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8)
- 2023(17499)
- 2022(14842)
- 2021(13400)
- 2020(11433)
- 2019(25927)
- 2018(25503)
- 2017(48775)
- 2016(26768)
- 2015(29613)
- 2014(29334)
- 2013(28928)
- 2012(26564)
- 2011(23877)
- 2010(23725)
- 2009(21507)
- 2008(21083)
- 2007(18858)
- 2006(16326)
- 2005(13876)
- 学科
- 济(109842)
- 经济(109734)
- 业(76325)
- 管理(74074)
- 企(54205)
- 企业(54205)
- 农(49704)
- 方法(49222)
- 数学(44073)
- 数学方法(43537)
- 农业(32854)
- 财(27482)
- 业经(26463)
- 中国(26456)
- 学(24916)
- 地方(24456)
- 环境(22776)
- 贸(20324)
- 贸易(20318)
- 易(19779)
- 制(19563)
- 务(16819)
- 财务(16778)
- 财务管理(16737)
- 技术(16514)
- 划(15981)
- 和(15941)
- 企业财务(15888)
- 发(15315)
- 银(15307)
- 机构
- 学院(378225)
- 大学(372773)
- 济(151952)
- 经济(148937)
- 管理(144810)
- 理学(126799)
- 研究(126670)
- 理学院(125357)
- 管理学(123006)
- 管理学院(122343)
- 中国(94419)
- 农(88471)
- 科学(84400)
- 京(76872)
- 农业(69253)
- 业大(68659)
- 财(65512)
- 所(65317)
- 中心(60878)
- 研究所(60269)
- 江(59399)
- 财经(53074)
- 经(48434)
- 范(48001)
- 师范(47328)
- 北京(46038)
- 经济学(45962)
- 院(45257)
- 州(44622)
- 农业大学(44166)
- 基金
- 项目(269286)
- 科学(211201)
- 基金(195911)
- 研究(187523)
- 家(174539)
- 国家(173099)
- 科学基金(147584)
- 社会(119851)
- 社会科(113379)
- 社会科学(113343)
- 省(109463)
- 基金项目(105273)
- 自然(98890)
- 自然科(96537)
- 自然科学(96506)
- 自然科学基金(94772)
- 划(90607)
- 教育(84735)
- 资助(78564)
- 编号(74148)
- 重点(61448)
- 发(59152)
- 部(58220)
- 成果(57053)
- 创(56256)
- 科研(53054)
- 创新(52749)
- 计划(52511)
- 课题(50767)
- 国家社会(49773)
- 期刊
- 济(162859)
- 经济(162859)
- 研究(96078)
- 农(86021)
- 学报(70201)
- 中国(69053)
- 科学(61533)
- 农业(58278)
- 大学(52020)
- 学学(50005)
- 财(49849)
- 管理(46934)
- 业经(33391)
- 融(32311)
- 金融(32311)
- 技术(30774)
- 教育(30754)
- 业(29271)
- 财经(24777)
- 经济研究(23993)
- 问题(22883)
- 版(21659)
- 经(21225)
- 资源(20127)
- 业大(19545)
- 科技(19009)
- 技术经济(18058)
- 统计(17654)
- 策(16725)
- 商业(16687)
共检索到534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科学剖析农用地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机制,对实现农用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农用地面源污染、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农用地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对1990~2017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间江西省农用地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均值为0.749,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设区市农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扁平"U"型特征,高效率地区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向"连片"分布变化,空间格局趋于非均衡化发展;(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劳均播种面积对农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则产生显著负影响。最后,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摒弃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精耕细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用地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杨晶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缓解农地非农化导致的温室效应,提升它的利用效率是可选择的途径之一。建立结合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出1999-2010年全国28个省区市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城市非农用地动态效率值;再利用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加入碳排放约束条件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相近,区域之间没有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必要性;②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非农用地利用强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开放度是负向关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不确定,与城市的创新能力无直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晓腾
对农村耕地减少特别是农村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主要是占田建房)现象加剧这一问题,近几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本文拟通过对江西省永新县古竹村的实证调查,做个案分析,从产生这一现象的成因出发,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尧波 郑艳明 胡丹 聂兰琴 付姗 胡启武
通过构建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采用碳转化系数法对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30.85万t增长到2010年的290.51万t,不同年份农业碳排放均主要源于化肥施用与农业机械使用;(2)全省农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均集中于鄱阳湖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水平,空间分布上与碳排放量相比更为均衡;(3)江西省县域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明显扩大的趋势;(4)生产效率、结构、劳动力等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曹玲娟
基于1995~2013年江西省农业主要碳排放源诸如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及农业机械动力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江西省近20年来农业碳排放量及其变化,并探讨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根据测算结果显示,近20年来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在总量上逐年增加,而在碳排放量的构成中,化肥为最主要来源,其他构成依次为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等。在对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得知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方面,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劳动力规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的作用最大,抑制效果最为明显,而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抑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祥芳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门丹 黄雄
文章运用LMDI的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增量分解成碳排放效率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效率效应,并且综合考虑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和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使江西省碳排放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规模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效应也对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居民消费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为增加碳排放。所以江西省要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江西样板"需要结合江西发展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对人均GDP计算加入环境因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驱动因素 居民消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张学玲
利用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和农作物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碳足迹,分析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碳足迹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11.910 1×106 t,增加至2010年的5.872 8×106 t,增加了1.03倍,农业机械化对碳排放总量贡献率最大。碳排放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8年赣州市碳排放量最多,景德镇市最少;(2)2001~2010年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先减少,后逐年增加,到2010年又减少,整个2001~2010年间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廖富强 任奎 吕蕾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玮 苗建军 雷娜
研究目的:通过测算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非农用地的利用绩效,分析三个区域之间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研究方法: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共同前沿函数。研究结果:比较2001—2010年中国28个省(区、市)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考虑碳排放的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可得,(1)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际而不是区域内部的省(区、市)之间;(2)为了提升全国城市非农用地利用绩效水平,需要将非农用地指标从东部和西部转移给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缓解土地浪费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玉钊 钟业喜 熊文平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影响因素3个侧面对1997—2010年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受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明显;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缓慢扩大趋势,绝对差异呈现波动性缓慢扩大趋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显著,高值区在赣北及赣中集聚,低值区在赣南集聚,集聚呈两极分化现象;收入水平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差异有不断增大的迹象;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区域发展政策及矿产资源等都是影响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时空差异 ESDA 江西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婧轩 陈美球 邝佛缘 王立国
日益突出的面源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至关重要,而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潜意识支配因素。探究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的政策制定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利用江西省2 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总体水平较高。(2)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均对农户的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农户基本特征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性别、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外部环境因素中,种植农产品用途的影响程度最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谌贻庆 王华瑞 陶春峰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Malmquist指数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评价和探讨江西省2009-2014年11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情况,并运用Tobit模型估计农业生产主要因素对江西各类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分析显示: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抚州及环鄱阳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主要地市吉安、九江等地规模收益呈下滑状态;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农民纯收入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农业生产效率高低不同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