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9)
2023(14894)
2022(12970)
2021(12235)
2020(10560)
2019(24618)
2018(24493)
2017(47119)
2016(25923)
2015(29387)
2014(29460)
2013(28929)
2012(26693)
2011(23922)
2010(24460)
2009(22624)
2008(22384)
2007(20200)
2006(17515)
2005(15386)
作者
(74695)
(62488)
(62390)
(59313)
(39862)
(30153)
(28615)
(24501)
(23660)
(22713)
(21310)
(21027)
(19971)
(19932)
(19548)
(19523)
(18900)
(18563)
(18186)
(18063)
(15559)
(15451)
(15360)
(14373)
(14071)
(14042)
(13885)
(13880)
(12669)
(12482)
学科
(106863)
经济(106765)
管理(77579)
(74379)
(62268)
企业(62268)
方法(50868)
数学(44972)
数学方法(44213)
(29802)
(27742)
中国(25775)
地方(24751)
业经(22556)
(21647)
(19729)
贸易(19716)
农业(19679)
(19135)
(18992)
环境(18435)
(17627)
财务(17553)
财务管理(17511)
理论(17423)
(17067)
(16820)
技术(16757)
企业财务(16543)
(16465)
机构
学院(368428)
大学(363900)
(147660)
管理(146235)
经济(144426)
理学(126325)
理学院(124932)
管理学(122465)
管理学院(121783)
研究(121214)
中国(91146)
(76730)
科学(76221)
(67595)
(61578)
(61374)
(59592)
中心(57140)
研究所(55979)
业大(55791)
财经(53452)
农业(48274)
(48224)
(47867)
北京(47418)
师范(47369)
(44908)
(44524)
经济学(43145)
技术(40037)
基金
项目(248849)
科学(196109)
研究(179983)
基金(179270)
(156573)
国家(155296)
科学基金(133711)
社会(111668)
社会科(105865)
社会科学(105831)
(99693)
基金项目(94756)
自然(89014)
自然科(86859)
自然科学(86838)
自然科学基金(85239)
教育(84269)
(83569)
资助(74882)
编号(73986)
成果(59295)
重点(56769)
(54661)
(54006)
课题(51896)
(51885)
创新(48417)
科研(48086)
教育部(46451)
大学(45870)
期刊
(160445)
经济(160445)
研究(100649)
中国(69793)
学报(55222)
(54124)
(53720)
管理(53137)
科学(52406)
大学(41793)
学学(39506)
教育(39088)
农业(36874)
技术(35371)
(31906)
金融(31906)
业经(27457)
财经(25471)
经济研究(24916)
(21738)
问题(20933)
(20770)
统计(20085)
技术经济(19206)
资源(18809)
(18699)
(17144)
科技(16875)
决策(16825)
(16592)
共检索到536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玮  郑鹏  赵园妹  
本文通过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3-2015年江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板数据,利用SBM-DEA模型对江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江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且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五种不同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绩效表现出时间上的震荡态势和空间上的分层特征。最后,本文从扩展补偿领域、创新补偿方式、完善考评考核体系、协调补偿规模和补偿效率关系、加大补偿力度、完善补偿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辉  王倩  
文章分析并界定了农村生态扶贫的概念,提出云南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生态扶贫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农村生态扶贫项目效率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改进云南省农村生态扶贫效率的对策建议。基于此,考虑到非期望产出,文章构建了农村生态扶贫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利用云南省4个州市共27个县进行实地调查所搜集的数据,对这27个县的生态扶贫项目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骏  石艳秋  卢玉钦  
深入探讨背景因素和随机误差等对于区域生态补偿效率评价的影响,利用四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5—2019年的生态补偿效率,并采用托宾模型剔除外生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判断不同因素对不同年份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后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不同时间区间的效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效率相对高效的地区包括上海、安徽和江西,上海处于领先水平;上中下游各地区之间在生态补偿的管理效果、资金投入上有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通过提升治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举措改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生态补偿效率。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生态补偿的重视,加大公共投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力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江西与全国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发现,与全国相比,江西省R&D投入产出效率值普遍较低,江西省R&D投入规模有限、R&D投入配置不合理等都是造成江西省R&D活动绩效不彰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继续增加R&D投入规模,优化R&D资金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提升江西省的区域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国泉  栾昊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对2005—2015年江苏省12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整体排放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苏州、无锡、盐城的排放效率相对有效,处于排放效率前沿,其他城市的排放效率均有待提高。江苏省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呈现"苏中>苏南>苏北"的格局,与传统经济格局存在差异。因此,为提高碳排放效率应着力改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府干预程度、科技支撑强度、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君  刘秀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工业碳减排是湖南省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有效途径。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7—2016年的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测算,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减排压力大中小地区的碳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地域因素、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差异,湖南各市州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各不相同;长沙等3市州,工业节能减排成效好、减排潜力小;长沙要加速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张家界和湘西州要加强绿色旅游业发展;湘潭等5市州,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工业碳排放潜力大;湘潭、常德、益阳、郴州、娄底,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本要素高质量深化发展;株洲等6市,工业碳减排潜力居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永州、怀化,要通过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在生态建设方面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是衡量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内容。