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1)
2023(9792)
2022(8693)
2021(8161)
2020(6663)
2019(15819)
2018(15849)
2017(30277)
2016(16727)
2015(18659)
2014(18644)
2013(18467)
2012(16942)
2011(15157)
2010(14844)
2009(13415)
2008(12723)
2007(10729)
2006(9334)
2005(7900)
作者
(48468)
(40244)
(39975)
(37805)
(25749)
(19553)
(18107)
(15955)
(15509)
(14478)
(14101)
(13482)
(12708)
(12694)
(12406)
(12160)
(12158)
(12031)
(11592)
(11533)
(10110)
(9811)
(9670)
(9181)
(8975)
(8952)
(8928)
(8902)
(8135)
(8099)
学科
(64342)
经济(64274)
管理(47141)
(43859)
(36568)
企业(36568)
方法(30638)
数学(26511)
数学方法(26226)
(17325)
地方(16076)
(15896)
中国(15643)
(14628)
业经(14376)
环境(13014)
农业(11695)
(11222)
技术(10755)
(10712)
贸易(10707)
理论(10668)
(10329)
(10102)
(9553)
(9515)
财务(9456)
财务管理(9441)
企业财务(8940)
教育(8829)
机构
大学(230976)
学院(230256)
管理(95316)
(85048)
理学(83546)
经济(83126)
理学院(82611)
管理学(81171)
管理学院(80781)
研究(76099)
中国(53387)
科学(50910)
(49664)
(39432)
(38392)
业大(38360)
(37143)
(36869)
研究所(35666)
中心(34177)
农业(31243)
(30907)
师范(30583)
北京(30365)
财经(30331)
(28015)
(27556)
(26999)
技术(24846)
师范大学(24825)
基金
项目(168467)
科学(131337)
研究(121328)
基金(120913)
(106134)
国家(105255)
科学基金(90085)
社会(74129)
社会科(70117)
社会科学(70094)
(67962)
基金项目(65790)
自然(60820)
自然科(59309)
自然科学(59294)
自然科学基金(58188)
(56343)
教育(54522)
编号(49760)
资助(49236)
成果(39261)
重点(37640)
(36080)
(35964)
(35053)
课题(33909)
创新(32657)
科研(32490)
计划(31291)
大学(30600)
期刊
(90608)
经济(90608)
研究(63554)
学报(39916)
中国(39527)
科学(35683)
(35073)
管理(33288)
大学(28938)
学学(27287)
(25914)
农业(25107)
教育(24920)
技术(19558)
(15891)
金融(15891)
业经(15634)
图书(13643)
财经(13422)
经济研究(13304)
(13012)
科技(12590)
理论(12001)
资源(11961)
问题(11825)
实践(11356)
(11356)
(11146)
技术经济(10845)
现代(10659)
共检索到320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夏海林  康丽春  王飞  柯清林  潘晓华  周春火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江西省的主要绿肥植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紫云英的种质资源调查、紫云英-根瘤菌固氮(N)机理及固氮效率影响因素、紫云英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个方面对紫云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适量的钴、硼、锌、铜和钼等营养元素对紫云英-根瘤菌固氮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不影响前茬作物的前提之下,应尽量早播(9月)。紫云英种子生产时,播种量为24kg·hm-2时,其各项指标表现较好,15~20℃温度下,紫云英形成根瘤数和固氮效率都较高,75%~80%田间持水量下紫云英植株生长最好。另外,施用除草剂对紫云英-根瘤菌体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紫云英栽培种植及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可为江西省以紫云英作为绿色肥料及推广绿肥还田、作物增效丰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性指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官会林  刘士清  张无敌  尹芳  段庆钟  
研究了稳定耕作系统下的不同利用方式的高原山地红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云英冬季旱地轮作的B地与传统耕作利用的C、D地比较,0~20cm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22~0.33 g/cm3,自然含水量增加3.89~5.00%,>1mm团聚体增加3.22~5.52%,有机质增加27.68~30.47 g/kg,HA/FA比值提高1.24~1.41个计数单位,土壤速效N、P、K分别提高66.97~75.87 mg/kg、5.89~7.51mg/kg、67.12~84.54 mg/kg,并对调节土壤PH值、抑制红壤磷素养分退化的作用最为明显。此研究结果,为促进我国南方红壤区冬闲山地的开发利用及改良培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艳芹  黄国勤  
紫云英是南方稻田重要的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后可替代部分氮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与方法,选取农产品供给、气体调节、土壤养分累积和水分涵养4类服务功能,对紫云英翻压配施不等量氮肥各处理下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配施氮肥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处理下的农产品总产出增幅达7.56%~20.83%,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增幅为21.64%~37.61%,水分涵养功能价值增幅为8.74%~26.26%,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增幅15.15%~41.39%,尤其以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效果较好,其中紫云英+优化施氮处理在农产品供给总价值、产投比、气体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分价值等方面最高。该研究初步核算了紫云英配施不等量氮肥条件下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有利于全面认识冬种紫云英的综合效益,为种植绿肥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海燕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采用7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种植制度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钾吸收量及种植体系中氮、钾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早、晚稻产量,80%化肥与20%紫云英配施(20%GM)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早、晚稻两季总产较施100%化肥(100%CF)处理增产8.3%,其次为60%化肥配施40%紫云英(40%GM)处理,增产6.0%;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促进早、晚稻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20%GM和40%GM早、晚稻稻谷和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李阜棣  曹燕珍  陈华癸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 ,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 16S和2 3SrDNAPCR 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 16SrDNA碱基测序 ,揭示了 7个不同基因型 ,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 ,数量 1~ 5个 ,因菌株而异 ,可分为不同质粒型 ,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 ,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 ,nodB ,nodC ,nodD的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曾平   饶中秀   李万明   谢坚   李海露   褚飞  
