)
经济(56476)
(33149)
管理(33142)
方法(28036)
数学(25399)
数学方法(25185)
(24066)
企业(24066)
(17614)
(13962)
地方(13247)
中国(12617)
(12295)
农业(11718)
业经(11285)
(11010)
贸易(11009)
(10630)
环境(9246)
(8577)
(8503)
(7364)
财务(7349)
财务管理(7326)
理论(7202)
技术(7074)
(6883)
企业财务(6866)
(6856)
机构
大学(194271)
学院(194165)
(78717)
经济(77134)
管理(71825)
研究(69041)
理学(62120)
理学院(61330)
管理学(60153)
管理学院(59800)
中国(50113)
科学(46756)
(44952)
(42184)
(37226)
业大(36378)
农业(35874)
(35516)
研究所(34426)
(33290)
中心(31983)
财经(27041)
(25603)
师范(25256)
北京(25154)
(24436)
(24318)
经济学(24173)
(23651)
农业大学(23593)
基金
项目(133889)
科学(103481)
基金(95841)
研究(92155)
(85977)
国家(85311)
科学基金(71118)
社会(57188)
(54450)
社会科(54162)
社会科学(54138)
基金项目(51386)
自然(48066)
自然科(46677)
自然科学(46657)
自然科学基金(45862)
(45371)
教育(42148)
资助(39545)
编号(36912)
重点(31080)
(29624)
成果(29308)
(29301)
(27323)
计划(26711)
科研(26496)
课题(25901)
创新(25728)
大学(24202)
期刊
(83487)
经济(83487)
研究(50540)
(39743)
学报(38463)
中国(35939)
科学(32944)
大学(27787)
农业(27149)
学学(26537)
(25798)
管理(22707)
教育(17054)
技术(16618)
(15371)
(14404)
金融(14404)
业经(14336)
财经(13132)
经济研究(12938)
问题(11795)
(11376)
(11306)
资源(11153)
业大(10442)
技术经济(10361)
科技(9452)
统计(9373)
商业(8970)
(8967)
共检索到278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爱清  邱爱保  卞新民  
食物安全的基础是食物生产安全,食物生产安全有赖于食物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江西食物生产要素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化肥用量、灌溉面积、机械动力和农村用电是食物生产正向强驱动因子,劳动力、种植面积是食物生产正向次强驱动因子,成灾面积是食物生产负向次强驱动因子。1978—2003年江西食物生产总量与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呈现高度正相关(γ=0.885),这表明江西食物生产总量受生产要素投入驱动,资源因子锐减是导致2000-2003年江西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江西自然灾害因子分析表明,洪涝灾害面积、低温灾害面积、洪涝绝收面积和低温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强驱动因子,干旱灾害面积、干旱绝收面积、风雹灾害面积和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  
根据我国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最近30年来由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无疑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自然灾害损失是由自然变异因素和社会经济的易损性共同决定的,同样的灾害事件在不同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条件下发生,其后果与影响显然不会相同。为此,本文对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建模与分析,探究了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人口、教育以及医疗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经一系列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由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来加以解释的。具体来说,经济总量与规模的扩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对灾害投入的增加以及医疗卫生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韩静轩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和GM(1,1)预测模型,对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对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和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GM(1,1)预测,进而在预测值基础上进行了趋势关联分析,从而可以发现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制定相应政策和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晓丽  许锐  郝玲  
自然灾害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年均造成60亿元的损失,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吉林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水平,增强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阿丽  石勇  石纯  许世远  王军  
沿海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度集中的人口和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本文在讨论脆弱性内涵的基础上,理清了脆弱性、风险与灾情的关系,总结了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三种方法: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实际调查的灾损率曲线。与国内依赖指标体系评价脆弱性不同,文章采用演绎法,据历史灾情参考全球尺度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的基本思路做灾后脆弱性的评估。在不考虑自然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社会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产值、地均GDP三要素与脆弱性间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最终,对沿海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区域分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汪丽萍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影响政府财政灾害补偿工作的因素较多,深入开展灾害补偿工作变得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的财政补偿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财政补偿的开展情况,并对财政补偿发挥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财政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九杰  崔卫杰  朱信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耕地保护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培育、降低粮食不安全性的作用。认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克强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持续升级,生物能源生产加快发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自然灾害频繁的国情,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中国今后应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投资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梦洁  陈宝峰  丁文喜  石高超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灾害发生前后灾区农户的收入模型,实证研究了灾前、灾后影响受灾地区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其异同。除此之外,本文从高低收入组间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灾害发生前后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组间差异。研究表明,无论是灾前还是灾后,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增长作用,且灾后这种影响比灾前有所扩大。地震发生后,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户收入的增长作用比灾前有所增加。地震对高低收入组农户外出务工情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能导致高低收入组间农户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常立新  
根据包头市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概括出本地区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自然灾害多,发生机率高,造成的损失大)。并从危害程度、时空分布、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六种主要灾害进行剖析,提出了减灾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晓华  曹天邦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田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农田因自然灾害所致的受灾与成灾特征、机制等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尚未充分认识、把握灾害的发生机制之前,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记载的灾害事实,运用统计方法探寻其发生的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民生  
本文根据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实例,概括出洪涝、干旱、地震、水土流失、冰雹、寒害等自然灾害特点。并从地理位置、环流因素、地形、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自然灾害形成的背景原因。最后针对福建省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减灾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姜淮  刘长滨  
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关键之一,是救济基金的筹集。论文基于联盟博弈的理论分析了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红十字会等社会机构募捐三条途径,对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社会募捐机构三方,应筹集救济基金的比例进行了论证。使全社会对恢复重建救济基金筹集的满意度最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史令喜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物流应急系统效率分析模型,计算自然灾害下物流应急系统评价标准的权重,将其作为物流应急系统效率分析的基础。运用基础数据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将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多目标分析,删除权重比较低的数据,保证模型的动态性,从而实现自然灾害下物流应急系统的效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自然灾害下物流应急系统效率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为自然灾害下救援物资的高效运输提供了保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鞠明库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灾害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有深层次的政治因素,如救灾责任主体功能衰弱、备荒制度名存实亡、救灾环节充斥腐败、政府决策脱离实际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晚明时期灾害发生频率趋于加快、危害极度放大,形成无岁不告灾伤、无灾成有灾、小灾变大灾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