采用武汉城市圈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并通过T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要素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5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的生态综合效率值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分解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2)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早期低效阶段、快速提升阶段、不稳定转型阶段;(3)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的增长阻力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制约;(4)生态压力、工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技术水平对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生态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兵  周新  曾洁  闫文周  
土地整理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但作为区域整治活动,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积极的生态补偿做法是必要的.以西安市蓝田县某村落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了生态补偿措施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渠道设计中,需要考虑耕层保护,边坡平台建设等问题.以石头为原料的渠道、灌渠和排水渠道,由于其采用了泥石碴路的方法,道路和渠道可以显著减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负面生态效应.因此,结合DEA算法能够较好的对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增加了DEA算法对管理现实世界问题的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田华  龚晓丽  
生态公益林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中央和地方自2001年以来安排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进行补偿,这些财政资金是否达到了其支出的预期目标是当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论证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大意义入手,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贵州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现状,并采用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状况提升效率两方面进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支出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财政支出无论在"生产有效性"方面还是在"管理有效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李潇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各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达成的共识,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是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契约设计的视角,依据委托一代理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与县级政府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契约模型。首先,对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的行为选择进行界定,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最优契约;其次,在完全信息契约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契约,通过分析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的最优行为选择,得出了最优的转移支付契约形式;再次,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契约影响因素的变动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信息结构状况下,不同价值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雷显凯  杨冬梅  张升  刘滨  
文章利用从江西省武宁、德兴和崇义等17个县(市)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基于林农视角,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探究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林农林业生产综合效率、规模效率都较低,只有生产纯技术效率较高,均值达到0.972;林农年龄、林业经营资金畅通性、林业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性、家庭人口数量、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满意度等变量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大资金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灵活的补偿标准和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志娟  傅春  胡小飞  
采用生态当量法评价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江西省各地市生态补偿优先级及补偿额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江西省2011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2548.75亿元,其中非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89.43%,占江西省总GDP的19.48%。考虑污染排放与治理投入,江西省共需其他省份补偿2216.65亿元,人均获得补偿额4938.58元,此额度为生态补偿的上限。赣州市、吉安市、上饶市、抚州市应当率先得到生态补偿,分别为558.22亿、340.08亿、307.20亿、254.21亿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论文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省级和副省级城市)为例,采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选取考虑松弛变量的Super-SBM模型测算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13年的整体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且城市间差距较大,青岛、海口等沿海旅游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均排名靠后;2)从区域层面上看,呈现出"东部最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亮军  王霞  郭兵  
论文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省级和副省级城市)为例,采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选取考虑松弛变量的Super-SBM模型测算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13年的整体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且城市间差距较大,青岛、海口等沿海旅游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均排名靠后;2)从区域层面上看,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态势;3)经济产出贡献率和产业结构与生态福利绩效呈负相关,城市紧凑度和绿化与生态福利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仕钧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协调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的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生态保护效果。在阐述国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启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