为探究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在石英砂中淹水腐解对锌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90d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添加紫云英和4个不同紫云英添加量(1.50t·hm-2、2.25t·hm-2、3.00t·hm-2和3.75t·hm-2)5个处理,定期采集石英砂样品,测定不同形态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紫云英淹水腐解提高石英砂DTPA-Zn、交换态(Ex-Zn)、碳酸盐结合态(Carb-Zn)、氧化锰结合态(OxMn-Zn)、紧结有机态(Sbo-Zn)锌含量,降低松结有机态锌(Wbo-Zn)含量;石英砂中锌主要以Sbo-Zn和Ex-Zn存在,残渣态锌(Min-Zn)未检出;随淹水时间延长,添加紫云英促进Wbo-Zn向Sbo-Zn、Carb-Zn、OxMn-Zn转化,随紫云英添加量增多,转化为OxMn-Zn的量大于转化为Carb-Zn的量。石英砂Zn平均转化比率S2处理最低(30.9%),S4处理最高(35.9%)。到试验结束,添加紫云英降低石英砂Zn转移因子,S3处理最低(43.70%);提高Zn分配指数,S2处理最高(37.17%);表明石英砂中Zn 向无效态组分发生转化。研究表明:紫云英淹水腐解一个月石英砂Ex-Zn含量最高,随着时间延长,添加紫云英促进石英砂有效性较高锌形态向有效性较低锌形态转化,紫云英腐解三个月,石英砂Sbo-Zn含量最高。不同紫云英添加量,石英砂锌有效性和形态转化之间存在差异,添加2.25 t·hm-2紫云英石英砂锌有效性最后下降最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周方亮  黄雅楠  徐永昊  成莉娟  耿明建  黄丽  
以湖北省武汉市紫云英、秸秆还田及不同化肥施用量的12个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添加2%和4%紫云英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紫云英种植还田(MV)、水稻秸秆还田(S)和化肥减施(40%~100%NPK)对水稻土表层土壤(0~20 cm)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紫云英与秸秆不还田与不施肥的对照(CK)处理,紫云英、秸秆还田下施用40%~100%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增幅分别为3.98%~46.49%、4.46%~35.88%、3.59%~35.77%;单独种植紫云英还田处理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在配施秸秆、施用化肥后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各养分含量在80%化肥施用量下最高。与不添加紫云英处理相比,添加2%和4%的紫云英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土壤pH以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增幅随着紫云英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炎成  唐红琴  李忠义  蒲俊宇  钟菊新  董文斌  韦彩会  莫永诚  汤海玲  何铁光  
【目的】评价紫云英还田条件下化学氮(N)肥减施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探明水稻轮作紫云英的化学N肥替代潜力,为生产优质水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多年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施N(100%N)、紫云英还田配施100%、80%、60%和40% N肥(分别以MV+100%N、MV+80%N、MV+60%N和MV+40%N表示)及不施N肥(对照,CK)6个处理,在水稻抽穗期测定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等光合指标,在收获期考种测产并检测稻米的品质指标。【结果】与CK相比,紫云英还田配施100%、80%、60%和40% N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_(n)和G_(s)(P0.05,下同);在水稻产量及性状方面,MV+100%N处理、MV+80%N处理和MV+60%N处理分别较100%N处理增产12.06%、7.72%和6.64%,但水稻产量及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与100%N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在稻米品质特征方面,MV+100%N、MV+80%N和MV+60%N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与100%N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但MV+80%N和MV+60%N处理的稻米蒸煮品质显著高于100%N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可通过提高水稻的SPAD值、P_(n)和G_(s)改善水稻产量性状,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结论】紫云英还田条件下配施100%、80%、60%和40%N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_(n)和G_(s)等光合指标和水稻产量,其中紫云英还田配施80%N肥或60%N肥对改善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的效果均较佳,可在优质水稻生产中参考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兰  吕玉虎  刘春增  李本银  郭晓彦  聂良鹏  张琳  曹卫东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会丹  鲁艳红  聂军  朱启东  聂鑫  曹卫东  高雅洁  廖育林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向宏  曹燕珍  李阜棣  
从同一稻田的紫云英根瘤上共分离到154株紫云英根瘤菌。将来自该田块10株紫云英的10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A;来自同一植株不同根瘤的4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B;来自植株两个根瘤的14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C。对所有菌株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分析组A分为39个不同抗药类群;分析组B分为22个抗药类群。同一根瘤的分离株其抗药性也存在差异。质粒检测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为1~5条;质粒分子量主要在83MD至600MD。质粒图谱分析表明,分析组A分为8个质粒型,分析组B分为6个质粒型,同一根瘤分离株的质粒数并不完全一致。在所有分离株中,第2质粒型的菌株为优势菌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可金  牛运生  许承保  李远景  吴社兰  宋国良  
在少耕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方式与施磷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抗病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增加较多,间作次之,而地下部则相反;油菜叶片数、角果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混作处理最高;油菜单株产量也以混作处理最高,比间作处理增加33.4%,比施磷单作处理增加13.0%;间作与混作处理的油菜产量在可比面积上比油菜单作产量高,其中混作产量最高。因此,少耕时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种植方式最好,既增产又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李一星  刘燕  陈大松  李友国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结瘤受体激酶(NORK)蛋白的跨膜结构域(TM)为诱饵,进行了与其相互作用靶蛋白的筛选鉴定。结果获得41个候选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中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互作蛋白翻译延伸因子AsEF1-α,并将该蛋白相应的编码基因命名为AsEF1-α。进一步的验证表明靶蛋白AsEF1-α与诱饵互作的关键结构域是EF1-α-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